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彬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河南總隊,河南 信陽 464000)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當下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目前我國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導致了生態系統的退化,也增加了礦山開采區域的自然災害。為了減少礦山開采給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在今后的礦山開采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下對露天礦山開采給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進行分析[1]。
在礦山的露天開采過程中,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例如運輸道路、施工場地以及礦石堆放場地,在這些基礎設施的修建過程中,會導致地表植被的破壞。部分礦山開采單位在施工結束之后,沒有及時對土地進行復墾,而植被后期修復難度較大,進而導致了大量土地裸露,破壞了當地原有的生態功能[2]。
為了保證露天礦山的開采順利進行,要抽取礦山開采區域的地下水資源,進而會導致礦山開采區域地下水資源枯竭的現象。隨著地下水位的下降,也會增加巖體塌陷的風險,降低地表的穩定程度。此外,在礦山露天開采過程中,會導致礦石長期處于裸露狀態,受到降水的影響,會使得地下水受到礦物質的污染,從而會破壞當地的水生生態環境。
在礦山露天開采時,會產生大量的廢石和廢渣,進而會對空氣造成粉塵污染。此外,在礦石的開采和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廢氣污染。由于礦山開采單位沒有對這些廢氣和粉塵進行及時處理,這些有害氣體被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進而加劇了礦山開采區域的大氣污染。
在礦山露天開采過程中,會導致地表土被剝離,可能會影響到山體和巖石的穩定性,進而會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尤其是在一些坡度較陡的山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護,遇到暴雨天氣,露天采礦區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頻次也更高。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一旦發生會破壞礦山開采設備,也會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今后各大礦山開采單位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尤其是在露天礦山開采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完成露天礦山開采之后,也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及時的修復。這樣才能將預防和治理融合在一起,減少礦山露天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下對此進行具體分析。
由于露天礦山開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這要求礦山開采單位要從預防和治理入手,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礦山露天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時,礦山開采單位要從水生生態系統、空氣系統、地表植被等多個方面來制定保護措施,將礦山露天開采對生態系統的破壞降到最低[3]。
在露天礦山開采之前,要修建大量的基礎設施,為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礦山開采單位要加強礦區建設的規范性。要充分考慮礦區建設會對當地生態環境所造成的不利影響,盡量減少礦區建設過程中,對土地資源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4]。
此外礦山開采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避免在雨季施工,這樣才能有效減少礦山開采對地下水資源的污染。
為了減少礦山露天開采區域的水土流失現象,礦山開采單位要及時對土地進行復墾,恢復地表的植被。尤其是在采礦區坡面較大的地方,在完成礦山開采工作之后,要及時進行土地復墾。在土地復墾的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當地土壤條件的植物,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礦山開采區域坡面的穩定性,從而能夠有效減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產生。
當露天礦山開采工作完成之后,礦山開采單位要及時處理廢石、廢渣,不能直接將廢石、廢渣裸露在空氣中,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廢廢渣對大氣的污染,也能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在廢石場的修建過程中,要選用體積較大的石塊墊底,這樣才能避免廢石場被水浸泡。此外,礦山開采單位,也要在廢石場的兩側修建排水溝,以避免雨季造成水土流失現象。
目前大部分礦山開采單位還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礦山開采單位的監督,要建立相應的生態環境評價制度,提高礦山開采單位的準入門檻。此外政府部門也要加大對土地復墾工作的監管力度,這樣才能引起礦山開采單位的重視。對于那些在礦山開采過程中,造成嚴重生態破壞的企業,要給予相應的懲罰。
在礦山的露天開采過程中,要修建大量基礎設施用地,抽取地下水資源,進而會導致礦山開采區域的地表植被和水生生態環境被破壞。其次,礦山露天開采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導致地表土被剝離,進而會污染大氣,嚴重者還將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這就要求各大礦山開采單位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礦山的露天開采過程中,要制定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高礦區建設的規范性,并采取相應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政府部門也要加強對礦山開采單位的監管,確保土地復墾工作的展開,這樣才能有效減少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