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雯,郝 云,陳 萍*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江蘇 南京 210000)
輸液港是一種完全植入人體的閉合輸液醫療器械,常用于化療、反復靜脈輸液以及長期靜脈營養患者[1]。但是輸液港應用時間延長,容易引起堵管、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在使用輸液港過程中也要加強臨床護理干預[2]。PDCA循環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目前在臨床醫學中得到了推廣使用。微信平臺則主要是利用微信提供相關服務,從而為現代患者提供連續性服務,具有靈活多變的優勢。文章選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200例醫院門診輸液港維護患者對PDCA結合微信教育的護理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200例醫院門診輸液港維護患者。觀察組100例置留輸液港患者中有男54例,女46例;年齡為22~74歲,平均為(41.6±10.3)歲。對照組100例置留輸液港患者中有男52例,女48例;年齡為23~72歲,平均為(42.1±11.8)歲。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病情穩定期且行靜脈治療的門診維護患者;。排除標準:合并老年癡呆癥、精神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主要通過發放健康手冊并通過講座介紹輸液港日常護理措施。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PDCA循環和微信平臺,具體措施為:①PLAN:首先成立PDCA小組,并分析輸液港維護患者常見護理問題,同時采取頭腦風暴法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收集患者的反饋,及時解答患者不理解的地方。此外還需要將輸液港應用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錄制成視頻,并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以供患者觀看和學習。②DO:首次就診患者可以請患者關注科室的微信公眾號,并通過查看過往發布內容來學習輸液港護理相關知識,并為患者解答疑問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疾病組建相應的病友群,在群內解答患者的提問。③CHECK: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檢查患者對輸液港維護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并對調查結果顯示患者不太了解的地方進行強化講解,并叮囑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向醫護人員提問,每月定期復診。④ACTION:統計患者自我攜管的管理能力得分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并分析相關因素,作為下一個循環的整改目標。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攜管的管理能力得分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差異。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自我攜管的管理能力得為(82.5±5.6)分和(76.5±4.3)分,感染發生率為3%和5%,堵管發生率為2%和4%,觀察組患者自我攜管的管理能力得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t值為5.326,P值為0.043;x2值為5.046、5.086,P值為0.040、0.040)
輸液港是長期靜脈輸液患者常用的醫療器具,具有應用時間長且維護頻率低的優勢,PICC置管雖然可使用1年,但輸液港使用時間至少為5年,甚至可以達到終生使用的效果,且輸液港僅需要1個月維護1次即可,避免患者頻繁到醫院維護,減輕了患者的壓力[3]。為了進一步減少輸液港應用期間的并發癥,需要加強臨床護理干預措施。
PDCA循環是指將問題解決過程分為計劃、執行、檢查與處理這四個環節,目前在醫院質量控制中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微信平臺主要是利用微信提供醫學信息服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自我攜管的管理能力得為(82.5±5.6)分和(76.5±4.3)分,感染發生率為3%和5%,堵管發生率為2%和4%,觀察組患者自我攜管的管理能力得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t值為5.326,P值為0.043;x2值為5.046、5.086,P值為0.040、0.040),由此可見,PDCA循環聯合微信平臺能夠進一步提高靜脈治療門診輸液港維護護理的服務質量,從而提高患者對導管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減少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