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潔
(陜西省西安市空軍第986醫院,陜西 西安)
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臨床醫學中先進的靜脈通路技術,該技術應用在藥物輸注中,能有效減少患者血管損傷發生率,并減輕患者痛苦。這一技術為腫瘤疾病患者化療提供了有效的藥物輸注途徑,被廣泛地應用在腫瘤化療中。但在大量臨床治療中發現,對患者行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操作,患者在治療間歇期極易誘發穿刺點滲血、導管堵塞、血栓以及靜脈炎等并發癥,以此導致患者治療周期延長,最終影響臨床療效[1-3]。本文通過對針對性護理在腫瘤患者治療間歇期PICC 中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分析,意在為減少腫瘤患者PICC 后并發癥發生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間歇期攜帶PICC 的腫瘤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各50 例患者,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43~64 歲,平均(51.6±3.3)歲,平均體重(54.6±4.7)kg,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對比組患者年齡45~65 歲,平均(51.5±3.5)歲,平均體重(54.5±5.2)kg,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確診為腫瘤患者且接受PICC操作;(2)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認知存在缺陷或障礙者。
1.2.1 對比組
對比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其中包括:(1)健康知識宣傳: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展開疾病知識宣傳,通過對疾病病因、PICC 期間注意事項等展開宣傳教育,并發放宣傳手冊,引導患者學習,以此提高患者的認知度。(2)用藥護理:護理人員需嚴格遵照醫囑對患者用藥,叮囑患者在治療期間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并在患者初次用藥后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存在藥物不良反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需立即停止用藥。
1.2.2 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或已經出現的并發癥展開針對性護理措施,提前干預。(1)穿刺點滲血: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盡量減少PICC管側肢體的活動量,穿刺過程中避開患者肘關節。在必要時,叮囑患者可使用繃帶進行局部加壓,以此達到滲血后快速止血的效果。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出現滲血癥狀時,第一時間返院接受治療。(2)導管阻塞:叮囑患者按時返院接受沖管,采用脈沖式正壓封管,并在輸注相應藥物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3)血栓:護理人員需在患者行PICC 置管前了解患者一般資料,確定患者無血栓病史。穿刺置管前使用肝素提前浸泡,置管后定期返院接受凝血時間、血管彩超等檢測等。(4)靜脈炎:針對靜脈炎的預防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需在置管時盡量選擇患者貴要靜脈、頭靜脈等展開穿刺,在置管過程中加強與患者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防止患者因緊張出現血管痙攣。置管后可給予患者濕熱毛巾平敷,叮囑患者防止置管側肢的過度運動。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后穿刺點滲血、導管阻塞、血栓以及靜脈炎等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嚴格參考臨床資料展開統計,確保數據統計的準確性。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1,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干預治療后統計得知,研究組患者穿刺點滲血、導管阻塞、血栓以及靜脈炎等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PICC 置管相比常規置管方式,其具有操作簡便、長期留置等優點,因此其被廣泛地應用在臨床治療中。但將其應用在腫瘤患者化療期間,患者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會出現PICC置管不良反應,如靜脈炎、穿刺點滲血等,以下具體對其各并發癥發生原因展開分析[4-5]。
穿刺點滲血并發癥是PICC 置管中最常見的并發癥,其可由穿刺點愈合不及時、患者置管肢體大幅度運動、摩擦以及管道刺激等引發,此外患者接受化療治療后血小板大幅度減少也是引發穿刺點滲血的主要原因。靜脈炎可由置管過程中血管痙攣、置管肢體運動頻繁以及置管選擇表淺血管等原因引發。血栓病發率較高,患者有血栓疾病史、血液高凝狀態、置管損傷血管內壁均易導致血栓病發。導管阻塞可由不當的封管手法、不當的沖管操作、患者血管痙攣以及高凝形成的血栓引起。此外,患者在PICC 置管期間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氣候環境還會導致患者出現皮炎、脂肪益化等并發癥[6-8]。
針對性護理干預是臨床護理常見的護理方案,將其應用在腫瘤患者化療PICC 置管護理中,其通過針對患者PICC 置管期間各并發癥發生影響因素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以此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此外,針對性護理的應用還能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以此提高臨床療效以及患者后期康復效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9-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的研究組患者,其各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在PICC 置管期間會因各種危險因素導致穿刺點滲血、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而應用針對性護理,通過延續性叮囑等干預護理措施,能有效控制風險因素,減少其醫療事故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體驗,進一步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