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生
(赤峰市富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內蒙古 赤峰 025450)
伴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不斷進步,工程施工行業對基礎材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地質礦物作為工程施工重要的原材料,其需求呈井噴式增長。依照我國的當前狀況,在對礦山進行開采時主要使用的是露天開采和臺階爆破,這兩種采礦方法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取到大量的礦物原料,滿足工業和建筑業的發展需要,但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例如:礦石的塌陷,石頭亂飛的問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給礦區居住的人們帶來嚴重的生命財產威脅。所以,在對 進行露天開采時一定要做好環境風險分析。
在對礦山進行露天開采的初期,需要對礦區各種類型的植被進行剝離,致使植被生物量得到一定的損失。而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對植被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在開采時所產生的粉塵和揚塵。與此同時,在礦山進行爆破和裝卸運輸過程中,假若不能采取有效、積極地防塵措施,就會導致粉塵污染。對于那些粒徑較大的粉塵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快速沉降,對于粒徑較小的粉塵和浮塵而言,就會增加植被生活環境中粉塵濃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抑制植物的生長。
礦山開采使得原始地表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壞,由于常受大規模開采,致使土壤表層被剝離開來,地表巖石裸露在外。假若遇到雨天,在開采過程中所造成的泥沙、粉塵和浮塵就有可能灌入農田和林地之中,再加上農田地勢較為平緩,導致細顆粒泥沙就會積攢在農田之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農田土壤的粒度組成,造成土壤惡化,土壤肥力降低,阻礙農作物生長。
長時間對礦山進行露天開采就會造成人工開采邊坡,由于巖石節理裂隙需要一定的發育,這樣就會使得切割形成的楔形體發生傾斜,并且巖石發生破碎,當在爆破的振動力和雨水沖刷之下,就會造成局部巖塊的掉落。因此,為了保證邊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對礦山露天開采區以及高邊坡或地表有崩塌危險的地段應進行削坡減載[1]。針對礦山在開采過程中所留下的巷道等采空區應注意其對露天開采的影響,并及時采取有效科學的防護措施,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采礦的安全。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力度,做好易引發滑坡、崩塌地質災害區的工程防護工作,從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礦區內發生地質災害的概率。
在對礦山進行開采的過程之中對景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形的不斷變化之上。因此沒在對礦山進行開采時,要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依次進行。隨著礦體的不斷挖掘,礦山的表面就會降低,致使局部的地形發生一定的下降,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山體的整體性。
由于對礦山不斷進行開采,導致原有的地形地貌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礦山建設期對地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表的分離、地表的天平等。在進行開采的過程之中,會產生一定的廢棄礦物,大量的廢棄礦物經過長時間堆積對區域地形產生不良影響。礦山進行露天開采所造成地質破壞突出表現在開采設施建設、采出礦物的運輸、剝離工作面等。
礦山建設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將改變礦區土地的功能和利用結構,影響整個礦區生態系統。礦山開采對周邊土地占用會擠占礦區人均耕地,影響人們的農業生產。而在長時間占用農耕土地情況下,再對礦山開采占用土地進行復墾,農業生產力大幅度下降,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所謂的物體打擊就是在重力或者外力的作用下所發生的運動,致使撞擊到人體而造成的人員傷亡,造成物體打擊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第一,不遵守操作規則。第二,安全帽等保護用品沒有正確的穿戴。第三,工作人員注意力不集中,發生危險時不能及時的反應。第四,工作場地面積較小,缺少避難空間。
所謂的礦山機械傷害事故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員的違規操作和設備事故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接卸設備安全防護裝置存在缺陷。第二,安全管理不足。
對于我國部分礦山進行露天開采而言,臺階爆破是其最為主要的開采方式。銨油炸藥是我國礦山爆破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材料,它是一種有燃料和硝酸銨混合而成的粒狀物,露天開采要使用能夠快速進行安裝,制作成本比較低的炸藥,銨油炸藥正符合以上要求。但是這種類型的炸藥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其貯存穩定性差、防爆性能較差,在對銨油炸藥進行短期存儲過程中,如果出現儲存不當或未按要求規定進行安裝會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礦山爆破屬于露天爆破,擁有大孔徑、大藥量、大射程的特點,所以在此情況之下,爆破場地會產生較大的震動感,影響周圍建筑物的整體架構的穩定性,甚至可能會造成建筑物倒塌,增加安全風險。此外,大規模露天爆破也會產生大量碎石和飛石,而這些巖石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威脅著礦山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的生命安全。
所謂的臺階爆破主要是指臺階式巖石爆破。在進行爆破的過程之中,要嚴格的依據山體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孔徑、不同大小、不同深度的爆破方式。此外,對于爆破而言,其本身存在不可控性,因此隨著礦山的不斷開采,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深度不同的地勢,在這種情況之下對礦山的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致使發生局部礦巖墜落。倘若繼續進行后續的開采工作,可能會導致整個礦洞坍塌或大面積礦體崩塌,引發風險事故。
對礦山進行頻繁露天開采,山體的整體結構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另外,由于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趕上雨或出現地震等自然災害,礦體易出現滑動情況,大面積滑坡出現會引發泥石流,會出現嚴重水土流失情況,甚至還可能對基礎設施造成破壞,導致礦區人們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
第一,就目前礦山進行露天開采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由專業爆破部門實行礦山爆破工作,包括爆破材料的購買、加工及運輸,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炸藥所帶來的安全風險。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小礦進行非法私自爆破,引發生產安全隱患。
第二,在對礦山進行爆破的過程之中,深孔爆破是必要的手段。此爆破方式主要是對巖石內部的整體架構進行破壞,然后向四周進行振動的傳播。由于深孔爆破的破壞力較強,導致很容易引起地面的振動,甚至可能造成建筑結構的破壞。
第三,在進行露天采礦爆破過程之中,時常發生飛石傷人的現象,根據相關研究發現,采礦爆破過程中,出現傷人事故占比為30%,因露天開采爆破威力巨大,如果防護措施做的不到位,飛石傷害事故較容易發生,礦山開采企業一定要予以重視。
礦山進行露天開采需要按照制定的方案和流程進行實際操作,礦產資源開采企業如果未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于開采工作中,礦山開采工作面易出現空洞、傘檐、根底[3]等情況,會對礦體內部造成一定的影響,一個大的空面出現在礦體內部,礦體局部支撐性變差。在經歷不斷爆破振東以后,巖體會產生很多的裂紋,當巖體已經無法平衡內部應力極限時,就會造成礦巖局部垮塌,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滑坡、泥石流誘因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首先,滑坡主要是由于礦山長時間遭受人工的切坡或者不規范開采后,在經歷雨水沖刷、地震等自然災害而形成的土層、煙塵順斜坡趨勢向下滑的現象。而泥石流則是在經歷暴雨、冰雪融化、滑坡等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含有大量石沙、石塊的洪流。無論是滑坡還是泥石流都會對農田、水電、建筑物架構造成一定的破壞,嚴重者會造成居民的人身安全,帶來毀滅性的災難[4]。
第一,礦山露天開采進行爆破時需要請專業的爆破部門實施,礦企起到輔助管理作用,對不符合規定的爆破作業進行監督,避免出現安全事故。第二,在進行礦山爆破之前要做好嚴格的檢查工作,倘若發現爆破數據不對、有石體滑落現象、未依照《爆破安全規程》[5]開展工作等時,要立即停止爆破。第三,在進行爆破之前要對方案和計劃進行全面的核查,嚴禁出現在殘眼上進行打孔,在懸崖、陡壁上進行工作等情況。第四,實施爆破操作前需明確爆破飛石所處的最大邊界,在爆破危險區域設立警示標志或安排人員進行把守,避免非工作人員誤入。第五,爆破工作人員要按規定著裝,嚴禁穿化纖類服裝,所使用的爆破工作設備根據規定進行選用,不能私自增加設備和減少設備。第六,在進行爆破之前需要發出聲光信號,使危險區域內工作人員都能聽清、看清。第七,在爆破之后,爆破現場的危巖、大塊浮石應及時清理。第八,在完成安全檢查后,需及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下一步工作。
第一,要嚴格依照開采的先后順序進行,杜絕從下部部分臺階開挖的現象。第二,在對邊坡進行爆破時,要嚴格的控制爆破功率,在一定情況下要適當的采取減震措施,減少對邊坡的破壞。第三,礦山露天開采前可預留安全平臺,易發生危險區域張貼警示標志。第四,確保開采作業區域完整,有效、科學地降低傘檐、根底和空洞的形成。第五,做好邊坡管理工作,做好檢測監督工作,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確保在發現垮落危險時能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加固[6]。
在采礦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斜坡堆砌土石的情況,有效地降低滑坡出現的可能性。相關單位和部門要時刻查看天氣狀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此外,在進行開采時要做好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與維護工作,提升植被的覆蓋程度,減小泥石流發生的風險。
綜上所述,對于礦山露天開采而言,其中蘊含的環境風險貫穿于整個開采過程,如果想要在根本上降低開采時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那么就需要當地政府、企業、工作人員進行相互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為礦山創造一個安全、良好的生產環境,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