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波
(云南南方地勘工程總公司,云南 大理 671000)
近幾年來,地質災害事件發生頻率在不斷上升,不僅威脅著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打破了人類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而要想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必須要采取對策。隨著高新科技的飛速發展水工環地質技術也衍生出來,并被頻繁運用在地質災害防治中,也獲得了不錯成效,可以促進人類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為此筆者對該技術的運用范圍進行探討,從多方領域深度挖掘技術優勢,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效率。
常見的地質災害種類有以下幾種,地震災害、地面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震災害是較為典型的類別,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危害性、破壞性較強,一旦發生對一定范圍內的生物均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是變化莫測和難以預測的[1]。在采用水工環技術防治地質災害的過程中,地震方面的防治應用較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屬于不可預測突發狀況,通常情況下,在地震問題無法避免的前提下,多采用提升地表建筑物強度、降低地表建筑物密度等方面的措施來最大限度的減少地震給人的正常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地面崩塌多數發生在偏遠城市,那里地質比較疏松且存在濫砍濫伐等現象,可以說此類型的地質災害對人類威脅較大。從本質的角度來講,地面崩塌是常見的一種滑坡類型,地面崩塌與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為了謀求經濟利益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密切相關,人類因素占比較大,自然因素雖然對地面崩塌問題的出現存在一定的影響,但是,從整體角度來看,影響力度相對較小。地面塌陷危害性也比較大,該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工程項目建設缺乏合理性,比如,過渡開采導致的地下結構中空。致使地下結構無法承擔地表建筑物的重量,進而導致地面崩塌問題的出現。地裂縫則主要發生在地質災害之后,一旦地表裂縫過大就會導致地下空洞現象嚴重,嚴重者還會造成地表土質結構疏松,嚴重影響地表結構的承載力,對社會經濟及人民的生產生活安全帶來不可預知的不利影響。從地裂縫問題的發生區域來講,城市地區發生地裂縫問題的概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包括過度開采導致的地下沉降,地表受力不均勻導致的地層表面局部斷裂等,從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地表建筑物的重量相對較低,部分分布相對均勻,因此,非特殊情況下,出現地裂縫問題的概率更低,再采用水工管地質技術治理地裂縫災害的過程中,也需重點考慮地裂縫問題出現的高發區域,在此基礎上,提升整體的治理效果。所以要想解決以上問題,需要運用現代化水工環地質技術,以此來確保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穩定、健康且快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水工環地質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在地震災害治理中,而要想提高地震災害治理水平。我們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為了降低地震災害對人們經濟上的損失應了解地震發生之后的狀況,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方案來展開預防,通常情況下,地震災害發生之后地面會呈現較為混亂的場景,很多地表建筑物因劇烈搖晃而發生傾斜,甚至是倒塌,同時地震發生之后會伴有火災、水災等災害發生,這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無非是致命的,所以可以借助水工環地質技術來預測地震,借助相關電子類設備能夠準確接受信號,通過信號信息及時制定災害治理方案,進一步將經濟損失以及其他影響降到最低[2]。其次,我們還可以根據動物們的異常反應來判斷地震來臨前的征兆,如,小鳥亂叫、鴨子不吃食等。而有些微觀信號是肉眼難以識別的,此時我們就可以借助電子儀器來接受信號,并對信號展開全面分析和研究,可以準確判斷地震是否會發生以及降低地震災害對人們影響。
地面崩塌也屬于地質災害范疇,大多數發發生在偏遠山區等地帶,同時也會伴隨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這些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是較大的,不僅危害范圍十分廣且創傷性也較大,所以要想保障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必須要做好地面崩塌治理。此時我們就可以運用水工環地質技術來治理地面崩塌,而要想充分發揮該技術的作用還應當做好前期的預防性工作,這是十分關鍵且重要的環節,預防工作的有效性直接關乎地面崩塌治理效率,為此只有提高預防工作水平才能降低災害發生率,進一步確保人們生命不受威脅。倘若地面崩塌無法有效避免,應當及時將人群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地帶,進而有效降低地質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此外,還應規范林業開發行為,制定相關制度來約束砍伐人行為,適當時可以展開地質預警來治理地面崩塌災害。同時借助水工環技術還可以掌握土層結構變化,及時掌握土層變化狀況以便于及時制定應急方案,能夠在出現災害時及時采取有效方案化解危機,從而既能夠發揮水工環地質技術的作用,又可以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水工環地質技術除了被廣泛運用在上述地質災害防治中外,也被頻繁應用于地面塌陷治理,其治理原理主要是借助高新技術來分析地表塌陷數據,從數據中分析出產生地面塌陷的原因,以便于采取與之對應的方案來治理,進一步確保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通過對大量數據信息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結論[3]。第一,大多數塌陷災害多發生在巖溶地帶中,這也是由于該地帶的特殊性所致,所以為了準確掌握地質變化狀況,我們可以借助水工環地質技術對其實時監控,及時掌握土質結構的發生方向以及異常,并制定有效的預警機制來提高治理效率。第二,對于已經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制定應對方案,以便于切合實際的提升地質災害的治理效果,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護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為其創建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
地裂縫也是地質災害中的一種,其對人類的危害性也是比較大的。因此為了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我們應將水工環地質技術靈活應用于地裂縫治理中,這是降低地質危害對人類影響的有效途徑,同時治理效果也十分令人滿意。首先,不同區域地裂縫需要不同的治理方案,這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地裂縫危害程度,隨后在制定相應的管理機制來強化管理,并充分運用水工環地質技術來優化管理,這樣可以降低地質斷裂問題的發生頻率,比如,為了實現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可加運用該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開采方案,并對開采地區地下水分布情況進行勘察,以便于準確找到地下水的分布地點。此外,對于開采中出現的問題也要及時進行治理,從而既能夠提升地裂縫治理水平,又可以確保人身安全。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防治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工作量大且任務艱巨的工作,本身災害災害的種類就比較多,不同類型的災害需要采取不同對策來解決,這樣才能有效降低災害的發生頻率。隨著時代的進步,水工環地質技術被頻繁用在地質災害防治中,且治理效果也十分顯著。所以筆者從地震災害、地面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縫四個維度展開探討,詳細介紹該技術的運用價值和效果,希望這些論述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