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勤,周皓琛*
(上海市同仁醫院老年科,上海 200335)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因各種因素而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需通過管飼進行營養供給。管飼主要是運用鼻飼管和腸胃造瘺管進行營養物質輸入,從而為患者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及營養[1]。但由于長時間管飼,存在諸多并發癥風險,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此,本文通過我院收治的老年管飼患者80例,評定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綜合營養護理干預后的并發癥與護理滿意度。
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進行老年管飼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表法的形式將分為研究組(n=40)和參照組(n=40)。其中研究組年齡86~100歲,平均(91.63±1.6)歲;參照組年齡86~99歲,平均在(91.28±1.85)歲,比較兩組患者基礎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即向患者講解管飼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不適癥狀,以提高患者對疾病及管飼認知,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加強管飼的護理,防止患者管道滑脫等。
研究組行綜合營養護理干預,內容:①置管護理:在與患者加強溝通教育的同時,根據置管規則進行嚴格操作。使用膠布對預用胃管進行纏繞,并將棉繩系上,其次將其從鼻根部位到鼻尖黏貼至鼻梁,并將兩端圍繞胃管進行螺旋式纏繞,穩固胃管防止脫落[2];②飲食計劃: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并結合患者喜好,進行符合患者需求的營養膳食計劃,多攝入高營養、易消化類的食物;③營養護理:進行管飼過程中,讓其以半坐位方式進食,避免造成食物返流。同時注意觀察把控藥量、調控溫度,防止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并發癥[3];④運動訓練:在護理早期,協助患者進行吞咽、咀嚼、舌伸縮運動、吹氣等訓練,促進患者對于營養食物的正常懾入;⑤后期護理:病情恢復后,再次為其進行營養評估,制定相應適宜出院飲食計劃,并指導患者合理使用管飼;此外,定期性進行電話、上門等隨訪,以及時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及需要補足和調整的地方[4]。
測評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若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越大,計算公式:總并發率=(腹瀉+嘔吐+肺炎+血糖紊亂)/總例數×100%。
根據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統計比較患者護理后的滿意情況,分值越大,則說明患者護理后越滿意,計算公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將80例患者的數據利用IBM SPSS 2.0軟件進行核算,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記錄,予以t檢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滿意度以(%)的形式表現,進行卡方檢驗,結果顯示為P<0.05時,說明以上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的并發率明顯高于研究組,組間具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人因身體各功能均開始逐漸衰退,身體抵抗力也相對較差,進而導致患者在管飼治療過程中易發生其他并發癥。管飼的并發癥主要有惡心、腹瀉、嘔吐、肺炎、血糖紊亂等,若不及時進行規范治療護理,會使患者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復。而輔助治療的綜合營養護理干預,對于并發癥的預防有著重要作用[5]。
本次實驗數據證實,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對于護理后的滿意情況,研究組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營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效果。
綜上,在治療老年管飼過程中,應用綜合營養護理干預,有利于有效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的風險,提高治療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