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桂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CT室,新疆 博州)
急性肺栓塞(Actu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具有極高的發病率,是指來自于右心或者是靜脈系統的血栓栓子對肺動脈造成堵塞并直接刺激誘發其出現肺循環障礙的臨床疾病,該病致死率在臨床僅次于心肌梗死、惡性腫瘤,位列第三位[1],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急性肺栓塞患者出現右心功能不全的風險較高,隨著病情發展惡化可誘發右心衰竭,這也是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一個主要因素,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密切監控對保障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全有重要價值。為更系統地歸納對急性肺栓塞患者應用64 排螺旋CT 肺動脈造影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及對心功能評估的效果,將本院2018 年來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相關臨床資料整理后報道歸納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群體為本研究分析對象,有91 例。患者中男性51 例,女性40 例;年齡在24~71 歲,平均(56.14±8.31)歲。根據患者病情狀態進行分組,分別為A 組(高危組)、B 組(非高危組),病情高危判斷依據如下:①存在心動過速情況且心率超過100 次/min;②動脈收縮壓不超過90 mmHg,或者相對于基礎血壓下降程度在40 mmHg 以上;③血氧分壓不超過60 mmHg;④存在呼吸急促情況,呼吸頻率超過25 次/min。有上述任意兩項的可定義為高危。A 組患者52 例,B 組患者39 例。在完成分組后將組間一般基線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分析,提示性別、年齡等分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與歐洲心臟學會關于急性肺栓塞的診斷標準內容相符合;②在本次研究前并未接受過抗凝、溶栓等手段的治療干預;③就診距離病發時間不超過10 d;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清楚了解,自愿表示配合;⑤展開研究前由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同意進行。
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肌梗死病史;②檢查確認存在有雙肺炎癥、間質性肺病或者是慢性肺疾病;③經詢問存在有先天性心臟病;④檢查后提示合并擴張型或者肥厚型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
使用64 層螺旋CT 進行肺動脈造影檢查,儀器為飛利浦64 排螺旋CT BRALLIIANCE。相關參數設置如下:電流設置為200 mA,電壓設置為120 kV,每圈速度為0.5 s,螺距參數為0.625,通過肘前靜脈使用雙通高壓注射器將劑量為70 mL的碘帕醇注射液(350 mgI/mL)注入到患者體內,注射速率為每秒5 mL,完成注射之后使用同樣的注射速率將量為30 mL的生理鹽水注入,以100 HU 設為觸發閾值,延遲掃描,掃描范圍設在主肺動脈。提醒患者每次接受掃描的時候都要保持屏氣狀態,時間約為6 s。
完成掃描后對圖像做重組處理,層間距與層厚均為0.625 mm。3 min 后開始心電門控肺動脈造影,電流控制在280~380 mA,電壓設置為120 kV,每圈速度為0.5 s,螺距參數為0.625,通過肘前靜脈使用雙通高壓注射器將劑量為70 mL 的碘海醇注射液(350 mgI/mL)注入到患者體內,注射速率為5 mL/s,完成注射之后使用同樣的注射速率將量為30 mL 的生理鹽水注入,以100 HU 設為觸發閾值,延遲掃描,掃描設置參數具體如下:電流設置在500~800 mA,電壓為1 2 0 k V,探測器每圈旋轉所用時間為3 5 0 m s,覆蓋范圍為4 c m,密切監測患者心率情況,將時間分辨率在8 5 ~1 8 0 m s 調整。對肺栓塞影像學以Mastoora 評分標準為依據,計算CT 肺動脈阻塞指數,公式如下[2]:肺動脈管腔阻塞評分/155×100%。通過橫軸位CT 圖像對患者以下指標進行檢測:右心室短軸最大徑(Maximum Diameter of Right Ventricular Short Axis)、左心室短軸最大徑(Maximum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ular Shortaxis),以此為基礎計算RV/LV[3]。同時還有患者以下心功能參數:下腔靜脈對比劑反流、室間隔平直或左突、奇靜脈對比劑反流、奇靜脈直徑、主肺動脈直徑、上腔靜脈直徑。
采用統計學軟件程序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 SPSS 20.0)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測,輸出顯示為率(%);計量資料使用t檢測以及(±s)的形式描述,P<0.05,說明計數/計量數據間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
A 組患者CT 阻塞指標計算所得為23.41%,B 組患者CT阻塞指標計算所得為9.23%,兩組組間數據比較存在顯著差異(χ2=12.512,P<0.05)。
在各項心功能參數中,兩組患者在上腔靜脈直徑、奇靜脈對比劑反流以及下腔靜脈對比劑反流方面比較無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心功能參數指標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下表1。
對急性肺栓塞患者盡快診斷并對病情發展程度進行準確的評估,對于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還有預后質量細節調整有積極指導意義,對急性肺栓塞當前臨床的診斷金標準為肺動脈造影檢查(Digital Aubtract Angiography, DSA),雖然準確以及對病情判斷突出,但畢竟屬于侵襲性操作,檢查后患者有出現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因此推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隨著CT 影像學掃描手段不斷發展,為急性肺栓塞患者應用螺旋CT 肺動脈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檢查越來越廣泛,因其具備有快捷、高效、無創等優點而得到人們的青睞,逐漸成為對急性肺栓塞診斷的首要手段[4]。
急性肺栓塞是急性心衰竭患者死亡的獨立誘發因素,對患者應用64 排螺旋CT 掃描后評價所得CT 阻塞指數對于判斷患者急性肺栓塞程度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本次對患者臨床數據進行分析后,認為對急性肺栓塞患者是否高危的判斷臨界值可選CT 阻塞指數11.29%作為標準[5],檢測CT 阻塞指標數據越高則提示患者的病情威脅程度越嚴重,會進一步破壞循環功能。
表1 兩種病情急性肺栓塞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n(%)]

表1 兩種病情急性肺栓塞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n(%)]
下腔靜脈對比劑反流A 組(n=52) 1.25±0.25 2.02±0.38 3.28±0.46 1.29±0.27 4.28±1.28 5.36±1.48 42(80.77) 36(69.23) 11(21.15) 15(28.85)B 組(n=39) 1.04±0.32 1.99±0.33 2.53±0.35 0.88±0.07 5.04±0.41 4.54±0.28 9(23.08) 13(33.33) 8(20.51) 11(28.21)t/χ2 2.835 0.337 7.411 8.861 3.389 3.299 20.418 8.995 0.105 0.052 P 0.006 0.737 0.000 0.000 0.001 0.001 0.000 0.003 0.746 0.819組別 奇靜脈直徑(cm)上腔靜脈直徑(cm)直徑(cm) RV/LV LVMSA(cm)主肺動脈RVMSA(cm)支氣管動脈擴張室間隔平直或左突奇靜脈對比劑反流
為急性肺栓塞患者應用64 排螺旋CT 肺動脈造影掃描,患者心臟處于任意波動的狀態,同時此類患者心室具備有較長的舒張期,掃描所得圖像中處于舒張期的可能性相對較高,心肌波動當中有偽音的影響,影響了檢測的準確性,且掃描過程中沒有對心室功能不全的狀況進行劃分,要保障診斷的準確性還要結合肺動脈壓力,因此64 排螺旋CT 肺動脈造影能夠降低個人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相對更為簡便。
綜上所述,為急性肺栓塞患者應用64 排螺旋CT 肺動脈造影對于準確評估其心功能指標有積極影響,評價相對客觀,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