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偉,魏玉英,宛紅娥
(新疆軍區總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心衰是心臟功能不全或是受損而出現的一種病癥[1]。而心衰的發病多在患者心臟病的終末期,且以中老年人為主,有著極高的死亡率[2]。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心衰在成人中有0.9% 的發病率,且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的情況也將加重[3]。而在老年危重癥患者中極易出現心衰情況,而又加之此時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不良,還需要對其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排查,并做好針對性的治療,從而提升對老年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率。本研究就對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發病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探討,具體如下。
將在我院于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200 例老年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年齡在65~91 歲,平均(78.18±12.54)歲,在重癥監護室治療時間>3 d,都屬于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且每一位患者的臨床資料齊全。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200 例老年重癥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冠心病、高血脂、肺結核、心衰、腎功能不全等的既往病史和酗酒、肥胖、急診手術等危險因素進行有效收集。其中需要注意對患者相關疾病信息的保護,并對其中不明的地方向患者的主治醫師進行有效詢問和其信息的獲取。同時,對93 例合并有心衰的患者進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掌握患者心衰的特點。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200 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8.18±12.54)歲,其中有41 例患有冠心病,20 例患有高血脂,17 例患有糖尿病,93 例患有心衰,51 例腎功能不全,酗酒有13 例,大手術有10 例,具體見表1。
表1 200 例老年重癥患者的基本資料[±s, n(%)]

表1 200 例老年重癥患者的基本資料[±s, n(%)]
變量 構成 變量 構成年齡(歲) 78.18±13.54 心衰 93(46.5)冠心病 41(20.5) 腎功能不全 51(25.5)高血脂 20(10.0) 酗酒 13(6.5)糖尿病 17(8.5) 大手術 10(5.0)
在本次研究中,200 例患者中合并有心衰的共93 例,占比46.5%,其平均年齡為(77.42±12.14)歲,而107 例無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3.18±7.94)歲。由此可見,合并有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齡大于無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齡,t=6.789,P<0.05。
在對老年危重癥患者中合并心衰的93 例患者進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后,對每一位患者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在合并有心衰患者中23 例患者(24.73%)的左室射血分小于40%,且對其平均年齡進行測算后發現,平均年齡為(72.21±5.74)歲,小于其余合并有心衰的患者平均年齡(77.12±10.94)歲,t=6.125,P<0.05。
而根據Logistic 回歸分析法對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的危險因素分析后發現,冠心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大型手術是老年重癥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老年重癥患者心衰的危險因素分析表
目前,我國社會正處于一個老齡化不斷加深的一個階段,并且將長期處于老齡化階段[4]。而老年群體由于自身身體機能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出現臟器功能退化或受損等各種各樣的疾病,嚴重危害著老年群體的生命健康[5-7]。心衰就是一種典型的因為人群的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使心血功能出現問題的病癥,且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加,其心衰程度也會隨之加重,致使老年患者不可避免地受到生命威脅。另外,造成老年患者出現心衰情況的因素還有許多種,例如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或者是酗酒、抽煙頻率高等不良習慣[8]。由此可見,患者出現心衰情況需要引起主治醫師的高度重視,對可能的誘發因素進行有效排查,以實現疾病的有效治療,提升患者的健康狀態。
本次研究也顯示,在患者心衰的構成比上,200 例老年危重癥患者中,合并有心衰的患者就高達46.5%(P<0.05),且年齡越大,其出現心衰的可能就越高。對合并有心衰的患者的心衰特征分析上,有一部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小于40%,表明其心臟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受損,且左室功能受損的患者平均年齡小于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P<0.05)。而在對老年危重癥患者心衰的危險因素分析中,發現冠心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大型手術是老年重癥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P<0.05。
綜上所述,老年危重癥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情況的誘發因素有多種,而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腎臟功能維護和降低大型手術頻率能夠減少心力衰竭的發病情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是患者的基本資料都是來自于臨床收集和其病例記錄,代表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其次是在對患者的心衰檢測標準中,對于無明顯癥狀的患者并未進行超聲心動檢測,因此,對于該疾病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更深入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