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新疆伊犁州友誼醫院,新疆 伊犁)
淚道疾病為臨床眼科中的常見疾病,而臨床采取的治療淚道疾病的常用方式為淚道沖洗,也是患者行內眼手術的常規術前檢查[1]。通常都是由專業性強、經過專業培訓學習的專科護士為患者開展淚道沖洗操作,在眼科護理中,淚道沖洗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術[2]。通過為患者進行淚道沖洗,可以對患者的淚道情況進行較為詳細的評估,以明確患者淚道的通暢性及了解患者淚道有無創傷性淚道損傷的情況發生[3]。通過淚道沖洗操作,能為患者診斷眼科疾病提供較為可靠的臨床治療依據。而眼部為人體的重要組織器官,較為特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在為患者開展淚道沖洗操作時,往往會由于患者的負面情緒等方面的影響而造成操作開展不順利,因此,在為患者進行淚道沖洗操作時,護理干預的應用十分重要[4]。為了探究更好的護理方式,本研究就心理護理應用于行淚道沖洗操作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行淚道沖洗患者進行分析探究,將收治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0 例。其中觀察組中,女性19 例,男性21 例,年齡19~68 歲,平均(33.62±5.46)歲;對照組中,女性18 例,男性22 例,年齡20~67 歲,平均(33.58±5.51)歲。
納入標準為:①未患有精神神類疾病,言語意識清晰;②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腎臟等臟器病變嚴重的患者;②缺乏完整臨床資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淚道沖洗操作,具體操作方式如下:①材料準備。容量為2.5 mL 的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淚點擴張器、無菌淚沖針頭、無菌紗布、生理鹽水、棉簽、麻醉藥物等。②操作過程。使患者采用仰臥位于治療床上,將患者的頭部進行固定,指導患者的目視上方,以充分暴露其淚小點。暴露后采用表面麻醉藥物對患者進行麻醉,在患者上下的淚小點間滴入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觀察麻醉情況,生效后,采用淚點擴張器對患者的淚點進行擴張。將患者的眼瞼拉開后,將沖洗液注入患者淚道中,同時對患者進行詢問,保證液體進入患者的口腔及鼻腔中,使患者將液體吞下。
在為患者開展淚道沖洗操作時,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告知患者操作的流程、常規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則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操作前護理。操作前,許多患者由于對淚道沖洗操作缺乏了解,加上眼睛為人體較為敏感的部位,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緊張、焦慮、擔心等負面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于患者行淚道沖洗操作前,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操作流程、進行該種操作的目的及原理,使患者了解到進行淚道沖洗的重要,提升患者操作過程中的配合度。同時告知患者行淚道沖洗操作時可能出現的不適情況,同時可為患者列舉一些實際例子,使患者能充分做好心理準備,戰勝不良情緒。②操作中護理。操作中,護理人員應保持與患者的溝通,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疼痛感等出現,以及時為患者調整適合的操作手法。在患者行淚道沖洗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采用柔和的語氣給予患者鼓勵與陪伴,減少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其能保持較為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
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進行淚道沖洗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5]。對比兩組患者的SDS、SAS 評分,觀察患者的不良情緒變化情況,以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不良情緒越輕微[6]。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滿意度量表給予患者填寫,滿分為100 分,以60 分以下代表患者對本次護理不滿意;60~80 分代表患者較滿意,以超過80 分代表患者滿意[7]。滿意度=(滿意例數+ 較滿意例數)/ 總例數×100%[8]。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沖洗一次性成功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沖洗一次性成功率(n, %)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存在,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明顯得到緩解,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s, 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SDS 評分 S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22.41±6.16 11.27±2.45 20.36±5.27 10.33±3.16對照組 40 22.39±6.21 15.78±3.18 20.41±5.31 14.69±4.09 t 0.015 7.106 0.042 5.335 P 0.989 0.000 0.966 0.000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眼科疾病的發生十分常見,隨著目前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變化,有數據發現,眼科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增的趨勢[9]。在眼部疾病診斷及治療中,最基礎及重要的一項操作即為淚道沖洗[10]。但由于眼部為人體的重要組成,較為脆弱且敏感度較高,因此在為許多患者進行淚道沖洗操作時,都會出現緊張、焦慮、害怕等不良情緒。而患者的負面情緒的增多,會對臨床為患者開展后續沖洗操作產生直接的影響[11]。患者受不良情緒的影響,在接受沖洗操作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配合度低的情況,也會影響到護理人員操作的開展及對結果的判斷,造成淚道沖洗操作難以順利開展,操作一次性成功率降低[12]。過去常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包括常規的講解使患者了解操作流程、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等[13]。雖然常規護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對患者開展淚道沖洗操作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其臨床效果始終不太理想,仍有許多患者在沖洗中依從度差[14]。許多患者在經過常規護理后,依然對淚道沖洗操作的相關知識不太了解,對護理人員的講解內容無法正確理解,這大多是由患者的不良情緒無法得到緩解而造成的。隨著臨床上眼科疾病的發病率的上增,患者的增多,常規的護理干預已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15]。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心理護理受到了不少醫師與患者的歡迎。心理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的心理變化為重點的護理方式,主要是以減少患者負面情緒為主要目的。通過心理護理的開展,患者能更加理智地了解淚道沖洗操作的臨床意義,在淚道沖洗的過程中,患者能更好地配合醫師及護理人員開展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行淚道沖洗的一次性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不良情緒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行淚道沖洗操作患者的護理中,能有效提升淚道沖洗的一次性成功率,保證了淚道沖洗操作的順利開展。通過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有效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了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具有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