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可龍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酒泉 735000)
大自然中的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協同發展,是新時期得到更好發展的首要原則。完善相應的地質勘查工作,充分了解自然界中的資源、能源儲備,可以更好的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共同發展。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是地質勘查中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同時也是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中的一項核心內容[1]。針對水工環地質調查的作用進行分析是對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調查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環境與資源的和諧發展,因此礦山領域的研究學者們越來越重視對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研究。對此本文開展針對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中水工環地質調查的作用分析研究。
水工環地質調查是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工作中一種快捷、有效的監測手段,同時也是開展一切礦山作業的前提和保障[2]。利用水工環地質調查的調查結果可以對礦山構造沉降監測結果進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水工環地質調查內容的主要原理是結合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得到的信息數據,以系統化的數據庫形式整合,從而使監測更加智能化。利用這一手段不僅可以更加快速、精準的采集到水工環地質的各項數據,同時還可以通過平臺的形式將各項調查數據呈現,不僅增加了對結果數據的存儲量,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結果精準度。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礦山企業中的各項開采技術也必定會隨之增加,而礦山及礦區水工環地質結構也會隨著開采技術的進步變得越來越復雜。沿用傳統的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方法會造成監測耗時量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產生。因此必須通過水工環地質調查與其它先進技術結合的方式從多角度直觀的對水工環地質進行觀察[3]。可通過結合目前新興的遙感技術及相關的遙感資料,動態的對水工環地質信息的變化情況進行觀測,并為監測結果的精準度提供技術上的指導和依據。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的精度決定這礦山企業中整體勘查作業的效果,因此在礦山開采前必須利用水工環地質調查的相應方法對地質問題的變化規律進行更加細致的調查。
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中的水工環地質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對礦山地下水位的測量,通過水位測量的相應設備對礦山地下水與測水管口之間的距離得到實際的水深。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在水位測量設備的一段連接一個探頭,另一端接入指示表,兩者之間依靠鋼尺進行連接。鋼尺上標注有相應的刻度和尺寸,當探頭接觸到水面時,水位測量設備上的指示表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再通過鋼尺上對應的刻度即可讀出具體的水位深度,從而及時發現礦山地質構造的沉降現象,給出完善的應急方案。
由于水工環地質的各項指標對礦山整體的地質環境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在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中不結合水工環地質調查將對造成地下水開采不合理的問題產生。同時開采結果又會進一步加劇礦山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后續一系列水工環地質災害的發生[4]。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的應急方案主要體現在對水工環地質災害的預防上,利用水工環地質調查得到的結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對潛在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因此,水工環地質調查可以有效避免礦山地質構造出現沉降問題的發生概率。在制定應急方案時礦山企業也應當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將生態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上,確保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不受到影響的條件下,對礦山地質構造沉降進行監測工作。
除本文上述分析得出的作用外,水工環地質調查還可以有效的保障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的工作效率。利用水工環地質調查的手段,設置沉降監測點,分別為水位基準點、支護結構水平監測點、地下構筑物監測點、地上建筑物監測點、管道沉降監測點、水位監測點等,通過六個監測點可以有效對沉降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通過這種動態的定位技術,實現地質構造沉降的動態監測。礦山地質構造出現沉降問題的重要依據是利用基準點測量載波相位,這種方法與傳統監測方法相比,打破了原有的施工限制,借助更加科學的技術,通過衛星定位的方式利用發射信號實現對監測工作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水工環地質調查結果的精度計算和定位,又為礦山地質構造沉降監測工作的效率提供了進一步的幫助。
水工環地質調查研究及分析的結果與礦山企業的順利施工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同時也可以使礦山企業的經濟發展不會與自然地質環境形成對立。因此針對目前逐漸復雜的礦山地質環境,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有效促進礦山企業中礦產資源勘查效果及效率的提高,為礦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