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亮
(山西省第二建筑設計院,山西長治 046000)
隨著現代城市前進速度的加快,對市政道路工程要求也發生較大改變,作為城市重要的交通和經濟連接樞紐,提高市政道路設計水平,明確建設要點,理性整理設計思路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對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加以分析,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幫助。
筆者根據現有資料和自身經驗,將城市市政道路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交通道路是城市市政道路建設的根本和關鍵,交通道路的建設不僅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出行需求,也是為密切城市內部區域間的經濟溝通,對城市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在交通道路設計中,設計人員要考慮城市車流量和道路兩側建筑布局等內容,確定交通道路類型,如雙車道或單向通行車道、寬幅、建設及攤鋪質量要求,保持交通道路的通暢性,減少車輛擁堵,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滿足城市交通需求。
生活道路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與交通道路良好交錯的具有目的性的出行道路。生活道路具有人員密集度高、安全性和便利性要求較高等特征,多集中在商場、娛樂中心、小區周邊等適合人們休閑娛樂和生活的場所內,并與交通道路緊密相鄰,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在生活道路設計上,安全是首要管理工作,由于該道路上的人流密集度高,需采用人車分流的管理模式,設置專用停車區域,以規避車輛突然闖入帶來的危險。對于連接交通道路的生活道路,可通過地下通道或過街天橋的設置,維護人們的生命安全。
商業道路是交通和生活道路的結合體,商業道路顧名思義,是建立在商業中心區域中,這一區域內涵蓋大量的商場、寫字樓、餐飲等娛樂場所,人流和車流都過于密集,所以在該類型道路設計中,需優先考慮人流和車流的順利通行,解決人們的出行問題。在設計中,可根據區域特征,從便利性角度出發,合理設置公交車站,提高人們乘車的便利性,同時在等車區域內設置護欄等安全防護結構,避免人多擁擠引發的安全事故。公交車道要與其他車輛車道分開,以免造成交通擁堵。
再者,合理規劃該區域車輛停放問題,除在商業建筑中設置專用停車場外,外部環境也需要科學規劃停車空間,禁止出現私家車占用路邊車道的情況。最后,合理設置安全防護措施。安全防護措施包括隔離欄、商業區之間的連接結構、天橋及地下通道等,目的是維護人們穿行的安全,規避因車流量大帶來的危險。
景觀道路建設多集中在景觀公園、休閑鍛煉場所內,建設目的除方便人們通行外,還具備鍛煉、散步和景色欣賞等功能。所以在設計中,需結合所處區域景觀特點及城市特色,確保道路發揮功能性的同時,凸顯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駐足。總體來說,景觀性道路是一個城市的特色體現,是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最佳去處,這也是優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元素。
(1)滿足城市交通要求。市政道路建設的目的是加強區域間的緊密聯系,促進經濟流通和發展,不過隨著汽車行業的推進,人們生活得到改善,原有市政道路已經無法滿足如今人們的生活需求。在市政道路設計和建設中,除要考慮交通和連接性能外,還應考慮通行質量等內容,注重道路暢通性,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市政道路作用功效,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同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還要考慮現有管線排布情況,避免道路建設對人們生活帶來影響,提高生活質量。
(2)由于城市內各區域的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人口密集度不同,對市政道路要求也會有所差異,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些問題,注重道路實用性。此外,還需掌握城市人車流轉的規律和方向,通過計算得出道路的基本參數,再結合城市規劃開展進一步設計。
(3)在市政道路設計中凸顯藝術感和美感,提升城市形象,加深人們記憶。市政道路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城市環境融為一體,減少突兀感,加強城市的美觀性。
(4)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注意融入城市文化、民俗特色等內容,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加強文化傳承,達到特色城市構建的目標。
市政道路規劃設計應從城市發展需求角度展開綜合分析與考量,這樣才能維護市政道路設計內容的合理性、各項參數指標的科學性,提高市政道路質量,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推動城市經濟的良好發展。
在市政道路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應轉變傳統老舊理念和思維,對城市道路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要求實行重點分析和掌握,找出現有道路存在的問題,以保證市政道路功能為基礎,開展規劃和設計工作,做到道路的科學劃分,提高道路使用率。另外,在市政道路平面設計中,要求對各類型線結構實施處理,如直線、曲線等,并遵循以下原則,提高設計水平:①線形應以簡單和直線為主,結合周邊的地形和環境;②平面設計要結合道路的縱斷面和橫斷面等因素;③曲線需以緩和且半徑較大的曲線為主,避免急轉彎;④減少復曲線的使用,尤其是曲率差別較大的復曲線。
市政道路縱斷面設計(見圖1)應重點注意豎曲線和直線設計這兩部分內容。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展開操作,做好現場勘查作業,注重最大縱坡與最小坡長參數的合理性。設計中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豎曲線的限制值范圍,要求在后續建設中不允許超出規定范圍,以免影響市政道路質量和安全。再者,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還要做好排水系統規劃,科學處理地下水結構及雨水問題,減少水分堆積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造成影響,控制裂縫、變形等問題的產生。在縱坡的設計上,需保持縱坡的平順性,確保車輛的安全行駛,減少事故的發生。在路線的設計上,應盡量避免地塊內部和外部之間出現較大的落差。

圖1 市政道路縱斷面設計
市政道路中的排水系統包括綠化帶、人行道、行車道排水等多方面內容,綜合性、復雜性較強,如果不能維持排水系統設置的合理性,則會導致路面存在大量積水,進而破壞道路結構,縮短道路使用壽命。設計人員需根據不同類型排水需求規劃排水系統內容(見圖2)。行車和人行道排水系統的設置,可采用雙坡排水系統,在道路兩側位置設置排水口和雨水收集口,及時處理道路上存在的積水。對于較窄的人行道路,可在單側位置上設置排水口及雨水收集口,做好排水處理。綠化區域的排水問題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城市綠化程度的深入,綠化帶的排水設計也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綠化帶的排水系統通常設計為兩旁用混凝土覆蓋,同時在中間設置滲溝,滲溝間距通常為40m 左右。

圖2 道路排水系統
城市市政道路照明系統設計是為保障車輛夜間行駛的安全性,使駕駛員夜間行駛中有足夠的安全視距,增強行車安全性。照明系統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對道路周邊環境及土質情況加以分析,合理規劃照明設施,控制照明間距,以保證道路清晰性。在選擇照明設備時,需考慮環保節能理念,選擇綠色無污染的材料。且在照明設施架設中,應做好保護措施,注重設施穩定性、線路安全性,減少外界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內容多且繁雜,這要求人員做好細節處理和分析,在照明設計、排水系統處理、縱斷面設計和平面設計方面加大關注度,以此提高市政道路建設質量,促進城市交通發展,確保人們的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