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克難
【摘 要】新時代環境下,記者的深度調查與以往相比有了不同的意義。新時代環境建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基礎上,移動通信技術更新換代,參與打造了新媒體時代。過去媒體信息來源比較局限,而在新時代環境下,人們有了更多樣化的交流工具,對記者的深度調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新時代環境下,記者深度調查有了更多渠道和方法。本文對當前記者深度調查的意義展開思考,以推動記者工作。
【關鍵詞】新時代環境? ?記者工作? ?深度調查
新時代環境下,新聞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甚至人人都可做記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論壇發布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下,信息時效性大大加強,如細胞裂變般傳播。傳統媒體記者在內容選擇、議程設置方面具有主動性,占據支配地位。新時代帶來了新的傳播方式和新的傳播主體,傳播媒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記者在深度調查方面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專業記者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在深度調查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一、深度調查向深度求證事實轉變
新聞記者的第一要務是采集信息。傳統媒體時代,記者采集信息,經過媒體加工后傳播給廣大民眾。新時代環境下,各種企業、團體、政府機構、社會組織等可以自行發聲,不必通過專業記者,信息以迅捷快速低成本的方式直接傳遞到個體,讓每個人都能得到信息并發表看法。例如,更新飛速的微博熱搜,將第一手信息傳遞給受眾,受眾接收信息的來源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記者,可以從目擊者、旁觀者、當事人處得到多方面多層次的信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記者的地位降低了,而是位置轉變了,其深度調查的意義已經與傳統環境下不同。
當前的新聞傳播者大部分并非專業記者,對信息的辨別篩選能力不足,容易帶著個人意見甚至偏見看待問題,新聞報道的局限性較大。而專業記者的報道,不僅要關注一手信息準確與否,還要對新聞進行深度調查,力求還原真實情況,挖掘背后的故事。新時代環境為記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來源,就需要記者運用專業技能對信息加以甄別判斷,腳踏實地進行深入調查。當前部分記者利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或者純粹的假新聞吸引眼球博出位,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新時代環境下的記者工作,從深度調查事實轉變為深度求證事實。以基層信息為基礎,持續關注信息動態走向,通過深入調查甄別各渠道信息,運用邏輯能力梳理信息,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為最接近事實真相的新聞報道并客觀呈現給受眾。
二、從傳播信息向引領意見轉變
傳統媒體記者對受眾需求關注不足,其調查不受基層群眾重視,多以傳播信息的形象出現,顯得比較平淡。新時代環境下的記者,逐步轉變思維,進行深度調查,成為意見領袖,以專業能力引領意見。
記者深度調查工作有著明確的現實意義:真實地反映社會現象,警示大眾,及時解決目前可解決的問題,真實地反映當前的社會動態。新時代環境下,信息傳播途徑增多,信息普及程度提高,受眾也可以傳播信息,表達意見。記者要運用專業能力,進行信息深度調查,充分發揮深度調查的現實意義。記者要善于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新媒體,提取有效信息,剔除不實信息,挖掘信息價值,引導輿論。記者的深度調查工作不能僅限于傳播真實的信息、甄別信息,也要敢于表達,結合思辨力和價值觀,引發大眾思考,啟迪大眾。
三、培養強大的深度挖掘能力
新時代環境給予記者廣闊的發揮空間。大量的信息如洪水般席卷網絡,記者的調查工作應該做到更加深入。新聞價值的挖掘非常重要,將新聞事件的真相傳遞給大眾,并輸出正確的價值觀,是記者的重要工作。傳統環境下,記者的調查渠道少,線索容易斷掉。在新時代環境下,記者調查有著豐富的信息來源,雖然線索增多,但是也對記者的甄別能力、思辨能力、調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近幾年網上購物讓人們享受更便利的生活,但是大量包裝材料也造成了環境污染。進行深度調查的記者能夠發現諸如此類的社會問題。記者深度調查工作要做到深層次還原事物的真實面目,由記者獨立完成選題與采訪。
經過深度調查的新聞通常具有轟動效應,記者調查過程中往往費時費力,歷盡艱辛。例如,記者裝瘋,孤身臥底黑窯,救出智障勞工,記者承受了極大的危險和壓力,完成了深度調查。這樣的記者在新時代環境下仍然是行業表率。
無論是在傳統媒體還是在新媒體,要想做好深度新聞,都需要記者有敏銳的新聞判斷力,有執著的探索真相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對新聞有情懷、有新鮮感,在“時、度、效”的“時”上占取先機,下一步再按照新聞規律去操作。
四、助力資源整合
在人們的印象中,記者搜集信息、傳播信息、報道新聞,工作內容單一。在新時代環境下,記者不僅要搜集信息,更要在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轉變為新聞資源,成為信息資源的整合者。新時代環境下,新媒體的發展如火如荼。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通過電腦、手機等智能工具,讓新聞受眾與媒體資源緊密聯系。記者要通過調查助力,將新聞資源、傳播資源、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實現新聞傳播效果的強化。
記者的調查不能僅限于傳達表面信息,要升級到資源整合,融合多個新聞內容,進行成系統成鏈條的新聞報道,滿足大眾深度了解信息的意愿。
五、結語
新時代環境對記者的深度調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背景下,誰能跟上技術的革新,誰能保持新聞的獨立思考和縝密判斷力,誰就能夠搶占先機站穩腳跟。記者應該直面信息爆炸和新媒體增長帶來的挑戰,迎接挑戰的同時,尋找機遇,轉變自身角色,迅速適應新時代環境,發揮自身專業能力的優勢。記者的深度報道不應僅僅報道新聞事實,更應該報道出深度與內涵,用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大眾,實現新聞傳播的價值。
(作者單位:中國環境報社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趙淑英.關于新時代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的新思考[J]. 科學與信息化, 2019, 000(0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