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自2020年上半年東盟歷史性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以來,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就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將中國—東盟陸與海的聯動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中國—東盟合作關注的新焦點。
于2020年10月15日舉行的第十一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2020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合作峰會(以下簡稱第十一屆泛北論壇)也將主題落點在“國際門戶港”和“陸海新通道”上。圍繞“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國—東盟港口合作等相關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前來參加第十一屆泛北論壇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周方冶。
泛北論壇發展已經從量變到質變
“泛北論壇舉辦15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最初的建立到今天,已經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周方冶認為,泛北論壇引入國際門戶港和“陸海新通道”的概念,讓泛北合作不止于一個次區域合作,更是影響中國—東盟合作的大的戰略框架。在中國—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的背景下,泛北合作、“陸海新通道”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據悉,在第十一屆泛北論壇上,舉行了欽州國際集裝箱碼頭統一運營儀式、中谷欽州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基地開工儀式、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港航互聯服務平臺上線儀式;開通了東盟(柬埔寨)至北部灣港水果快線;發布了廣西水運港口發展基金等。
“這些成果讓人看到了泛北合作的成功,政府間、政府和企業間的協作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周方冶建議,在這些成績的基礎上,泛北合作、“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也需要關注民生。
“‘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對于老百姓和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對于西部老百姓來說也許更為直觀。”周方冶說,“畢竟這條‘陸海新通道的建設,真正為西部人民走向更光明的前景,鋪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維護產業鏈,“陸海新通道”能做什么?
“‘陸海新通道不是一個突然產生的概念,而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必然結果。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一步一步在西部大開發中發展產業、供應鏈,努力扶貧開發,當量變達到質變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出海通道。”周方冶認為“陸海新通道”是中國西部大開發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下“沖”出來的新出口。他說:“中國西部的快速發展決定了‘陸海新通道的未來將是極其光明、極其有發展前途的。”
而放眼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和不甚明朗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維護和促進地區及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安全和穩定等方面,“陸海新通道”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周方冶認為,首先“陸海新通道”不完全基于出口,更多也承載著進口的目標。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向全球開放。在這個過程中,“陸海新通道”既把西部的產能向外輸出,也同時吸納全球資源來保證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它是雙向的。
其次,“陸海新通道”不完全是國內國外市場的協調,也承擔著推動中國國內大循環的功能。因為它能溝通中國西部多個省區市,很多貨物或者產能在這條大通道的運行過程中就得到了良好的消化和吸收。
最后,這次疫情讓人們看到,大出大進過多依托于某一個樞紐,在疫情面前的風險是很大的,如果過度依托的樞紐出現封鎖,整個大通道的風險就變得很高。
“而我們看到,‘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中有一個港口群,任何一個單獨的港口出現問題,不會影響這條大通道的穩定性,這就如同節點開放的互聯網,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問題,仍然可以找到其他的路線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順利流通。”周方冶表示,“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過程中,應多建立均衡性的、多港口的協調發展,而大數據、云計算帶來的數據流通讓這種協調發展在今天成為可能。
“所以‘陸海新通道未來應該在這個方向努力,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進行彎道超車。”周方冶認為,一是要利用創新的技術提高港口的運作能力;二是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系統里有多方的合作,有企業的發展機會,也有老百姓的實惠,而不是一條孤零零的通道。
中國—東盟港口合作如何轉危為機
在貿易保護主義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貿易總量下降在所難免。周方冶認為,國際貿易還會面臨產業鏈、供應鏈次區域化的問題。“全球的長產業鏈、供應鏈風險比較大,各國很可能進行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多元化,進行次區域的短線運行。”他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東盟之間的港口合作又該如何轉危為機呢?
周方冶認為,中國—東盟港口間可以加強數據的互聯互通。“作為海運貿易來說,共享數據,讓數據流通,這是提高運作效能的一個基礎。現在中國正在推行5G、物聯網、云數據,這些為中國—東盟加強運輸網絡的數據互聯互通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如果雙方在互信的基礎上,共享這些數據的話,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周方冶說,“其次,雙方要建立統一的制度和規范,在軟聯通方面進一步努力。”
周方冶進一步闡釋道:“中國—東盟可以立足‘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構建起某一種共同的制度規范。因為在全球貿易中,中國和東盟本身的貿易量占了很大比重,雙方也是對等的,只要中國—東盟達成一些共識,建立統一的規范,像通關、檢疫檢驗、海運的規則,金融融資辦法等等,形成了一套合理、有效并且可以適應全球化發展的創新做法,我們就有可能跟西方國家或者中立國家進行協商,建立起一種新的國際海運和物流貿易的運行規則。”
最后是要抱團取暖,周方冶說:“盡管我們跟西方的長線貿易會萎縮,但是我們的短線會逆勢上漲,我們需要在中國—東盟市場中擴大產能合作、貿易合作。因為貿易大通道從根本來說,關鍵不在于通道,而在于貿易。”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從供給端來看,東盟國家正處在提質轉型的發展階段。“如果雙方形成互利合作的話,中國和東盟都將迎來一個新的貿易發展大時代,‘陸海新通道將會成為連通中國和東盟貿易大發展的生命線,真正打通這條‘任督二脈,功力就將大漲。”周方冶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