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內科,江蘇 蘇州)
腦卒中患者因長期臥床,使胃腸功能減弱,需要進行腸內營養增強腸道屏障作用,但常常會有并發癥出現,降低腸內營養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合適的護理干預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本研究為分析集束化護理在降低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將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月收治的50 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討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50 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討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將患者分為兩組,各25 例。所有患者確診為腦卒中患者,并自愿參與研究,臨床檢查資料完整;排除溝通障礙、嚴重精神障礙、存在疾病影響預后者。對照組患者男13 例,女12 例;年齡50~83 歲,平均(64.54±3.39)歲;觀察組患者男13 例,女12 例;年齡50~83 歲,平均(64.47±3.4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述相關的疾病知識,加強患者的個人衛生,對病房進行消毒,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適量鍛煉,改善患者的體循環[2-3]。觀察組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①建立護理小組,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集束化護理方案,加強對組內護士的培訓,提高其執行依從性,充分掌握護理方法,有效控制并發癥的出現[4]。②定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早晚測量患者的腹圍情況、血糖值以及腹腔內壓[5]。③嚴格進行腸內營養輸入,量由少至多,控制輸注濃度[6]。④鼻飼時,將患者床頭調到35°的位置,溫度控制在35 ℃,由少到多[7]。⑤采用合適的交流方法,耐心傾聽患者的苦惱,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8]。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返流誤吸、腹瀉等。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觀察患者的物質生活狀態、社會關系、認知功能、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等。
數據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和χ2檢驗,并分別用(±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痛、返流誤吸、腹瀉等并發癥發生率(28.00%)比觀察組患者(16.00%)高,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n(%)]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84.00%),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觀察組患者的物質生活狀態、社會關系、認知功能、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要比對照組患者更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腦卒中也叫腦血管意外,屬于神經內科疾病,表現為吐字不清、頭痛、腹瀉、腹痛等。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包括惡心嘔吐、腹痛、反流誤吸、腹瀉等,不僅會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腸內營養的效果,還可導致患者死亡,不利于患者的恢復[9]。因此對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進行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表2 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n(%)]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 分)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 分)
組別 例數 物質生活狀態 社會關系 認知功能 生理功能 軀體功能觀察組 25 88.87±10.39 90.18±8.12 86.45±11.98 91.80±7.12 91.88±7.15對照組 25 77.16±10.57 78.12±11.33 77.53±12.15 83.24±12.76 83.54±12.41 t 3.950 4.326 2.614 2.929 2.912 P 0.000 0.000 0.012 0.005 0.005
集束化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優化的護理服務,是一種有目的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護理結局。本研究對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建立護理小組,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方法,將床頭抬高35°,控制室溫,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能夠有效防止惡心嘔吐、返流誤吸等并發癥的發生,增加患者腸供給營養,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舒適度,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提高其滿意度與幸福感,改善患者整體生活質量。
本研究顯示,進行常規護理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痛、返流誤吸、腹瀉等并發癥發生率(28.00%)比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患者(16.00%)高。患者對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滿意度(96.00%)比對進行常規護理對護理的滿意度(84.00%)更高。進行集束化護理患者的物質生活狀態、社會關系、認知功能、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要比進行常規護理的患者更高。
綜上所述,給予腦卒中患者集束化護理可降低患者腸內營養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對患者的預后及康復有著重要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