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燕,蘇曉梅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作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得病時間較長,進行性加重,現階段治療僅以減輕癥狀為主,并無特效方法治療。此類疾病的發生多與胸廓、肺和肺動脈血管病變有關,多累及心臟,造成心衰,預后較差[1]。由于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素質比較差,因此很容易引發其他并發癥,加重病情,加之疾病的影響,若是控制不及時,容易造成患者死亡[2]。因尚無特效方法治愈疾病,臨床上只能通過提高護理質量來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出現,現對我院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探討其療效,詳細內容如下。
收集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 例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平均將其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包括23 例男性和20 例女性;對照組包括19 例男性和24 例女性。全部患者年齡均超過16 歲,經2名以上主任醫師診斷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除此病外并無其他疾病。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試驗,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沒有明顯差別(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進行綜合治療,對照組進行一般護理:入院進行健康宣教,入院期間監督其用藥,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告知其用藥方法、用量、種類、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定期復查。研究組則進行整體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此類疾病病程長,但起病急驟,致死率高,患者年紀較大,身體素質差,往往病情較為危急。因此,患者及家屬易產生害怕、緊張的情緒。針對此類情況,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對待患者,告知其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增強護患之間的聯系,同時,在生活中應多多關心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疾病的相關知識,令其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緩解其擔憂心理狀態。告訴患者本病治療成功的案例,從而增強其治療的信心,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工作。
1.2.2 健康宣教護理
因為患者年齡較大,對疾病不了解,因而產生害怕心理,所以,針對此類情況,需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考慮患者的文化程度、教育形式應多樣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簡潔明了的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屬,講解內容包括疾病的誘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告知患者治療藥物的種類、劑量、用法,令其明確知曉藥物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告知其此類疾病的注意事項,包括生活習慣和飲食及運動,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清淡飲食、戒煙忌酒、適當運動的良好習慣,更好地控制病情[3]。
1.2.3 肺功能鍛煉護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功能較差,多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因此,除常規治療外,還需進行肺功能訓練來提高其肺功能:①吹氣球:囑患者深呼吸,而后以能接受的力道進行吹氣球。速度適中,不要太快,力度適中,不要太大,持續均勻進行即可,避免疲勞。每次訓練3~5 min。②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腹部凸起,呼氣時腹部慢慢凹陷。呼吸過程宜均勻自然,不用太刻意。平時呼吸采用鼻式呼吸,避免用嘴呼吸[4]。
1.2.4 并發癥護理
老年人因身體素質較差,加之疾病影響,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會有其他并發癥。在平時的護理時,需特別注意對此類疾病的防治和護理。注意對其定期進行拍背和排痰,防止痰液長期存留而引發肺部、支氣管和氣管的感染,引發其他呼吸系統并發癥[5]。為增強患者體質,可對其進行按摩和艾灸,注意艾灸時令患者帶口罩,避免煙霧對其呼吸道的刺激。
1.2.5 環境護理
安靜、舒適的病房患者有益于患者身心的愉悅和病情的康復。為營造和諧的病房環境,護理人員需保持病房衛生,定期打掃,勤換床單、被罩,定期開窗通風,限制人員探視,避免交叉感染。
對其護理1 個月后觀察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指標情況[6]:比較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量表(SF-36 健康量表)問卷調查評分情況,問卷設有社會功能(S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理功能(PF)、活力(VT)等8 個方面共36 個項目。
所得信息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代表兩組之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護理后,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 個維度均較前有改善,但護理后研究組各項指標要優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s, 分)

表1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s, 分)
維度研究組 對照組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RP 54.8±7.4 75.5±7.9 53.6±9.4 56.0±8.8 BP 50.6±5.7 74.9±11.3 59.7±5.8 52.4±6.7 GH 40.6±4.8 63.5±3.9 39.7±4.4 41.1±4.9 VT 38.7±4.5 50.6±4.6 39.9±4.6 40.7±4.6 SF 59.0±5.2 71.7±4.9 58.1±6.4 60.0±6.7 RE 64.2±7.1 86.5±9.5 64.7±4.8 67.9±8.1 MH 56.3±5.4 75.6±8.3 47.8±5.1 50.9±6.6 PF 79.6±8.8 95.5±7.2 80.6±9.2 80.4±8.8
伴隨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空氣污染的加重,越來越多的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而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慢性肺心病是諸多慢性肺部疾病比較重的一種。它是由各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支、慢阻肺)造成肺部慢性病變,肺動脈壓增加進而累及心臟的一種疾病。其患病人群多為老年人,占心臟病患病總人數的5%~10%[7]。此病多發于冬春季節,且發病1 次,病情加重1 次。由于患者為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加之疾病影響,多會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引發心力衰竭,其致死率為30%[8]。因此,緩解癥狀,防治并發癥是治療關鍵。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容易引發肺部感染,此類疾病病情較重,若是控制不及時,極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針對肺部感染進行防治處理。此次試驗中,我們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對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入院進行健康教育,調節患者心情,令其正確對待疾病,配合醫務人員工作,共同為治愈疾病而努力,進行心理、心肺功能、飲食調整等護理,從而預防肺部感染的出現。此外,我們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從而掌握患者病情,方便及時對癥處理。研究結果表明,經過不同護理后,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 個維度均較前有改善,但護理后研究組各項指標要優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對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癥狀,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