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明明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天水 741020)
調查區位于南祁連地塊,地層分區屬華北地層大區、秦祁昆地層區、祁連山-北秦嶺地層分區、南祁連-丹鳳地層小區(Ⅴ12-3)。本次調查區分布有鎢、銅、鋅、鈦、釩、金、鈷、錳及稀有元素等1:20萬化探異常和重砂異常,具有較好的成礦地質背景和找礦前景。調查區哈爾特爾溝中部,花崗閃長巖侵入于志留系地層中,鎢化探異常面積大、強度高、元素組合齊全,是尋找高溫熱液型鎢礦的有利地段。
(1)巖石地球化學特征。本次地質調查主要地質剖面均采集了基巖光譜樣,已取得分析數據。并分地層、中酸性侵入巖分別進行統計。其中地層樣品438件,元素按數據的平均值減三倍的方差剔出高值,然后分組進行計算;酸性侵入巖樣品365件,元素按數據的平均值減三倍的方差剔出高值后按巖石類型進行統計。調查區區地層(巖石)微量元素的豐度與黎彤(1967)地殼平均值相比,Ag、Sb、Be、Li、Sn元素與其相近,Mo、Pb、As、W、Bi元素含量高于其值,顯示富集的特點,而Au、Co、Cr、Cu、Ni、Zn、Hg、Nb元素含量低于其值,顯示分散的特點。
(2)主要巖漿巖中元素豐度和分布特征。調查區巖漿巖(巖石)微量元素豐度中可看出,①從酸性到中巖Mo、Pb等元素的豐度逐漸降低,而親中性組分Cr、Ni、Co等元素豐度的變化趨勢與之相反。②Cu在中性巖中含量最高,在酸性巖含量偏低;③Ag在二長花崗巖巖中豐度最高,其次是石英閃長巖。④石英閃長巖Zn富集,其次是花崗閃長巖。⑤Pb在花崗閃長巖中含量最高。
根據全區水系沉積物測量結果,進行R型聚類分析,研究元素之間的親疏關系,確定元素組合。應用“跨平臺金維地學信息處理研究應用系統(GeoIPASV2.4化探專業版)”進行R型聚類分析。最終確定元素組合異常為Au、Ag、Sb、Hg組合,Be、Bi、Sn、Li、Mo、Pb組合,Co、Cr、Ni、Nb組合及Zn、Cu、As、W組合。
以Co、Cr、Ni、Nb為主的綜合異常,其常見元素組合為Co、Cr、Ni、Nb、Cu、Zn、Li,此類綜合異常主要分布在三疊系,與地層關系密切,主要原因為地層巖性多為成熟度不高的巖屑砂巖,巖屑含量多在20%以上;推測與隱伏超基性-基性巖脈有一定關系。以Au、As為主的綜合異常,其常見元素組合為Au、As、W、Sb、Hg、Bi、Cr,此類綜合異常主要分布在前寒武片巖(Hsch)中,與片巖關系密切,其次為志留系有關,且與次級斷裂、熱液型石英細脈有關。以Be、Bi、Sn為主的綜合異常,其常見元素組合為Be、Bi、Sn、Mo、Li、W、Nb、Cu、Pb,此類綜合異常主要分布在中酸性巖體及巖體與地層的接觸帶中,與巖體及高溫熱液有關。
(1)基本概況。位于三岔東幅哈爾達烏-查干莫孫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97°31′14″~97°43′19″,北緯37°56′40″~37°59′44″,呈近東西向展布,東西長18km,西窄東寬,最寬出4km。南北寬總體呈不規則狀,其面積約70km2。遠景區內有薩拉達烏金礦化點。
(2)地質特征。該遠景區的主體為前寒武紀哈爾達烏片巖,其與南北地層均呈斷層接觸,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為北西向斷裂,次級斷裂有近南北向、北東向斷裂及裂隙,為熱液活動及中前寒武紀哈爾達烏片巖賦礦層位活化礦源層的遷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礦條件。巖漿巖仍較豐富,但侵入巖的規模較小。
(3)地球化學特征。有一個乙1類Hs-12復合性化探異常及二個乙2類Hs-5Hs-21復合性化探異常。另有兩個金單元素異常:Au-15Au-19呈串珠狀北西向展布。
(4)遙感特征。遠景區在遙感圖像上可清楚地看出,多為線性構造,本區內亦存在遙感找礦靶位7個。
(1)基本概況。位于納合東-敖侖諾爾一帶,地理坐標:東經97°31′14″~97°43′19″,北緯37°56′40″~37°59′44″,呈近東西向展布,東西長12km,西窄東寬,最寬出5km。南北寬總體呈不規則狀,其面積約60km2。遠景區內有納合東銅礦化點。
(2)地質特征。該遠景區的主體為切爾瑪溝組與大加連組之間的斷裂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為北西向斷裂,次級斷裂有近南北向、北東向斷裂及裂隙,為熱液活動及中三疊世切爾瑪溝組賦礦層位活化礦源層的遷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礦條件。
(3)地球化學特征。有一個乙1類Hs-12復合性化探異常及九個銅單元素異常:Cu-34Cu-35Cu-36Cu-37、Cu-38、Cu-39、Cu-40、Cu-41、Cu-42呈串珠狀北西向展布。
(4)遙感特征。遠景區在遙感圖像上可清楚地看出,多為線性構造;一些鐵然、羥基蝕變在影像上主要為斑不規則團塊狀大紅色、棕黃色等較鮮艷的色彩異常,本區內亦存在遙感找礦靶位4個。
(1)Ⅰ-C1Au。①位置:在薩拉達烏-查干莫孫內,位于Ⅰ遠景區中部呈矩形展布,面積約8km2。②目前未發現礦化點,化探異常復合良好,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處于Au高背前寒武片巖內。位于區域斷裂北側,區內次級斷裂、蝕變花崗巖發育。③有一個乙類Hs-16復合性化探異常,重點找礦對象為Au。
(2)Ⅰ-C2Au。①位置:在三岔東幅北側三角高程點黑海牙合東一條小溝內,位于Ⅰ遠景區東部呈矩形展布,面積約2km2。②目前未發現礦化點,化探異常復合良好,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處于Au高背前寒武片巖內。位于區域斷裂北側,區內次級斷裂發育。③有一個乙類Hs-21復合性化探異常,重點找礦對象為Au。
(3)Ⅱ-C3Cu。①位置:位于查干莫孫幅北側高程點4907北測內,位于Ⅱ遠景區北部呈矩形展布,面積約2km2。②目前已發現銅礦化點,化探異常復合良好,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處于Cu高背三疊系內。位于區域斷裂北側,區內次級斷裂發育。③有一個乙類Hs-12復合性化探異常,重點找礦對象為Cu。
結合區域地質特征、1:50000地球化學特征、遙感蝕變特征優選出薩拉達烏金成礦遠景區(Ⅰ),查干莫松銅成礦遠景區(Ⅱ),為下一步的找礦工作提供了指導。由于條件限制,部分化探異常僅進行了槽探工程驗證,其找礦前景是否理想,具體情況有待深部工程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