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小娟 羅偉 敖淑敏
央行內審轉型是對傳統審計理念和方法技術等進行的一場變革,為保障這一變革的順利進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于2011年初制定了《人民銀行內審工作轉型2011~2013年規劃》,明確內審新模式要以風險為導向、控制為主線、治理為目標、增值為目的,以期更好地服務于中央銀行職責的依法、有效履行。眾所周知,內審質量是內審工作的生命線,關乎內審部門的地位與形象,而內審項目質量則是檢驗內審整體工作的試金石。各級人民銀行系統內審部門緊緊圍繞轉型規劃要求,不斷轉變理念、積極探索實踐,內審項目質量不斷提高。內審轉型近10年,基層央行內審理念與工作重心持續向轉型目標靠近,對基層央行加強內部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金融風險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審計成效。在內部審計實踐中,受審計觀念、內控機制、監督手段、運行機制、隊伍素質、實施效果等一些主客觀原因,基層央行對照上級行內審轉型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通過內審轉型實踐,轉變審計觀念,深化內審轉型發展,提升內審項目質量。
一、基層央行內審工作轉型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內審轉型以來,內審工作由查錯糾弊職能向更多發揮顧問、咨詢作用轉變,并確立了“風險導向、控制驅動、關注績效、服務治理、增加價值”五種理念。內審工作重新定位以來,內審部門從加強內部管理的角度,采取問題通報、風險提示、后續審計等方式促進審計成果運用,內部審計在加強管理、防范風險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近年來,基層央行內審部門圍繞央行中心工作開展審計,在保障各項業務工作操作規范和防范風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審計成果運用仍屬于薄弱環節,內審成果運用方式較零散,大量審計成果仍處于沉淀狀態,無法有效運用到央行的管理與決策中,影響了審計價值的充分發揮。
1.成果利用效果不明顯,運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隨著新時期對基層央行履職的新要求,內部審計未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關注成本、控制和目標之間的協調關系。大多履行單一的監督職能,并督促問題的整改落實,未體現內部審計就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查找機制性、系統性、趨勢性等方面的問題。從工作實踐來看,尤其是在實施同級監督時,始終無法突破同級監督同級“揭丑”的內部審計怪圈,披露不徹底、不深入,審計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內審成果利用的保障機制不健全,從上到下尚未建立統一的審計成果利用機制,內審成果利用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后續整改、整章建制等工作的力度取決于被審計單位領導的認識程度和工作力度,削弱了內審成果利用的效果,難以真正發揮審計成果的作用。審計信息共享機制不暢通,審計報告受閱范圍過窄,其他人員并不了解有關審計信息資源和審計成果的數據,由于審計信息發布范圍小,透明度不高,審計成果對提高基層央行內部管理的指導作用和風險警示作用并不突出。
2.整改缺乏有效監督,評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當前,年度考核機制易導致業務行為短期化傾向,被審計對象首先在乎的是當前的評價,往往注重審計結論中所反映的問題是否對自身工作考核造成嚴重的影響,對發現的問題盡量淡化處理,而不是著眼于長遠,強調通過審計真正揭示問題并進行優化改進,因而對內審部門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建議重視不夠,認為審計査出的問題已是“過去時”,以后整改就可,沒必要深究,導致一些問題屢査屢犯,審計建議被束之高閣,得不到真正的落實。而審計人員認為內審工作就是査找問題,提出審計報告、下達審計決定便已經完成審計任務。表現為工作中不愿花大力氣推動內審成果的轉化應用,存在重查處問題、輕幫助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重審中監督、輕審后督查整改,重審計檢査、輕成果管理等思想傾向,在內審工作中習慣于傳統的審計方式和方法,滿足于既有的工作經驗和模式,工作創新意識不強、動力不夠,對審計整改進度缺乏有效的監督。
3.成果需求空間沒有拓寬,過程控制有待進一步深入。
目前,基層央行內審人員在審計實踐中的方式、方法仍局限于査閱資料、跟班作業、問卷調査以及座談詢問等傳統手段,基本上還處在手工審計處理階段,計算機的作用更多地表現為對文字、數據的簡單處理。隨著人民銀行相關業務應用系統不斷更新和陸續上線的新趨勢,業務部門的操作方式及風險環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和調整,然而人民銀行計算機輔助系統的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涉及到國庫會計核算、貨幣發行管理等個別領域,審計手段不足,審計成果的多元化、多樣性不足,內審成果需求空間沒有拓寬。同時監督問責手段缺失,內審部門在提出審計意見或做出處理決定后,只要求被審計對象在規定時間內報送整改報告,對問題的處理只有建議權沒有處罰權,對被審計單位拒絕或拖延整改的行為沒有明確的處理或處罰依據,這種缺乏約束力的處理抑制了內審成果的運用和轉化。
4.內審人員知識普遍單一,制約內審轉型難提升。
當前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與實現內審轉型的迫切需要尚有一定差距,職業化在基層央行只是個傳說,專家型優秀內審工作人員技術支持的缺失,是建立審計成果轉化運用長效機制的人才瓶頸。當前內審部門的人員大部分是在以“財務、業務合規性”為主的傳統內審職能下配備的,以長期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老同志為主,計算機專業及具有CIA資格證書的審計人員寥寥無幾,內審人員受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的限制,職業判斷力不強,揭示問題不充分,改進建議的可操作性不強,業務部門的認可度不高。受審計人員創新能力制約,有的項目年年審,年年老一套,發現的問題每年都大同小異,該糾正的基本都已落實整改,報告的模式相同,只是換換數字而已,審計項目質量不高,審計成果的可利用價值低。
二、提升內審項目質量成果運用的對策建議
基層央行內審轉型工作不是對原有工作格局的舍棄,而是在繼續強化原有工作的基礎上,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內審工作的進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提升內審項目質量,加強內部審計成果運用,提高成果利用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1.加強宣傳引導,配精配強隊伍。
高素質的內審隊伍是基層央行加快審計轉型成果運用的重要保證,人才和隊伍建設是內審事業發展的基石,基層央行紀檢監察審計室大多數支行只配備一個工作人員,既要做紀檢監察工作,又要做內審工作。建議上級行配精配強基層央行內審隊伍,為內審部門當好行領導的“參謀助手”、為業務發展的“保健醫生”提供基礎條件,以提升內審人員保障促轉型。同時,加強對審計成果的宣傳、引導,為內部審計的持續健康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審計對象認識到內部審計不再是單純的“找毛病”,而是“保健良醫”,提高審計對象對內審工作的正確認識,轉變理念,由過去的“怕來審”變成“我要審”,構建良性的內部審計軟環境。
2.突顯職能發揮,更新審計理念。
內審人員要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準確把握內審工作發展趨勢,全面提升人民銀行內審工作的價值,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發揮內審的職能。要充分認識到內審是一個控制機制,要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內部控制理念和效益的理念,要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在加強監督的基礎上,幫助被審計單位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防范風險,使內審的監督、建議、評價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3.完善評價機制,擴大成果利用。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成果運用制度,將審計成果的運用擴大到決策層、其他部門和考核工作。加大審計成果信息反饋力度,通過以文件或簡報的形式處置,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促進問題的解決和落實,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率。建立同級人事、內審、紀檢監察審計成果運用協調機制。審計項目結束后,內審部門要向人事、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通報審計成果,建立成果利用評價機制。人事部門把審計情況納入干部管理、使用、監督的全過程,把審計成果作為對領導干部的任免、調動的重要參考依據;紀檢監察部門把審計成果與黨風廉政建設和異常行為排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審計中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的查處,并將査處結果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廉政建設情況的重要內容。
4.關注過程控制,促進成果利用。
在開展內部審計中,要把過程控制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以更好地發揮內審轉型職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為各部門工作有序、高效運轉提供保障。首先要事前介入,進一步明確內審部門要對各部門業務操作進行現場跟蹤,并就業務操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與業務部門進行事前溝通。其次事后監督,主要通過內審的常規工作,如全面審計、專項審計、專項調查等,深入細致查看業務工作狀態,查找問題,促進整改,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同時要抓好創新監督手段,堅持事后審計與事前的審計相結合,監督與評價并重,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大力推廣和完善審計抽樣、內控測評、風險評估等審計方法,擴大內部審計覆蓋面,挖掘審計項目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審計項目工作質量。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撫州市中心支行、中國人民銀行廣昌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