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峰,黃珊珊,程紅霞,仲悅萍,宋冬惠,葛加晶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口腔和口咽位于消化道的起始端,承擔咀嚼、吞咽、發音功能。正常吞咽通過口腔、咽部和食道,吞咽困難可分為三個階段:口腔期、咽期和食道期。口腔癌整形手術主要破壞口腔環境,口腔手術時手術區域的插管和腫脹影響咽部功能異常,造成術后永久性或暫時性的口腔、咽部吞咽困難,嚴重影響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此類疾病逐年增多,吞咽困難作為常見并發癥之一,也需要我們的醫護人員進行早期的功能訓練,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1]。本研究探析了口腔癌整復術后早期吞咽功能康復護理的實施及價值,報道如下。
在我院口腔頜面外科進行口腔整復術后患者早期吞咽康復訓練,選擇科室2018年10月~2020年01月口腔整復術患者(排除神志不清,本身存在肺部感染及吞咽困難、癲癇發作病史、糖尿病史、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本身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術前采取吞咽障礙臨床檢查-CED及洼田飲水試驗對患者進行評估,無異常者隨機分組,30例作為對照組;30例作為觀察組。
各40例。觀察組年齡45~78歲,平均(58.21±2.23)歲,男18例,女12例;對照組年齡42~75歲,平均(58.74±2.94)歲,男1 7例,女1 3例;兩組樣本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術前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吞咽功能訓練的指導,術后6 h通過醫療床旁評估量表(SSA)和EAT-10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評估后即對患者進行間接訓練:口唇運動(吹蠟燭,吹口哨,微笑加強唇的力量,每日2遍,每遍重復3次,每次10秒);頰肌、喉部運動(囑患者鼓腮或吸吮手指觸及收縮頰部及輪匝肌肉,每日2遍,每遍重復3次,每次10秒);舌部運動(患者舌頭向前伸出,然后左右運動擺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轉上唇,按壓硬腭部,每日2遍,每遍重復3次,每次以患者做完整套動作為宜);指導患者進行咽部的空吞咽(每日3~10遍);喉部發音訓練。
每日采用醫療床旁評估量表(SSA)和EAT-10進行評估比對患者的吞咽功能情況,于術后第7d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和比較。
評估結束后對對照組按傳統方式訓練,觀察組待評估正常后可開始直接訓練,用5 mL溫水(約1勺)給患者飲下,開始可分次給予,第一天練習飲水4次,每次5 mL,分次給予,以后每日增加一次飲水練習。當患者可以連續3次,每次都可將5 mL水一口咽下,無嗆咳不適者可給患者加大訓練強度,每日4次,每次60 mL水訓練,同樣是開始時分次給予,以后每日增加一次飲水練習,直至患者連續3次,每次都可將60 mL水飲下,無嗆咳不適者,在胃管拔出后進行吞糊試驗和EAT-10,根據情況改善飲食。
兩組患均是每日評估吞咽功能,比較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情況,直至術后一個月采用吞咽困難評價標準進行評價,療效判定標準: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顯好轉;提高3~5分:好轉;1~2分:無效。
應用SPSS 13.0軟件對兩組患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111,P=0.013<0.05)。觀察組基本痊愈21例,明顯好轉7例,好轉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基本痊愈12例,明顯好轉8例,好轉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00%。
口腔癌是世界上十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近年來,數據顯示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口咽癌并列全國惡性腫瘤第六位。據國內統計,口腔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9%,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4.7%,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4.7%,居頭頸部腫瘤第二位[2]。
口腔癌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問題。目前,口腔癌以手術治療為主,主要的手術方法是口腔頜面修復重建,既要覆蓋傷口,又要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容貌和頜面功能[3]。由于口腔頜面部解剖結構精細復雜,臟器接近,術后會造成患者進食障礙,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情緒不良,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功能的重建是當今口腔頜面缺損整復研究的熱點,早期吞咽功能的恢復已成為患者和醫護的共同追求目標。目前國外采用多個研究中心合作的方式,采集樣本量大,對患者治療前后多個時間點吞咽功能進行評估,分析影響術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因素,這一過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如此形式的研究在國內尚未開展,有廣闊的前景。口腔整復術后患者吞咽困難的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據數據顯示來推斷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腫瘤的等級、手術切除的部位、修復的方式、口腔活動的情況以及放療[4]。
口腔癌重建術后,由于口咽手術區環境的改變、疼痛和修復組織的不適應,吞咽困難主要發生在口咽期。通過口、舌、頰肌力的早期運動訓練、咽音吞咽練習和直飲水測試,比傳統方法更規范、更有計劃、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用最短的時間幫助患者適應術后口咽的變化,改善吞咽困難[5]。為口腔癌患者的快速康復提供了重要的臨床護理研究依據,具有指導意義。早期系統的吞咽功能訓練的優點是:(1)可防止吞咽肌廢用性萎縮,加強舌頭和咀嚼肌的運動,提高吞咽反射的靈活性。(2)早期對吞咽困難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和進食訓練,并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營養及其他治療措施,可避免脫水或營養不良,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樣疾病才能盡快康復。(3)沒有及時有效的康復護理,嚴重者易出現吞咽困難、吸入性肺炎、危及生命的窒息等誤吸現象。
綜上,通過早期吞咽功能的訓練幫助口腔癌整復術患者改善吞咽困難,促進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縮短住院日,提高滿意度,在臨床中能夠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