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應對風險、渡過難關,減輕企業和低收入參保人員今年的繳費負擔,上海延長階段性減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下簡稱“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政策實施期限,全面落實國家相關政策。
上海對中小微企業及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征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的政策,延長執行到2020年12 月底。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減半征收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的政策,延長執行到2020年6 月底。在減免期內新開工的工程建設項目,所享受的階段性減免工傷保險費政策,執行期限參照上述規定一并延長。(上海市人社局)
重慶市科技局、教委、財政局、人社局日前聯合制定并印發文件,鼓勵利用互聯網平臺、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等拓寬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渠道,通過項目拉動、雙創導師引領、抱團創業等方式,支持高校畢業生以創業促就業,提升創業就業成功率。
文件提出,支持高校畢業生利用專業知識通過互聯網平臺承接創意設計、數據分析、軟件開發等“新三線”相關項目或業務,注冊成為服務商或公司實現創業就業,并優先吸納高校畢業生成為互聯網平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同時,支持高校畢業生入駐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平臺,承擔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等項目或業務,注冊科技企業、文創企業、農業企業等,從而實現創業就業。另外,建立重慶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庫”,選聘2000名“創新導師”和2000 名“創業導師”,對創業團隊給予創新指導和技術支持,給予創業團隊發展方向把控、社會資源對接等幫扶。鼓勵高校畢業生結對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群眾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實現學群共創等。(重慶市人社局)
近日,福建省出臺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有關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失業補助金、臨時生活補助等政策,惠及所有參保失業人員。
一是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2019 年12 月起,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失業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至法定退休年齡。二是階段性發放失業補助金。2020年3月至12月,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可以申領6個月的失業補助金。三是階段性發放臨時生活補助。2020年5月至12月,對2019 年1 月1 日之后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合同制工人,參照參保地城市低保標準,按月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四是階段性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準。2020 年3月至6月,對領取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助金人員發放的價格臨時補貼,補貼標準在現行標準基礎上提高1倍。五是暢通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渠道。進一步優化經辦流程,減少證明材料,失業人員可通過福建省12333 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線上申領。(福建省人社廳)
近日,為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加強工程建設領域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工作,四川省法院與人社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省發改委、省市場監管局、自然資源廳、應急管理廳印發《關于建立工程建設領域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聯動工作機制的意見》。
一是建立司法移送機制。人民法院在工程建設領域民事司法審判執行工作中發現違法發包、分包、轉包、掛靠,未實行農民工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未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未及時將人工費用及時足額撥付至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未及時支付工程款等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和線索的,應當書面移送、通報相關行政機關查處。二是違法行為納入征信系統。行政機關將查處的工程建設領域違法行為、處罰結果或者因行政處罰追訴期屆滿不予處罰的違法行為記入相關單位、個人的征信系統或者信用檔案,并向社會公示。三是定期溝通通報。省法院和省級有關行政機關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通報本系統對工程建設領域違法行為的認定查處情況,總結開展銜接聯動工作機制經驗,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討工程建設領域法律統一執行及適用問題。四是發布典型案例。人民法院和有關行政機關加強收集、總結工程建設領域合法經營典型案例,不定期向社會發布,加大宣傳力度,示范引導建筑業企業合法依規經營。五是開展專家咨詢。省法院和省級行政機關共同建立工程建設領域執法司法專家咨詢制度和專家咨詢庫,由有連續5 年以上實務工作經驗并具有高級職稱或同等專業水平、熟悉工程建設領域法律法規和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員擔任,對人民法院審理案件、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獨立、公正、客觀地提供咨詢意見。(四川省人社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