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瑤
(云南地質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 昆明 650218)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民生經濟一直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和基礎受到來自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因我國大部分礦山處于干旱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沙漠化侵襲地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礦山開采加劇了土壤水土流失進程。在這種情況下,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應用而生,并逐漸成為礦山發展與建設的基礎工程,對于礦區完成復墾后的土地進行再利用,不但可以為礦企帶來的更大經濟效益,還可以為周邊生態環境治理做出一定貢獻,實現我國資源開采綜合能力的提升。
土地復墾管理一般由政府相關部門作為主導,通過委托專業團隊或者專業企業,規定在不同時段完成對一定面積土地結構進行優化、合理開發土地資源等內容,長期管理下來,一則礦區周邊土地復墾整治周期短,二則土地復墾管理過程中缺少足夠的監督力量,造成為了即使完成任務,團隊或者企業虛假上報完成土地復墾的面積,進而造成實際使用時,既沒有足夠數量,也沒有相應的保證土地質量,嚴重制約了礦企的進一步發展[1]。
生態環境雖然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但是這種修復能力是有限制的,能源開采企業過度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造成的環境破壞程度顯然已經超過了這種修復能力上限,再加上,人們自身沒有綠色健康意識,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制度的不重視,這些都會直接或者間接性影響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中前期規劃設計原則和重點,從表面上和數量上,確保礦區周邊土地復墾數量和形態滿足了相關政府制定的數量標準,但是從土地實際資源和質量優化上,卻絲毫沒有改變,且不當的建設管理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和污染。
相較于國外土地復墾管理發展,我國整體發展時間較短,且關于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規劃水平較低,專業技術工作人員數量也較少,且限制于重復的、少數的土地復墾管理項目,多數管理人員自身只有理論內容,卻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重復模仿國外相關整治管理方案和措施,且不說國外土地復墾管理方式和我國土地復墾管理具體情況有所差異,就僅是氣候、環境等方面,這些方案和措施就無法一一落實實現,進而出現不僅無法改善礦區周邊復墾土地資源使用現狀,還會對可利用的資源造成二次傷害,以及周邊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嚴重影響土地復墾項目管理的發展[2]。
應對上文中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首要的對策建議就是加強政策宣傳。拋棄傳統意識中對于土地復墾管理的錯誤認知,改變對因能源開采造成土地荒漠化管理的不重視,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進行土地復墾管理政策內容的普及和宣傳,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和途徑,強化人們對于相關政策的認知和理解,潛移默化中調動礦區周邊群眾參與土地復墾整治項目的監督工作中,有效促進低質量土地的整體優化整治推進;并同時加大相關的監督力量,組建專業的監督團隊,定期對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團隊和企業進行項目審核,從項目設計前期到后期維護,全程系統化管控項目建設情況,是否對周遭環境造成污染,是否對完成復墾土地造成二次傷害,杜絕虛報礦區周邊完成土地復墾面積問題的再次出現[3]。
嚴控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中各項建設流程,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前期規劃圖紙設計,應當以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為中心點,基于礦區周邊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使用現狀,決定是轉化使用途徑或是對土質結構、土質養分等進行優化,以滿足礦山相關工程施工及開采施工的需求,也保障生態環境穩定運行和發展;其次,各項流程管理,根據人員、設備和材料分配情況,以項目主體結構為大綱,應對不同項目管理和建設環節,細化各項流程分支內容,嚴格要求各個工作人員遵守操作制度和管理內容,規范化礦區周邊土地復墾項目各項建設操作,減少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建設問題和環境污染;最后,后期維護,結束土地復墾項目管理中基礎建設管理后,并不能立即投入再次開發利用中,因為除了對項目建設質量進行檢測以外,礦區周邊土地復墾過程中部分措施方案需要后期進行養護和修補才能發揮效果,則需要管理人員做好后期維護工作,定期進行土地質量和結構回訪,及時對出現問題的項目進行維護[4]。
除了以上兩種應對礦區復墾土地管理問題的對策建議以外,還有就是科學規劃項目內容。由于土地自身結構和資源存在的特殊性,以及我國環境氣候存在差異性和普遍性,這些不確定因素應當都成為礦區復墾土地管理中前期規劃的內容,基于不同地質資源、結構和環境氣候條件,借鑒國外優質的礦區土地復墾管理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針對性、科學性規劃項目中各個流程步驟,合理安排相關設備、人員和材料分配,確保礦區周邊土地復墾工作順利實施和進行;并同時相關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學習和提升,積極主動參加多項土地整治項目,累積自身技能和管理經驗,更好結合礦區復墾土地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土地復墾措施和方案內容,保障礦區周邊土地復墾工作質量水平同時,為礦企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好堅實后盾保障[5,6]。
礦區土地復墾工作管理在實踐中有著較為嚴苛的要求,因此,在利用地形圖測量方式時應當建立統一的測繪標準。為保證后續丈量復墾后土地面積的準確性,而在項目建設施工放樣、竣工測繪也應當依據土地復墾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要求開展地形測繪工作。在測繪工作中以統一的高程基準、平面坐標系有序工作,選擇平面坐標系統時應當重視一致性,只有與測繪地址所采用的坐標系統保持一致,才能保證各項數據的精確性與適用性。就一般情況而言,選擇平面坐標系時應當遵循投影長度變形限值,只有平面直角坐標系統在長度變形允許的情況下才需與國家坐標系投影帶保持一致。我國高程基準受歷史原因影響在地形圖測繪中以多種并存形式為主,因而,在礦山地形測繪工作中應當以地域、地區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采用統一測繪標準[7]。
能源開采企業對于周邊土地資源過分開采和使用運作方式,顯然已經造成了大量土地資源的浪費,則政府相關部門要清楚認識到礦區周邊土地復墾管理對于礦企發展的重要性,避免出現虛報復墾土地面積問題,科學規劃土地使用和開發模式,以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為指導,嚴控把控項目各項流程施工關鍵,保障礦區周邊土地復墾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