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鋒
(寧化縣總醫(yī)院,福建 寧化)
現階段,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都有了質的飛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也在不斷上升[1]。腦血管缺血性疾病(亦稱TIA)又被稱為一過性腦血管發(fā)作,和癌癥、心臟病一并被確定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2-3]。考慮到腦血管缺血許多并發(fā)癥的臨床癥狀的隱形性和復雜性,研究加強腦血管缺血診斷的科學和有效方法已成為臨床醫(yī)師的優(yōu)先事項[4-5]。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45 例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健康的接受檢驗的人員44 例,將其作為對照組,探討分析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檢測的應用價值,現在做出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45 例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健康的接受檢驗的人員44 例,將其作為對照組;在觀察組中,男30例,女15 例。年齡30~45 歲,平均(37.5±3.6)歲;在對照組中,男30 例,女14 例。年齡30~45 歲,平均(37.5±3.5)歲。兩組受檢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在觀察組中的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腦部CT 和MRI 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③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讓所有的受檢者都接受常規(guī)血液檢查,檢查內容:血脂指標、血糖指標、血小板凝集指標等。
(2)再讓所有受檢者接受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法檢查,在進行檢查之前,可以和受檢者進行交流溝通,讓受檢者熟悉頸部超聲檢查的重要性,講解判斷正確性和盡早治療的優(yōu)勢。護理人員也要給受檢者講述一些接受檢查時的各種注意事項,以此來消除受檢者產生的各種誤解,從而建立受檢者的受檢依從性,從而消除受檢者在檢查之前的緊張感。護理人員告知受檢者具體檢查時間,讓受檢者做好準備。
(3)在接受檢查時,引導受檢者做出仰臥體位,讓其全身放松,將頸部充分暴露在受檢的視野范圍之內,讓檢查更為順利。檢查人員使用飛利浦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在8~11 MHz,同時使用3~5 MHz 頻率探頭作為輔助,讓高頻探頭的不足得以補充,對準受檢者頸部開始仔細掃描。檢查期間,受檢者應該保持仰臥位,以此保證頸部位置充分暴露。還要對受檢者的兩側頸動脈的起始端、主干、分叉部位、頸內動脈外端等位置采取連續(xù)性的縱斷面和橫斷面掃描,在掃描時,檢察人員應該注意觀察是否有勁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存在。除此之外,還要對斑塊表面回聲、不同厚度的內-中膜改變、頸動脈不同的狹窄程度等采取規(guī)范化的檢測。在頸總動脈的分叉下方大約1~1.5 cm 的部位,對頸總動脈的內徑采取精準的測量。使用多普勒法檢測受檢者舒張期最小血流速度和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
(4)在接受檢查之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做出正確的飲食方式和飲食指導,讓受檢者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使用正確的作息時間,保持足夠的運動,提升自身的機體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1)統(tǒng)計對比兩組受檢者的頸動脈各項指標。判斷標準:頸動脈中膜厚度>1.5 mm,或者局限性增厚>周邊50%,則視為斑塊。(2)統(tǒng)計對比兩組受檢者的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3)觀察對比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受檢者在頸動脈各項指標對比中,觀察組的各項指標都比對照組要高(P<0.05),詳見表1。
兩組受檢者在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對比中,觀察組受檢者的舒張期最小速度明顯小于對照組受檢者(P<0.05),觀察組受檢者的收縮期最大速度和對照組患者差距不大(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受檢者的頸動脈各項指標對比[n(%)]
表2 兩組受檢者的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對比(±s, cm/s)

表2 兩組受檢者的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對比(±s, cm/s)
組別 舒張期最小速度 收縮期最大速度觀察組(n=45) 14.21±1.31 75.61±6.87對照組(n=44) 26.98±3.74 75.31±6.95 t 21.592 0.205 P 0.000 0.838
45 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混合回聲斑7 例,占比15.56%;血管內中膜增厚21 例,占比46.67%;低回聲斑塊10 例,占比22.22%;強回聲斑塊7 例,占比15.56%,詳見表3。

表3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n)
頸動脈粥樣硬化在心腦血管疾病之中屬于一種常見的危急病癥[6]。近年來,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穩(wěn)步上升,老年人的發(fā)病率更高,在患病的情況下,還可能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嚴重損害[7]。所以,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早期發(fā)現和早期預防的研究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頸血管超聲波檢查可以發(fā)揮重要的早期預警和診斷作用。由于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少,所以容易進行檢查,從而大力提倡對患有缺血性血管病患者進行頸部超聲波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和頸動脈靜脈狹窄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出現密切相關[8-9]。由于頸動脈中膜的厚度增加,導致粥樣硬化斑塊出現固化,甚至頸動脈狹窄,致使大腦中的血流大大減少,或者當脂質的粥樣斑塊脫落,動脈進入腦部時,就會導致小血管堵塞,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可能惡化,甚至在緊急情況下發(fā)生腦梗塞。因此,頸血管超聲波在預防腦血管缺血性疾病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受檢者在頸動脈各項指標對比中,觀察組的各項指標都比對照組要高(P<0.05);兩組受檢者在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對比中,觀察組受檢者的舒張期最小速度明顯小于對照組受檢者(P<0.05),觀察組受檢者的收縮期最大速度和對照組患者差距不大(P>0.05);45 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混合回聲斑7 例,占比15.56%;血管內中膜增厚21 例,占比46.67%;低回聲斑塊10 例,占比22.22%;強回聲斑塊7 例,占比15.56%。
綜上所述,對缺血性腦血管病進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測能夠獲得有效的檢測結果,對于臨床疾病判斷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協(xié)助醫(yī)師對疾病診治提供關鍵的指導建議,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