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蛟,楊潔鳳,王 倩*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南京 210008)
患者女,51歲,因“反復腹脹半年加重3月”于2019年10月收住我科。入院時,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飲食欠佳;查體:生命體征均在正常范圍,體重指數13.89kg/m2,皮膚鞏膜輕度黃染;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100g/L,D二聚體2.51mg/L,白蛋白30.3g/L;內鏡檢查示:胃潴留,幽門狹窄。既往史:患者于2017年外院診斷為肝門部膽管癌,行PTCD引流及放射治療8次;半年來患者飲食后腹脹明顯伴惡心嘔吐,體重下降20斤。為改善患者營養狀況,2019年9月于我院行介入性鼻腸管置入術,術后予腸內營養支持為進一步解除進食障礙,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此次住院行內鏡超聲引導下胃腸吻合術治療。入院時主要診斷:肝門部膽管癌、胃潴留、幽門梗阻,帶入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管(PTCD)、鼻膽管、鼻腸管各1根,均在位通暢。
患者入院后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積極完善術前檢查和術前準備。排除手術禁忌后,入院第3天于消化內鏡中心行胃腸吻合術,術中拔除鼻膽管。術后予禁食、胃腸減壓、抑酸護胃、生長抑素預防出血、抗感染等治療。術后第2天患者體溫峰值達38℃,全腹有壓痛、反跳痛,腹部CT示腹盆腔滲出、積液,提示并發腹膜炎,予升級抗生素治療;術后15天,予流質飲食,經鼻腸管泵注腸內營養制劑。術后18天,患者無新鮮出血,拔除腹腔引流管,停用生長抑素;術后第20天,患者病情平穩,予出院。
患者入院時帶入PTCD管1根、鼻膽管及鼻腸管各1根,術前做好管道護理,妥善固定,保持管道在位通暢,準確監測和記錄PTCD管及鼻膽管引流量,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并積極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胃腸吻合術前相關檢查。術前準備:于右臂建立靜脈通路,用于術中全身靜脈麻醉;術前1日停用腸內營養制劑,禁食禁飲8 h,給予胃腸減壓。
2.2.1 并發癥觀察與護理
術后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體溫變化,觀察患者是否有腹痛,疼痛的部位、性質及程度,觀察胃腸減壓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觀察患者是否有嘔血、黑便等出血表現。術后第2天體溫升高,最高38℃,全腹壓痛,反跳痛,疼痛評分7分,發生腹膜炎,予心電監護密切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遵醫囑使用高級別抗生素,予以患者藥物進行降溫。(1)胃腸減壓護理:胃腸減壓期間妥善固定胃管,保持患者有效的活動范圍,標識在位清晰。24 h更換負壓吸引器1次。保持管道通暢,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及量,通過對引流液顏色,量,性狀的觀察,評估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判斷出血量,及時發現吻合口的相關并發癥。術后第7天、第9天患者反復解血便,胃腸減壓引流出鮮紅色血性液體,血紅蛋白持續下降,提示發生活動性出血,遵醫囑予去甲腎上腺素胃內灌注。方法:生理鹽水100 mL+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8 mg,先予50 mL胃管注入夾閉30 min,間隔2 h再次給予50 mL。(2)其他止血藥物的運用和護理:遵醫囑予口服和靜脈滴注止血藥物,根據不同止血藥物的代謝時間,合理安排使用止血藥的時間和順序。嚴密觀察用藥反應及出血是否停止。
2.2.2 營養支持
本個案為惡性腫瘤患者,在院期間通過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患者手術前通過胸片透視確定鼻腸管在位后,予腸內營養液以75 ml/h管飼泵入,每天泵入總量為500 mL,可提供熱量1571 Kca,能夠滿足本例患者的能量需求。根據患者耐受情況(無腹痛腹脹),逐漸更改為每次增加10 ml/h。于2天內調整營養液泵入速度至50 ml/h,總量500 mL,從而保證患者能量需求。患者鼻飼期間,抬高床頭至30~45°,使用連續性專用營養泵輸注,間隔4 h予溫開水脈沖式沖管,保證操作環境清潔干凈,每24 h更換營養泵袋。
2.2.3 心理護理
由于病程長、治療手段復雜、擔心疾病預后不佳及生活質量受損,術后反復出血等原因,本例患者在院期間存在焦慮、情緒低落等表現,在做好圍術期急救與臨床護理的同時,予患者積極的心理疏導和支持,患者在院期間能在醫護指導下積極配合治療。
EUS-GE是治療惡性胃流出道梗阻的創新技術,術后有發生腹膜炎、出血等并發癥的可能。本例患者術后并發腹膜炎、反復出血,且患者有多種抗腫瘤治療歷史,病程長,一般狀況較差,病情復雜,住院期間留置有多根管道,護理及治療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