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芹,顧永和
(鹽城市建湖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無痛分娩(Painless Labor)是產科臨床的一種重要分娩方式,由于能夠在某種意義上達到基本無痛的效果,加之可提升產婦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母嬰安全,因此自應用以來一直深得產婦及家屬的青睞[1-2]。并且,在無痛分娩期間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整體分娩質量也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以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行無痛分娩的140 例產婦為例,重點觀察了責任助產+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行無痛分娩的產婦共140 例,納入標準:①自愿選擇無痛分娩;②屬于足月、單胎妊娠;③產婦及家屬已簽署研究相關材料。排除標準:①伴產道異常、妊高征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問題;②伴嚴重器質性疾病;③精神異常或溝通障礙等。按照1:1 比例隨機歸為兩組,A 組70 例,年齡20~35 歲,平均(27.93±4.52)歲;孕 次1~3 次,平 均(1.52±0.32)次;孕 周37~41 周,平 均(39.02±1.03)周;B 組70 例,年 齡20~35 歲,平 均(28.04±4.55)歲;孕次1~3 次,平均(1.54±0.36)次;孕周37~41 周,平均(38.99±1.05)周。將A、B 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 組接受常規護理指導,進入產房后,由助產士給予產婦產前觀察與基礎指導,待產婦宮口開全后再指導其分娩。同時助產士遵醫囑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范填寫表單等。
B 組在常規指導下開展責任助產+整體護理,主要內容如下:(1)心理安撫:受產房環境陌生、不熟悉無痛分娩流程等問題影響,產婦普遍存在較重的心理負擔,并可能由此影響分娩配合。護理時,應熱情接待產婦及其家屬,增加與產婦交流的時間,借此掌握產婦的情緒狀況及心理活動,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疏導與鼓勵,為產婦講述無痛分娩的成功案例,提高其分娩信心等。(2)認知宣教:耐心為產婦及家屬科普無痛分娩的相關知識,包括基礎操作流程、護理內容、注意事項等,面對產婦提出的問題,盡可能第一時間予以解答,使產婦感受到被重視,在加深對無痛分娩認識的同時,增進護患關系[3]。(3)產程護理:產前詳細掌握產婦的既往病史、手術史等基本情況,同時對其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再采取合適的方式為產婦介紹我院醫療環境、技術實力等。待進入產房后,為產婦擺好體位,盡量避免暴露產婦身體,以免受涼或增加其緊張感;繼續與產婦保持交流,通過語言安慰、肢體碰觸等方式使產婦盡可能放松身心,在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前先予以告知,以免產婦產生不必要的緊張、恐懼心理;待胎兒娩出后,及時告知產婦嬰兒狀況,適時鼓勵、安慰產婦,并為其講述相關產后注意事項、母乳喂養等知識[4]。
記錄兩組產婦的順產率(Spontaneous Labor Rate)、剖宮產率(Cesarean Section Rate)與總產程時間(Total Labor Time),同時統計發生產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新生兒窒息(Asphyxia Neonatorum)的概率,采取自制問卷調查兩組的產婦滿意率(Maternal Satisfaction Rate)。
采用統計學軟件(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 SPSS 20.0)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驗,輸出顯示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及(±s)的形式描述,P<0.05 說明計數/計量數據間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
B 組產婦滿意率為97.14%,順產率為88.57%,較A 組的85.71% 與74.29% 提高均更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B 組剖宮產率為11.43%,較A 組的25.71%降低更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滿意率及分娩方式的記錄結果[n(%)]
B 組總產程時間為(6.28±2.05)h,較A 組的總產程時間(8.24±3.81)h 縮短更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B 組發生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的概率分別為2.86%與2.86%,較A 組的12.86%與11.43%均顯著降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出血與新生兒窒息事件的記錄結果[n(%)]
無痛分娩由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分娩疼痛,加上具有安全方便、適應范圍廣、無需手術等特點,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廣大育齡女性的青睞[5]。但無痛分娩并非完全無痛,產婦在分娩期間仍可能由于宮縮疼痛的影響而產生緊張、擔憂等情緒,甚至影響母嬰結局[6-7]。因此,在無痛分娩產婦中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助產(Responsibility Midwifery)聯合整體護理(Holistic Nursing Care)模式是現代產科護理學倡導的一種新型護理策略,也是“生理-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的一種表現,強調在護理過程中,以產婦為主,尊重、關心產婦,盡量滿足產婦的實際需求[8]。與常規產科護理相比,基于責任助產的整體護理更利于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在改善分娩結局方面也更具有良好作用[9-10]。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產婦在接受該模式護理后,產婦滿意率、順產率均有明顯的提高,剖宮產率明顯下降,同時該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明顯短于A 組,產后發生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的概率較A 組也有明顯下降,該幾項數據均充分證實了責任助產+整體護理模式的實施可行性,優于常規產科護理,與上述研究看法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在無痛分娩產婦中開展責任助產以及整體護理,能夠提高順產率與產婦滿意率,縮短產程用時,同時對減少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事件的發生也具有明顯效果,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