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集裝箱對于大宗商品物流來說,它既是貨物運輸載體,也是活動的倉庫。中谷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谷海運)是中國最早專業經營集裝箱航運的企業之一,其業務強項與廣西北部灣港參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國際門戶港的需求不謀而合。
近期,前來參加第十一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2020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合作峰會(以下簡稱泛北論壇)的中谷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宗俊表示,中谷海運看重與廣西北部灣港的合作,計劃以此作為新的增長極。
通過北部灣,勾連國際國內循環
根據盧宗俊介紹,借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中谷海運在近20年間,將業務做大做強,在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北方都有成熟布局,并且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因此公司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拓展業務范圍。“我認為北部灣港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盧宗俊稱。
在他看來,這樣的合作擁有許多有利條件。其一,北部灣港有著“一帶一路”倡議、“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其二,北部灣港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在地理位置、文化、語言等方面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其三,海運成本低,對大宗商品物流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據他介紹,中谷海運已在北部灣港投入了20多號船舶。
對于中谷海運的計劃,他解釋道:“我們打算通過海運,打通南北通道。向北,將北部灣港與長江流域、山東、華北、東北等地區連接。向南,利用北部灣港的優勢將業務向整個東南亞延伸。目前,我們公司已經在北部灣港布下密集的去北方的海上通道,完全可以通過北部灣港,將國內國際循環結合起來。我想在兩到三年時間內,一定能取得顯著的成果。屆時,我們就能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用集裝箱改變中國物流方式
在欽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谷海運積極在當地拓展合作空間。“我們公司有一個使命叫‘用集裝箱改變中國物流方式。實踐證明,這幾年的物流發展無論是公轉鐵、鐵改水,都要用集裝箱來實現,這說明真正的多式聯運是從集裝箱開始的。”盧宗俊說。而欽州港作為“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正花大力氣疏通多式聯運的“管道”。
欽州對多式聯運的需求,正好對上了中谷海運的長處。2020年6月11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以下簡稱欽州港片區)分別與中谷海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及項目投資協議。
根據協議,欽州港片區管委會與中谷海運將在欽州港共同加快建設中谷欽州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基地。該項目是中谷海運在北部灣港落地的第一個物流基地項目,總投資額5.01億元,項目占地約321畝,主要建設大型集裝箱空重箱前沿堆場、海鐵聯運樞紐場站、外貿空箱中轉基地、冷鏈物流基地和汽車整車物流中心等,主要服務“陸海新通道”集裝箱多式聯運業務發展。
這些年來,快遞物流業里專注C2C的“三通一達”、京東物流、德邦物流等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千家萬戶。盧宗俊表示:“我們公司的定位是用標準化的集裝箱為載體,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托,為工、農、商、貿提供全程的、高效的、綠色環保運輸。我想通過集裝箱,可以把中國工農業大宗物資實現全程B2B運輸,這能夠實現降低成本、壓縮時間、提高環保程度等目標。我認為,未來幾年,用集裝箱改變中國物流方式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