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傲雪
【摘 要】各大高校愈加重視網絡育人思想,積極推出網絡文化產品,但整體質量不高,由于創作動力不足、傳播平臺有限、缺乏專業指導,存在形式單一、內容老舊、影響力弱等問題,因此,可從創作動力、創作水平、傳播效果三個方面入手,創新網絡文化作品,增強吸引力,提高影響力。
【關鍵詞】網絡文化作品? ?網絡育人
高校應遵循和利用互聯網規律,將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新時代新媒體新技術融合起來,積極主動探索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增強吸引力,提高影響力。
一、高校網絡文化作品現狀
各大高校愈加重視網絡育人思想,積極創作優秀網絡文化作品,舉辦網絡文化節、網絡優秀作品展等活動,并融合微信、微博、官方網站等平臺,推出網絡文化產品。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引導學校思政隊伍重視網絡育人,進一步提高思政工作人員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舉辦第一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作品評選活動(以下簡稱“評選活動”)。評選活動共收到31個作品,其中網絡博文13篇、微視頻作品10部、微信平臺推文3篇、案例分析4篇、論文1篇。
二、高校網絡文化作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1.作品形式單一
網絡文化作品包括微電影、微視頻、攝影圖片、網絡文學、公益廣告等,也包括動圖、長圖、H5頁面、微信推文等創新文化作品。目前,高校只有集中創作網絡文學、網絡視頻、微信推文等幾種形式,未形成新媒體融合及百花齊放局面。
2.作品內容老舊
大多數高校網絡文化作品創作把以往寫的文章直接搬到網絡平臺中,換湯不換藥,缺乏創新和感染力。
3.作品影響力弱
網絡文化作品需要適宜的網絡平臺傳播,擴大宣傳度、參與度和影響力,提升網絡文化育人功能。當下,網絡文化作品創作確實引起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大多數網絡作品沒有利用新媒體的傳播特點以及受眾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廣泛推送,學生參與度低,很難對學生形成更大的影響力。
三、探究高校網絡文化作品問題成因
1.創作動力不足
高校網絡文化作品創作的主體為校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輔導員、思政教師、共青團干部等,其中輔導員為主要創作人員。他們工作繁冗復雜,很難集中注意力創作。作品創作后缺乏評價、反饋且無激勵機制,導致創作隊伍疲于應對。從本次評選活動的作品可以看出,部分輔導員應付了事,將以往寫的論文博文、案例分析或微視頻直接提交,這與思政教育工作人員任務繁重、兼職行政無暇顧及創作、作品創作與職稱晉升無關聯無掛鉤、創作后的作品無系統評價和反饋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2.傳播平臺有限
在信息化爆炸、多元化共存的網絡環境下,網絡文化作品要得到有效且廣泛的傳播,需要完善傳播平臺機制。建立有效、權威的網絡平臺,將網絡文化作品進行整合,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和特點,參考受眾群體的關注點和需求點,形成完整的傳播產業鏈。此次評選活動大多數作品未在微信、微博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平臺上進行傳播,思政教育工作者閉門造車,未利用傳播平臺得到任何反饋和交流。一些作品僅在微博平臺推送,在校生及其他大學生群體知之甚少。
3.缺乏專業指導
目前,網絡文化作品創作缺乏專業指導,專職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對網絡文化的傳播特點和規律缺乏深入研究指導,作品創作經驗技巧不足。高校思政工作人員非藝術類、傳播學類專業人員,對微視頻、微電影、公益廣告等藝術創作技巧不熟悉,作品往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網絡博文大都枯燥乏味、缺少新意,微視頻作品基本呈現出聲畫質量粗糙、表達技巧匱乏、內容結構單一、藝術性差的特點。
四、高校網絡文化作品創新策略
1.完善激勵機制,納入師生評價體系
一是設立權威獎項。學校主管部門應制定客觀公正的評選標準和體系,由專業權威的專家評審團進行評比,設立固定的專項獎項,堅持公平公正的標準和客觀透明的原則,使師生認可和信服。二是嵌入學生綜測。網絡文化作品創作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可將獎項納入綜合素質測評文體表現項目中,與學生評獎評優掛鉤,增強網絡文化作品創作力,提升網絡文化作品質量。
2.提高創作水平,鼓勵師生共同參與
一是開設相關課程。可邀請國內外專家到校開設講座或進行專業培訓,引進相關網絡課程資源共享,供師生研究和學習,提升師生網絡文化作品創作水平,增強作品感染力和影響力。二是加強團隊建設。各院系有針對性、目的性地組建一支包括主管部門領導、思政教師或輔導員、學工處工作人員、學生會干部在內的網絡文化建設團隊,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和交流研討,擴大影響力。三是鼓勵學生參與。高校網絡文化作品主要面向群體是大學生,為使網絡文化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應鼓勵學生參與創作,聽取學生意見和建議,從大學生的所想、所感和所需出發,引起學生共鳴。
3.增強傳播效力,打造特色傳播平臺
一是整合網絡資源。調研微信、微博、QQ、易班等平臺優勢和學生意向網絡平臺,整合校園網絡宣傳平臺資源,打造學校特色品牌網絡平臺。二是固定平臺推送。將網絡文化作品定期在學校特色品牌網絡平臺上推送,長期、重點宣傳和推廣,不斷擴大網絡平臺覆蓋面,優化技術手段,增強宣傳效果。三是培養學生推廣。成立“學生會”干部為主體的宣傳工作室,培養學生意見領袖,加大作品推廣度,提高優秀網絡文化作品關注度,增強傳播效力。
高校網絡文化作品創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應認真貫徹網絡育人思想,提高網絡文化作品創作水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倡導主流文化,傳播正能量。
(作者單位: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黃燕.高校網絡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實現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8(09):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