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馥羽
(青海物通集團,青海 西寧 810003)
早在八十年代,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發展水平就超過了鋼鐵工業的發展水平,但也正因如此,鐵合金工業中出現了重復建設等問題,產能過于龐大,導致市場供求關系失衡,相關企業的虧損問題越發嚴重,同時產能過剩也導致了半數產能沒有得到有效運用,造成了產能浪費。基于此國家給予了鐵合金工業結構調整高度的重視,鐵合金工業的健康發展得到了大力扶持,從調整生產結構、優化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入手,有效改善了鐵合金工業發展中結構的不合理等問題。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應當對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結構調整加以完善,分析鐵合金工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并提出符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特征的調整措施,確保我國鐵合金工業能夠得到長足發展。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相關部門就鐵合金工業的發展問題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結構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改善,為我國鐵合金工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首先,我國鐵合金工業結構調整有效改善了鐵合金行業中存在的盲目投資問題。根據調查發現,我國鐵合金工業在2005年的投資足足有22億,在結構調整措施的影響下,次年的投資總額得到了有效改善,投資額下降了二十多個百分比。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深入實施,到2007年,鐵合金工業生產中的大部分投資已經開始用到了環境保護方面,過去過度強調產能和產量而忽視環境保護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其次,在企業重組力度不斷提升的影響下,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生產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結構逐漸開始向多樣化轉變,除了原有的十幾家國有企業,很多大型企業也逐漸加入了鐵合金工業,很多國有企業因為行業問題出現經營問題,與其他企業合并重組形成了新的企業,還有很多企業也開始向其他行業轉型。在企業重組的過程中,鐵合金工業的生產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地完善,整個行業的產能向著更健康的發現發展,總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為我國鐵合金工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鐵合金工業結構的調整措施也應隨著社會發展形勢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中,我國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不再以犧牲環境與生態為代價,關注環保重視生態是當前社會各領域生產中的重要準則。因此,新時期鐵合金工業結構調整應以環境保護為重點,提高行業生產的先進性。首先,需要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進行動態管理,結合新的標準對產能落后的企業進行進一步淘汰,此外,還應結合能源消耗等因素對生產設備進行進一步淘汰,例如五千千伏安以下的熱電爐、不達標的半封閉滯留電爐、精煉電爐等設備;其次,要對差別電價的政策進行更加嚴格的落實,加速對不符合準入條件企業的淘汰,環境鐵合金工業行業中產能過剩問題的影響,推動我國鐵合金行業的高速發展。此外,還應對退出制度進行完善,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關注被淘汰企業的善后問題,例如適當給予被淘汰企業經濟補助。
在科技越發發達的新時期中,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結構調整應加強對生產技術與生產設備先進性提升的重視,以促進我國鐵合金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通過利用更先進更科學的生產技術與設備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實現工業生產的節能減排。首先,應加大對精料入爐技術的運用,在冶鐵原料方面,要提高篩選的嚴格度,必須經過水洗、粉碎等多個流程才能進行使用,然后對經過水洗等系列流程的冶鐵原料采取進一步的精練措施,例如干燥、冷壓、預熱等,通過一些了精練工序提高冶鐵原料的精煉度,以此提高最終產品的精致度;其次,要加強對生產設備的優化和創新。在新時期的鐵合金工業結構調整中,應重視對落后設備的淘汰升級,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礦熱爐等設備進行大幅改革,降低人工參與程度,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操作。加大對組合把持器、無功補償技術等先進技術的運用,在保證環保需求的同時,有效提高鐵合金行業的產能。
我國鐵合金工業要想得到長足有效地發展,必然離不開對現代科技與技術的運用,要想提高產品生產的效率與質量,必須加大對高新技術的運用,并結合高新技術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例如冶鐵原料方面,上文已經提到對原料的精練,但目前為止,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生產過程中還不具備高爐流程這樣的無缺陷工藝,無法真正實現高精致度的鐵合金產品生產,可以說,我國鐵合金工業在精料制作中正處于瓶頸階段。
在我國鐵合金工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在于對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創新運用。我國鐵合金工業的未來發展必然離不開對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會更加重視對各種原料的重復利用,總之,在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為未來發展中,需要特別關注對現代科技與技術的運用,改善生產模式與生產工藝,提高產業先進性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鐵合金作為煉鋼所必須的輔料,提高鐵合金產品的潔凈度是優化鋼制品的首要條件,因此,鐵合金產品必須做到雜質少、成分穩定,提高鐵合金質量,同時根據鋼鐵生產需求開發與之相匹配的鐵合金產品,這是未來鐵合金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鐵合金工業為阿里的發將隨著鋼鐵生產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鋼材品種會有所改變,不銹鋼、合金鋼等鋼制品的生產比例會有所提升,鐵合金工業的生產結構也必然隨之而進行調整;其次,鋼鐵生產對鐵合金合產品質量的需求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因為,鋼鐵生產會朝著純凈化、超純凈化等方向發展,而這些都對鐵合金質量與成分有直接聯系,要滿足純凈化及超純凈化需求,就必須加大對純凈鐵合金和顆粒鐵合金生產的重視;最后,對純凈度的高需求,也意味著鐵合金生產工藝也將會受到質量需求而有所提升,以保障鐵合金質量能夠達到鋼鐵生產對純凈度的追求。
就目前而言,我國鐵合金工業存在著集約程度較低等問題,結合行業市場分析,企業重組是提升鐵合金工業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提升我國鐵合金工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在未來鐵合金工業企業的重組上,不應該局限于片面的數量整合,而是要通過重組措施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生產集中率,促進企業新價值的創造。簡而言之,我國鐵合金工業在未來的企業重組應做到1+1>2,通過企業重組更大限度地發揮出企業價值,從而提高企業生命力。在未來企業的重組上,要更大力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通過重組等方式提高鐵合金工業產業集中率,進而提高相關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鐵合金企業完成對新體系的建立,才能提高我國鐵合金工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除此之外,鐵合金工業的未來發展將會加大與國外資源的融合。我國鐵合金生產中一些原料是依靠進口的,原料的欠缺也會限制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發展,相反,我國很多鐵合金生產原料也是國外所欠缺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我國鐵合金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國鐵合金工業的未來發展,會在利用國內資源的基礎上加大與國外資源的綜合利用,形成國內外資源進一步融合,這也是我國鐵合金工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鐵合金工業發展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得到了有效進步,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結構調整的方向應有所改善,以提高新時期我國鐵合金工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適應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促進我國鐵合金工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大對先進科技與技術的運用,實現生產模式的改革,加大對節能減排設備的運用,提高環保效果。同時,還應綜合利用國內外資源,繼續企業重組,提高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