陳麗冰

不管是驚艷世界的中國高鐵,還是民族品牌華為手機,亦或是網紅產品袋裝螺螄粉,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通過設計創新改變面貌的“中國制造”得以迅速走出國門,受到國外消費者的稱贊和熱捧。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版工業4.0時代的到來,工業設計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中國制造“走出去”提供一個重要的切入口。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如果說,中國故事1.0說的是中國搭“全球化便車”實現了經濟騰飛,那么2.0則說的是中國制造在國際舞臺上精彩亮相,助力各國經濟加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時間回到40年前,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赴日本進行首次正式訪問,參觀了日產汽車、松下電器等公司的工廠?!皝淼竭@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現代化、近代化?!编囆∑秸f。認識到差距后,中國制造業由此開啟新的征程。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逐漸有了自己的消費品名牌,東莞的電子、晉江的體育、紹興的紡織、義烏的小商品……到了1998年后,中國制造企業又開始廣泛引進國外的工業和消費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技術。這一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出現眾多出口導向型制造企業,中國制造逐漸在服裝、電子、家電、機械裝備等領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產規模。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在500多種主要的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00多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這些產品已經出口到世界各個角落,使“Made in China”聞名全球。
工業設計為中國制造“走出去”賦能
不管是天上“飛”的北斗衛星,還是陸上“跑”的“復興號”高鐵,或者是水里“游”的船舶。可以看到,在成功“走出去”的中國制造里,都鐫刻著中國工業設計創新的印記。
“中國工業設計”始于20世紀80年代,自提出以來,中國制造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提出,作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發布了擘畫中國工業4.0藍圖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擬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在這些政策和文件的引領下,中國制造正逐步擺脫“世界工廠”低附加值的符號,已進入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工業設計跟隨時代的發展有所進步。在當前的信息時代,工業設計服務模式已經從造型設計轉向高端綜合服務與體驗設計;從視覺設計轉向交互、過程設計;從面向個體的設計轉向面向群體的社會化設計;從面向產品的設計轉向面向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的設計?!鼻迦A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柳冠中說,相比改革開放前中國工業實力基礎薄弱、產品匱乏短缺的狀況,如今的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已具有歷史性飛躍。
近期,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過去5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一番,2019年超過2.2萬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這一系列的創新舉措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也讓中國制造“走出去”更有底氣。近年來,高鐵、船舶、機床、汽車、飛機等重型機械和高端產品逐漸在世界舞臺上亮相,并產生重大影響。
2016年8月,中國北斗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落地老撾,向老撾全境用戶提供各種不同精度的位置和時間服務信息。2017年,由中國與印尼企業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總承包合同在印尼雅加達正式簽署,成為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生產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2020年9月,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投資4.75億泰銖(約1500萬美元),在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Depa)總部建立一個5G生態系統創新中心,用于研究5G用例,為當地中小企業、初創企業創造新的商機。
這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務實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也令世人真切感受到中國制造業飛速發展的實力,為中國打造“制造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風好正揚帆,任重而道遠
毋庸置疑,中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業內專家學者認為,中國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制造大國,與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產品和重大裝備尚存短板,建設制造強國之路任重道遠。
意識到這點,近年來,國家也不斷加大對工業設計的支持力度,出臺了相關方面的扶持政策。“中國正在規劃工業設計產業在國家層面上戰略布局中的角色,在歷次發布的政策中制定了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戰略,包括了目標、路線、組織、策略、方法和工具,以及規劃了設計教育、職業培訓和人才梯隊建設?!绷谥姓f,這一系列的國家政策,標志著中國工業設計的國家戰略已開始與中國制造業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地方政府、企業開始響應這些決策,并積極采取行動。2018年 3月4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提交了《關于大力發展中國設計產業、全面提升中國設計水平的建議》。雷軍指出,目前中國設計產業整體水平距離世界設計產業先進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與制造業升級迫切的需求相比,設計產業的基礎相對薄弱,因此他建議成立國家級設計促進機構,優先發展工業設計;在制造業發達城市成立專業設計園區,創造設計產業與制造業良好交流大環境;為對設計投入巨大、帶動效果明顯、成績優秀的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和獎勵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被稱為“最美工業設計城”的廣西柳州市也正全力推動傳統工業城市的經濟轉型與城市升級,并已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為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提供了國際交流平臺。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合作,第三屆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將于2020年11月18日在柳州如期舉辦。屆時,來自中國與東盟的國內外知名設計專家、學者將在本屆論壇上共同分享國際前沿設計趨勢,為中國其他傳統工業城市甚至廣大需要實現工業升級的東盟國家“打造合作樣板、提供柳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