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祿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的目的是減輕群眾們的損失,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所以這項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是必要且重要的,對于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一項可以減輕損失的一個可行性方法。對于一些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的人民來說,他們渴望能夠有可行的措施,來拯救他們的生命,減輕家庭的損失,可以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這就已經是他們畢生的愿望了[1]。所以有關的工作人員要擔負起責任了,要切實的把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工作放到第一名,要對于那些地質災害頻發的地區盡早的采取調查和研究,盡早的提出可以執行的措施,讓人民群眾的財產和安全得到強烈的保障。
在調查當地地質災害風險時,一定要注意收集該地區歷史地質災害發生的記錄以及以往每次地質災害所發生的原因、應急方案、處理措施和傷亡損失。除了了解當地歷史地質災害作為分析預演,更應該注重目前該地區的各種地質現狀。因為地質環境隨時間在變化,所以在搜集相關環境資料時一定要注意信息資料的時效性,在各種地質資料的記錄同時都應該表明記錄時間,有效參考時間。收集有關地質環境的資料包括該地區的地形地勢、水文水貌、氣候環境,巖土類型以及區域構造等[2]。合理的使用現代智能設備精確的測量相關數據,從而減小誤差,節省人力。相關地區的建筑物、構筑物的建造結構、分布情況和建造歷史都要收集完備。另外,重大工程的基坑開挖、土方填埋堆放記錄都要詳盡收集。
進行工作人員實地調查是地質災害調查方法中的常用方法,利用人工進行地區的實地調查是為了確保相關測量信息的準確性,確保機器誤差處于可控范圍內。目前人工實地調查主要是根據已制定好的相關測量方案以及有關部門擬訂好的種種測量規范標準來進行核實的調查。由于人工實地調查所需人力較多,所以調查時,往往不會直接統籌調查,而是根據搜集的該地區以往地質災害發生記錄來推測出所需要調查、核實的方面,最后再由人工進行小范圍的精確測量調查。人工地質災害風險實地調查的方法主要有調查探訪法、實地勘測法和追索法等。在進行人工地質災害風險實地調查時一定要注意測量數據的準確性,一般進行人工測量時會分成兩組進行重復測量取平均值來確保所測數據的準確。只有相對準確的測量數據才能精確的預測評估,做好地質災害發生的應急方案。
人工調查數據的準確性體現在工作人員的報告編制上,工作人員的報告編制對相關數據的調查起著重要作用。所以,進行相關調查任務時,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分析能力和報告編寫能力都要求很高,對進行調查任務的工作人員進行綜合能力評定以及執行任務經驗來分為不同層次,將綜合能力高,執行任務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與其他能力和經驗都不足的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組從而來保證所調查任務的順利完成。工作人員的報告編制應該統一要求,要求要有文字記錄、實地圖片、儀器測量數據、實驗預測結果分析等數據,在各種數據的格式上也要統一要求,這樣不僅有利于后期資料數據的整理和使用,而且會減小人為誤差,從而來確保調查數據準確無誤。最后以調查報告進行預測和各種評估。
崩塌地質災害是最常見的一種地質災害,它可能是因為外部因素導致了崩塌,也可能是自身地質環境的影響導致了崩塌。因此崩塌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方法要采取實地考察的策略,根據每一個易崩塌地區的實際地質狀況,來制定適合他們的,能夠有效減輕村民和公司財產損失的方法和策略。同時在調查過程中,還需要對一些容易崩塌的調查點記錄下來,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分析這些收集到的地質環境資料。而且工作人員在調查過程中,要進行全面的考慮,計算出崩塌所造成的企業或村民的財產損失。除此之外,相關的工作人員還應該對于易崩塌的地區進行一個細致且全面的調查分析,把崩塌后所危及到的所有地方進行隔離,讓所有的群眾都撤離出這個隨時可能發生危險的區域,從而有效的減小崩塌地質災害對企業或村民的損失和傷害。
泥石流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一般是在連續的暴雨天氣下,造成的山體滑坡現象,并且泥石流具有破壞力強,流量大等特點,會造成更多人傷亡,所以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迫在眉睫。在泥石流地質災害的調查中,相關部門一般采用的是實地測量和遙感測量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保障考察人員的安全,也可以讓工作變得更高效。同時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要忽略泥石流形成的根本原因,要多注意該地區的天氣情況,還要采集一些當地的泥土樣本進行分析,找到當地易發生泥石流的原因,從根本上改善當地的土地狀況,減小泥石流發生的幾率。而且在對于當地的調查當中,工作人員要劃分好安全區域和危險區域,把可能遭到泥石流攻擊的村民遷走,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不穩定斜坡是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的,而且這種地質災害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一些細微的震動。所以在對不穩定斜坡進行實地勘察和測量時,要格外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行為動作,而且在測量后,要及時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描點畫圖,把不穩定斜坡的素描圖繪制出來,根據圖像分析不穩定斜坡所造成的幾種傷害,所造成的損失,然后提前對于這些將要受到傷害的區域采取可行性的措施,減小不穩定斜坡對于其他區域的傷害。同時相關部門要與當地的政府和村民進行協商和溝通,把一些處于危險區域的村民遷到安全的地方,還要把一些可能危及到的地方隔離,禁止任何人進入危險區域,加強當地政府和村民對于地質災害的重視程度。
經過以上對地質災害風險調查的方法的討論,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要有一定前提時間的實地考察,而且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不僅需要很多項繁瑣的步驟,還對于實地考察人員來說是一種考驗。最重要的是,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的實踐還不太全面,僅有部分地區會有風險調查,一些偏僻的地區會因為交通工具等問題,難以進行,所以找到好的實踐方法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