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熒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迭,人們的觀看習慣逐漸趨于碎片化和快節奏,微紀錄片的出現恰好實現了人們的需求。在新時代下,新聞紀錄片應以深度互動、主題選擇和正向引導為最主要的三個要素,并從題材選擇、內容設置、技術支持三個方面實現微紀錄片策劃與創作的創新創優。
【關鍵詞】網絡時代? ?新聞微紀錄片? ?策劃? ?制作
新聞微紀錄片是在網絡時代誕生的,通過運用多媒體工具制作而成的,以音頻、視頻、文字、圖像多種形式表現的新興文藝作品。
一、網絡時代新聞微紀錄片興起的歷史必然
1.以主題占優,符合時代變化發展
新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體現中國精神。尤其是在主題選擇上,更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和正能量的傳遞。而新聞微紀錄片的主題選擇通常是在當前經濟、輿論的大環境下呼喚主流價值觀,符合時代變化發展。特別是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新聞微紀錄片在主題選擇上的優勢成為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
2.以內容為王,豐富網絡視頻類型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短視頻逐漸風靡起來。由于短視頻制作簡單,且對技術要求不高,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即可,因此深受老百姓青睞。但短視頻的內容較為隨意,且時間由15秒到5分鐘不等,水平質量參差不齊。新聞微紀錄片的出現彌補了網絡短視頻存在的內容短板,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價值,真正做到了講述老百姓的故事,展現百味人生。
3.以理念取勝,增強故事技術呈現
新聞微紀錄片不同于傳統的新聞紀錄片,主要表現在時長、制作和理念上。微紀錄片的時長通??刂圃?—5分鐘內,同時還要具備現場感和藝術性;而在制作上,則強調技術的運用、光與影的運用、各種表現手法的運用;在理念上,更關注的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展現的是日常平凡的小事背后的故事。“技術+內容”,新聞微紀錄片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二、網絡時代新聞微紀錄片應具有的主要特征
1.體現時代特征,注重深度互動
網絡時代的新聞微紀錄片應該具備網絡特征,尤其是在新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當下,微紀錄片無論是創作還是傳播都應與新媒體進行深度互動,體現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相結合的傳播方式。由于網絡的便捷性和無界性,微紀錄片在網絡上的傳播速度比之前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更應利用這些優勢和便利,加強與社會大眾之間的溝通聯系,在微紀錄片的策劃、創作與傳播的過程中通過互動提升行業競爭力。
2.追逐民生熱點,注重主題選擇
內容始終是新聞微紀錄片生存的根本。微紀錄片的時間特征決定了其時間的彌足珍貴,在有限的時間傳遞更多的信息,表達更多的內容,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于細微處見真章,于有限處現精華。微紀錄片中所講述的一定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貼近的內容,用情打動觀眾,所以,新聞微紀錄片在主題選擇上應該更多關注大眾的需求和習慣。
3.發揮媒體功能,注重正向引導
網絡時代信息傳遞速度是非??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微紀錄片應著重把握住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是新聞媒體的責任和職能,微紀錄片雖然具有短平快的制作風格,但其所反映的社會熱點和所具有的媒介特征決定了微紀錄片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引導社會大眾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網絡時代新聞微紀錄片的策劃與制作路徑
1.題材選擇:立足特色,關注民生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新聞微紀錄片的功能,打造具有時代性、差異性、大眾性的新聞微紀錄片,首先就要從題材的選擇入手,立足地域特色,用百姓視角尋找角度,有機融合地域特色與傳統文化,關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打造具有文化內涵和生活氣息的特色紀錄片。如遼寧廣播電視臺的《都是夜歸人》欄目聚焦當下百姓關注的疫情,從醫生、志愿者、企業家等多個視角展現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大家眾志成城、攻克難關的中國精神。
2.內容設置:安排情節,張弛有度
從內容的安排上看,由于微紀錄片通常只有3—5分鐘的時長,要想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展現更多的內容就必須合理安排故事情節,做好腳本模板,使故事情節張弛有度,使觀眾能夠很舒服地從有限的時長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在表現方式上,一般會采用“現場紀實+同期聲+字幕”的方式,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更有助于最大限度利用時間。在腳本制作的過程中,一般要分成三個基本段落:一是以白描快剪或突發現場迅速完成人物介紹、職業描述及背景表達;二是特定情境下的挫折或突發事件;三是事件被解決或有意外反轉的表達,最終以微暖收尾,總結句言簡意賅、直擊人心。
3.技術支持:音畫并茂,臺網聯動
雖然微紀錄片的時長較短,表達的內容有限,但這絕不意味著節目制作簡單。相反,越是時間短的紀錄片要求越高。節目制作過程中需要多項技術的支持,如在典型人物的選擇和細節的捕捉方面、音樂渲染及現場同期聲的處理方面都需要現代化的專業技術和設備予以支持和處理,力爭使新聞微紀錄片展現出強大的現場感和時效性,與紀錄片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在一起。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節目影響力,體現網絡時代微紀錄片“全民化”“互動性”的特點,節目組可以利用視頻網站和微信微博發起微紀錄片征集活動,增強與社會大眾的互動。
四、結語
新聞微紀錄片是在適應網絡時代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的新聞傳播新方式,其本身應具備較高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時代變遷,新聞微紀錄片的策劃和制作除了要體現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外,更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引入新的制作方法和表現手法,提高微紀錄片的競爭力、吸引力、影響力和引導力。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集團))
【參考文獻】
[1] 錢毅君.微紀錄片創新創優 路徑探索——以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獲獎作品《我的船我的夢》為樣本[J].視聽縱橫,2020(03):83-85.
[2] 郭威.微紀錄片的創作發展研究——以畢業作品《低碳環保,快樂騎行》為案例[J].洛陽:河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