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 要】非語言符號的綜合元素塑造了節目主持人的整體形象,本文論述了如何塑造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健康之美”,應調動身體的“適度狂歡”,正確恰當地使用非語言符號,避免媚俗,實現非語言符號的真情流露。同時,主持人要懂得尊重受眾的審美習慣和品位,主持人形象要與節目定位相協調,體現個性化。
【關鍵詞】電視娛樂節目? ?主持人? ?形象塑造? ?健康之美
一、 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對非語言符號的運用
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對娛樂文化的外在表現力,除了有聲語言的外在表達之外,非語言符號的適度運用也充分體現出主持人對文化價值取向的定位。
無聲語言作為一種非語言符號,它是依靠視覺而不是聽覺被受眾所感知的。
非語言符號指的是“除了語言以外的、其他一切有意義的傳播形式”。非語言符號是由體態語和服飾語言組成的。體態語指的是身體的姿態和身體某一部分的動作,包括主持人的長相、表情和形體。而服飾語言指的是具有修飾功能的事物,包括主持人的服飾、化妝、發式等。
二、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應調動身體的“適度狂歡”
目前,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以男性為主,夸張的眼神和表情,肢體動作的極度變化等“表演式”主持模式充斥了整個電視屏幕。媒體要使自己的傳播取得理想效果,必須努力符合受眾的期待,適應受眾的需求。
娛樂節目主持人調動身體的“適度狂歡”,才是塑造整體形象健康之美的正確途徑。所謂“適度狂歡”,是根據娛樂節目主持人體態語表達的準確度而言,當主持人在主持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娛樂節目時,應該真正向受眾開放自我,把當時的真實感受,通過體態語自然地表達出來,把自身的價值判斷與個性融入到節目中去,這種在自然狀態中呈現出來的身體語言,才是娛樂文化應該傳遞出來的價值取向。
相反,凡是刻意表現出來的、模式化的非語言符號,雖然能獲得受眾短暫的關注和追捧,最終必將因空洞無物的外在繁華而被拋棄。
2007年董卿主持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行》元旦特別節目,當時現場流程時間與零點時間之間突然出現了兩分半鐘的空檔,于是導演馬上安排主持人董卿救場。正當董卿準備開始發揮時,導播急促的聲音從耳機里傳出來:“不是兩分半,只有一分半鐘了。”聽到時間變了,董卿迅速調整思路,可是導播又說道:“不是一分半,還是兩分半!”這時的董卿鎮定自若即興組織語言,她先是給觀眾深深地鞠了兩躬,然后以“歡樂的笑”“感動的淚”“奔波的苦”即興表達了一段賞心悅耳的感謝詞。肢體動作的停頓讓她在緊急中控制住了整個晚會的節奏,加上流暢的語言表達,鑄就了這個“金色兩分半”,也成為主持學上一個堪稱完美的案例。董卿在節目中“鞠躬”的肢體動作,既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又顯示了主持人良好的個人修養,簡單自然卻又耐人尋味,讓人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
三、主持人整體形象文化價值取向的正面影響
一直以來,對于主持人整體形象塑造的政策要求只有一個實施辦法。2004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明確規定主持人著裝、發型、語言以及整體風格方面要杜絕低俗媚俗現象,認真做到高雅、端莊、穩重、大方,不能為了過分突出個人的主持風格和品位而標新立異、嘩眾取寵,不能為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而迎合低級趣味。尤其是女性主持人不宜穿著過分暴露和樣式怪異的服裝,主持人一定要避免穿戴帶有明顯不良含義標識圖案的服飾。
另外,主持人的發型應該自然大方,不能將頭發染成五顏六色,主持人的體態語不能夸張怪異,表情應該親切自然。這些規定范圍過于寬泛,內容不夠詳細和具體,比如暴露和過分暴露的區分不好拿捏,內容要求更針對女性主持人,對男性主持人的整體形象幾乎沒有要求。
主持人整體形象塑造真正的尺度多數是由媒體在把握,媒體在打造主持人的品牌形象,主持人要被動地適應和接受媒體安排的節目。
一直以來,國內節目主持人的用人機制還是比較保守的,媒體對主持人重復性和高強度的使用,令許多主持人苦不堪言。主持人被安排在并不適合的節目中,原來那些標志性的體態語反而會讓人產生誤解,甚至煩感。湖南衛視的幾位主持人跳槽到江蘇衛視,曾一度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雖然換了東家,機會多了,可是名氣卻沒有太大的變化。主持人在不同的節目中,始終運用相同的體態語表達樣態,在不適合的節目使用同樣的體態語表達樣態,讓受眾無法接受。媒體在上新節目之前,希望通過打出主持人的安全牌,保證一定的收視率,但這一做法又極具風險性。
所以,主持人整體形象文化價值取向的正面影響必須在政策支持、媒體正確引導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訴求,實現外在形象的個性化表達與節目內容的融合。
四、結語
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往往具有直觀性,可以通過媒體很直接地被受眾捕捉到。而內在形象的塑造卻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它是伴隨著主持人對媒體工作性質認識的加深、政治素質的提高、社會閱歷的磨礪、文化知識的積累、性格品德的培養而逐漸形成的,并根據工作需要和自身條件逐步完善。
外在形象的健康之美是內在形象外化的結果,因此,主持人要想正確把握節目主持的文化價值取向,體現出整體形象的健康之美,必須做到正確恰當地使用非語言符號,防止干擾受眾對正常信息的接收。同時,主持人要懂得尊重受眾的審美習慣和欣賞品位,要與節目的定位相協調,避免媚俗,實現非語言符號的真情流露,真正實現娛樂節目主持人不可取代的個性化符號。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畢一鳴,葉丹.播音與主持藝術概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頁.
[2]董卿在《歡樂中國行》的金色三分鐘: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621034-1-1.html?retcode=0 .
[3]張頌.中國播音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50-5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