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周黎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干部保健科/老年醫學科,云南 昆明)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輸液導管,其十分便捷的使用方法使其在搶救和輸液治療中運用十分普遍[1]。PICC 導管的使用,能夠減少對患者的穿刺次數,降低患者因為多次穿刺的疼痛感,同時也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2]。但是長時間的PICC 導管滯留會導致滲血和導管異位,并有可能使患者出現靜脈炎。因此,需要對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而老年PICC 血栓性堵塞患者由于身體等多重原因則更應該重視護理作用。本文則是對老年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血栓性堵塞患者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的92 例PICC血栓性堵塞患者,年齡在63~103 歲,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46)與研究組(n=46)。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85.51±7.54)歲,疾病類型: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6 例,肺癌5 例、肺炎5 例、2 型糖尿病5 例、心功能不全5 例、冠心病6 例、腦梗塞5 例、腸梗塞5 例、高血壓4 例。而研究組中,男25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85.39±7.24)歲,疾病類型: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4 例,肺癌5 例、肺炎6 例、2 型糖尿病6 例、心功能不全5 例、冠心病6 例、腦梗塞3 例、腸梗塞6 例、消化道出血3 例、高血壓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其內容包括:提醒患者不要擠壓導管,并對患者的導管情況進行定時巡房檢查。而對研究組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其內容包括:(1)護理人員需要全程實施無菌操作,堅持佩戴無粉手套,并且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應保持緩慢動作,避免接觸管壁。(2)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巡房工作,定時檢查患者的輸液情況和導管情況,向患者講解相關異常情況的表現,以增強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同時詢問患者置管后是否出現酸脹感,如果患者出現酸脹感,則需要護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以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并提醒患者自身做好輸液巡視,避免血液倒流,例如護理人員對管內的流速進行觀察,并向患者講述50 滴/min 的流速為正常,讓患者下意識記住此時的正常滴數頻率,而對于慢速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處理,并對非常規處理結果進行有效評估。(3)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置管前后需要對導管注射9%氯化鈉清洗導管,保證患者置管處的清潔,并將相關換藥、封管、清潔等措施向患者及家屬講明,保證其正確操作。
對兩個小組在護理中的血栓堵塞程度進行0、1、2 級的評判并進行統計比較,0 級為腿腳怕冷;1 級為下肢動脈硬化,肢體發冷、麻木;2 級為出現引起心血管阻塞趨癥。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標準進行統計比較。
將數據納入SPSS 17.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表示,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的血栓堵塞程度情況可知,研究組患者在0、1、2 級評判情況上的表現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栓堵塞程度情況對比[n(%)]
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可知,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臨床上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在取得了巨大實際作用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導管堵塞等[3]。長時間的PICC 導管留置就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導管出現阻塞,引起其主要原因為患者的血管內皮損傷、血流異常和腫瘤細胞影響等,從而形成血栓,進而引起導管堵塞,而此種情況在老年患者中極易出現[4-6]。由于受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功能衰退和多數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使其更易形成血栓[7-8]。因此,在對老年PICC 血栓性堵塞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先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以實現患者的有效治療。
通過臨床研究顯示,對老年PICC 血栓性堵塞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方式能夠促使患者緩解血栓情況,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而實現正常的醫療進程,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護理上,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置管和輸液的整個過程中進行有效檢測,并能夠對患者的相關異常情況進行及時清除,從而通過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護理手段以確保患者能夠接受正確的治療,實現治療目的。本研究也顯示,研究組患者在0、1、2 級的血栓堵塞評判情況上明顯好于對照組的患者,且在護理滿意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老年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血栓性堵塞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實現對其的有效護理,并推動治療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老年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血栓性堵塞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栓性堵塞情況,并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建設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