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敏
(四川省骨科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外傷所致,車禍、高處墜落傷、為嚴重擠壓傷是導致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致殘率高達50%~60%。骨盆骨折患者存在局部壓痛、肢旋轉、短縮畸形等癥狀,對其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2]。常規護理在骨盆骨折護理中較為常見,但該護理模式不能從從病人的實際問題出發,護理效果并不顯著。為此本文以我院28例骨盆骨折患者為例,研究循證護理干預的效果,其研究結果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28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43.79±6.38歲),實驗組14例(男性7例,女性7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6.32±6.9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經患者同意,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進行常規傳統護理, 實驗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如下。
1.2.1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為確保循證護理的有效性,事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2名護士長,6名責任護士組成。醫院須對成員開展循證護理培訓,讓其系統性地掌握相關護理技能,針對每一次培訓都進行考核。
1.2.2 循證護理問題
患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只有基于病人的實際問題出發,才能確保護理內容貼合實際。參考過往文獻可知骨盆骨折患者的常見問題為疼痛、下肢靜脈血栓、泌尿系統合并傷、心理創傷,根據病人實際狀況和文獻資料確定循證問題。
1.2.3 循證支持
失血性休克:發生失血性休克時須立即補充血容量。對出血部位予以止血,以上肢、頸部血管為輸血通道。泌尿系統損傷:留置導尿管,做好泌尿系統的防感染。選擇軟硬、粗細適中的導尿管,避免對尿道造成傷害。下肢靜脈血栓:對患者的皮膚黏膜、尿液、痰液、陰道等進行觀察,是否有出血狀況。指導下肢屈伸、環繞運動,定時為患者翻身,避免靜脈受壓迫。疼痛:病人疼痛難忍時,予以鎮痛藥,并指導自我陣痛法要點,再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心理: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加強溝通,耐心傾聽其內心苦悶。及時疏導其負面情緒,鼓勵病人勇于面對疾病。
本次研究須記錄兩組的抑郁、焦慮狀態,通過抑郁自量表和焦慮自量表進行評價,評分越低心理狀態越好。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S A S 評 分: 實 驗 組( 52 . 23 ± 2 . 48 ) , 對 照 組(61.79±3.38),t=8.533,P=0.001;SDS評分:實驗組(53.36±2.57),對照組(59.26±3.44),t=5.141,P=0.001。實驗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骨盆骨折致死率、致殘率高,骨折發生后7天以內是最佳治療時間,及時治療可改善術后生存質量,降低復位難度及畸形愈合發生率。在治療期間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進一步促進治療效果。手術是治療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治療越早復位難度越小,畸形愈合發生率越低。手術可治愈患者傷理上的創傷,但病人在受到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將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即使在骨折痊愈后也難以走出心理影響,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在應對病人生理疼痛、下肢靜脈血栓、營養支持的同時,還能解決患者負面心理。
常規護理在骨盆骨折護理中較為常見,且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患者之間的狀況存在差異,只有確定其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護理的質量,為此常規護理的效果并不明顯[3]。實施循證護理,從病人實際角度出發,解決疼痛、下肢靜脈血栓、泌尿系統合并傷、心理創傷等問題。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SDS評分、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循證護理的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總而言之,對骨盆骨折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明顯改善其負面心理,有助于護理工作配合度的提高,該護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