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新泰市第一人民醫院 產一科,山東 新泰)
人的一生有1/3 以上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問題可誘發多種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1]。一項研究對7239 名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中近1/4 存在失眠、異態睡眠、睡眠呼吸障礙、睡眠節律紊亂等睡眠障礙,77%至少存在一種諸如入睡困難、夜間多次醒來、白天嗜睡、睡眠呼吸暫停等的睡眠癥狀[2]。大部分孕婦因為妊娠期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內分泌因素的改變,睡眠質量有所下降,高達80.0%的孕婦存在睡眠呼吸障礙、不寧腿綜合征、日間嗜睡、夜間睡眠時間減少、夜醒等問題[3]。睡眠障礙可通過影響神經-內分泌-代謝通路等機制加速T2DM 的發生發展[4]。本研究將探討妊娠期睡眠障礙與妊娠期糖尿病的關系,以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現報道如下。
納入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新泰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規律產檢的孕婦2620 例,年齡18~46 歲,平均(24.99±6.02)歲,孕周8~32 周,平均(18.56±5.60)周,產次1~3 次,平均(1.51±0.39)次。依據《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中的標準[5],將研究孕婦分為非妊娠期糖尿病組2400 例和妊娠期糖尿病組220 例。排除標準:(1)孕前有睡眠障礙;(2)有精神疾病或言語交流障礙。
收集相關資料,包括:(1)年齡、體重指數、居住地、受教育情況及工作狀態等人口學資料。(2)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家族史、孕產史、妊娠期情緒障礙及妊娠期睡眠障礙等一般臨床資料,依據國際通用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定睡眠障礙情況,睡眠障礙定義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分≥7 分[6]。
將本研究中非妊娠期糖尿病組和妊娠期糖尿病組孕婦的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兩組在年齡、體重指數、妊娠期睡眠障礙及糖尿病家族史4 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本研究2620 例孕婦中妊娠期睡眠障礙733 例,妊娠期睡眠障礙發生率為27.98%。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發現,年齡、體重指數、妊娠期睡眠障礙及糖尿病家族史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相關(P<0.05),見表2。進一步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妊娠期睡眠障礙(OR=2.658,95% CI:1.582~5.576)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本研究中我院近3 年規律產檢的2620 例孕婦中有733例伴有妊娠期睡眠障礙,妊娠期睡眠障礙發生率為27.98%,妊娠期婦女睡眠質量不容樂觀,及時干預改善孕婦的睡眠質量是當前婦產科領域研究的熱點。本研究中妊娠期糖尿病組孕婦妊娠期睡眠障礙占比顯著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組孕婦,且經Logistic 回歸分析證實妊娠期睡眠障礙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妊娠期睡眠障礙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機制可能為:(1)睡眠障礙可直接引起機體大腦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罹患2 型糖尿病風險;(2)睡眠障礙可引起機體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皮質醇及生長素節律變化、炎性通路激活、脂肪細胞功能異常,導致胰島β 細胞功能障礙,加速T2DM 發生發展;(3)睡眠障礙也可引起瘦素、生長激素等代謝激素分泌紊亂,降低體力活動欲望、減少褪黑素分泌,增加肥胖風險,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使機體出現高血糖癥狀,增加2 型糖尿病發病風險[7-10]。
表1 非妊娠期糖尿病組和妊娠期糖尿病組孕婦資料比較 [±s, n(%)]

表1 非妊娠期糖尿病組和妊娠期糖尿病組孕婦資料比較 [±s, n(%)]
變量 非妊娠期糖尿病組(n=2400) 妊娠期糖尿病組(n=220) t/χ2 P年齡(歲) 23.65±5.56 26.71±6.79 1.962 0.043體重指數(kg/m2) 23.26±4.90 25.93±5.98 1.995 0.040妊娠期睡眠障礙 5.084 0.008是 633(26.38) 100(45.45)否 1767(73.62) 120(54.55)糖尿病家族史 2.084 0.035是 323(13.46) 40(18.18)否 2077 (86.54) 180(81.82)

表2 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在婦產科日常的臨床醫療與護理工作中,要常規評估每位產檢孕婦的睡眠情況,明確其是否存在妊娠期睡眠障礙,對存在妊娠期睡眠障礙的孕婦要積極進行睡眠健康教育,通過有效的干預指導科學提高此類孕婦的睡眠質量,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綜上所述,妊娠期睡眠障礙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要積極治療孕婦的睡眠問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