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綜藝節目的熱播對青少年影響深遠,策劃、制作和推出具有正確價值導向、蘊含深厚文化底蘊且深受廣大受眾認可的綜藝節目是傳媒從業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綜藝節目? ?青少年? ?思想價值? ?引領
一、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
1.積極影響
一是滿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現今綜藝類節目已經成為人們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依托,一些生活類、音樂類、益智類等綜藝節目的受眾主體正是青少年群體,對滿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是幫助青少年了解適應社會。在觀看偶像類選秀綜藝節目時,青少年往往會由于有較高代入感而愿意參與互動,間接參與整個節目的過程。節目中晉級或淘汰的賽制往往會從側面反映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現實,在收看選手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時,青少年又可以從中學習到一定的人際交往方式和技巧。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盡快適應社會,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2.消極影響
一是對青少年形成錯誤的價值引導。青少年大多不能進行理性思辨和準確判斷,因此很容易受外界不同聲音干擾,影響其價值判斷。當今社會,青少年將接收到的錯誤觀點當作自己行為準則的例子并不少見。如有的綜藝節目會過度展現明星成功時期的狀態,而只用只言片語帶過其低谷時期努力奮斗的歷史,這會讓生活閱歷還不夠豐富的青少年產生一種幻想——認為明星的成功不需要通過努力,進而形成不勞而獲或者無須努力便會成功的價值偏差,而這種價值觀念上的偏差對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會起到阻礙作用。
二是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功利心過重。在對綜藝類節目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有的綜藝節目為了增加其節目看點會選擇一些“一夜成名”和“天才”的案例,看這些節目的青少年或多或少地將他們的成功歸結為“運氣”或者“與生俱來的天賦”,這就對社會一直強調的“付出才有回報”“想要成功就必須努力”等主流價值觀產生一定沖擊,心智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很可能會為了獲得這些所謂的運氣不擇手段,甚至會由于功利心太強、心氣過于浮躁而放棄踏踏實實的努力,變得偏激、不思進取、誤入歧途,甚至觸犯法律。
二、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觀引導的現狀
1.青少年綜藝節目數量較少
一方面,從綜藝節目受眾的類型來看,青少年學業較重、休閑時間極少。而綜藝節目制作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獲得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因此許多綜藝節目制作團隊不會將青少年受眾的喜好和需求作為出發點,這就導致青少年受眾的地位被忽略。另一方面,從我國的綜藝節目市場角度進行切入也可以看出,電視節目收視率和流量幾乎都被主流綜藝節目搶占,而專門針對青少年的綜藝節目寥寥無幾。
2.節目泛娛樂傾向仍然存在
泛娛樂化現象嚴重是當今節目制作的特點之一。不論是娛樂休閑類節目《快樂大本營》,還是知識傳播類節目《百家講壇》,這些節目都有一個共同點——從短期來看,它們能夠帶來一定的社會正面影響,在一定范圍內能夠就其主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良文化,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存在過度包裝的節目過多,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觀眾忠誠度的提升。同時,此類型節目大多容易觸發觀眾的心理補償機制,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觀眾會產生一時的共鳴,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節目中體現的知識內容,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行動力不夠強,大大削弱了綜藝節目的社會屬性。
3.節目的社會責任有待加強
從當前綜藝節目現狀不難看出,很多綜藝節目并未積極承擔起引導青少年思想價值觀念的社會責任。特別是由于興起時間較短、管理制度尚存在欠缺的網絡綜藝節目與直播平臺,為了爭奪觀眾流量和關注度,忽視其所應承擔的教育責任,甚至宣傳負面性的非主流價值觀,不惜在公共場合歪曲事實傳播不良信息,有一些節目組為了制造“節目熱度”在社交媒體上無視客觀現實,營造輿論風波進行“炒作”,這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不良風氣的盛行。寓教于樂是綜藝節目與生俱來的社會屬性,綜藝節目應當充分把握節目特性,以弘揚主旋律、營造社會良好風氣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為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幫助。
三、新媒體視閾下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觀引導的策略
1.轉變傳播理念,線上線下互動
青少年綜藝節目最主要的目的是滿足青少年精神需求和娛樂需求,因此其傳播理念必須以青少年的客觀需要為重心。在青少年新聞類綜藝節目中,可以邀請青少年擔任嘉賓來就某一話題展開討論,這有利于青少年受眾產生共鳴并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拓寬青少年的眼界,改變其思維方式,還有益于青少年加強對自我的認同,進一步提升思想境界。
現在是實時互動、實時反饋的新媒體時代,綜藝節目要把握住這個機遇,實現青少年就某個話題開展線上線下的雙向互動,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往往會隨著思考、討論和學習得到提升。
2.堅持青少年視角,明確節目定位
以受眾主體的需求為節目制作的標準和方向是獲得高收視率的基礎。因此,想要提高綜藝節目的收視率應主要從兩方面出發:一是在制作青少年綜藝節目時要強調青少年的主體地位,不論是節目形式與效果的構思,還是節目主要內容與話題的選擇,都應當立足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真實需求這個基礎;二是要用青少年喜愛的思維方式和語言形式進行節目編制,只有選擇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和交流方式,才能讓青少年受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與節目主題產生共鳴。同時還要適當地加入與青少年相符的娛樂元素,使青少年在放松的氛圍中領悟和接受節目的主流價值觀。
3.加強行業自律,提升文化品位
第一,“人文關懷”應當成為綜藝節目的重心。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綜藝節目制作人,就必須認識到擔當社會責任和堅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在節目制作和宣傳時始終堅持體現高尚的情操及正確的輿論導向,打造一個集引導正確價值觀、學習豐富知識和娛樂身心于一體的節目。
第二,“寓教于樂”應當成為綜藝娛樂節目制作者必須遵循的準則。節目制作者本身的思想層次和審美素質會影響到節目的質量。因此,節目制作者及其主創團隊要從自己開始,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審美品位,并在節目中潛移默化地體現出來,培植能夠不斷滿足受眾精神需求的“沃土”。
4.綜合多種因素,建立新型評價體系
近些年來綜藝節目“只關注收視率”的現象有了泛濫趨勢。高評價與高收視率相輔相成,因此許多制作人為了獲得高評價,想方設法地找竅門、走捷徑,甚至使用一些非法競爭的手段,其節目所體現的價值標準必然會出現問題,往往會直接誤導觀看該節目青少年的價值觀取向。因此,建立新型的綜藝節目評價體系迫在眉睫,特別是針對于為青少年提供娛樂、傳播知識的綜藝節目,其評價體系應該更加科學合理。
5.發揮政府作用,行使監督職責
我國針對綜藝類節目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定和更新速度還有待加強,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對綜藝節目的監督職責。一方面從立法機關與管理部門著手,監督綜藝節目制作和宣傳,特別是應當把對節目的審核把關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從節目管理和節目內容入手,禁止未成年人參與選秀類綜藝比賽,同時積極鼓勵弘揚主流價值觀,帶給觀眾更加良好的觀看感受。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多種傳播方式豐富和拓寬了影視傳播的渠道,基于此而繁榮發展的各類綜藝節目對人們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影響到心智還不夠成熟、人格還不夠健全、理性辨別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價值觀的構建。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傳媒人和學校、家庭攜手,努力為青少年構建一個能夠引導他們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朝積極方向發展的社會環境。同時以此為基礎來建設蓬勃向上的社會精神文明,并通過青少年積極健康價值觀的建立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孫亞茹.從《咱們穿越吧》看明星真人秀節目的主流價值引導作用[J]. 當代電視,2016(04);
[2]武班笑薇.我國綜藝娛樂節目對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尚旌髯.論泛娛樂化的電視節目影響下的青少年價值觀教育[D].河南大學,2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視閾下綜藝節目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和引導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9YJC76009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