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江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甘肅隴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成礦區域,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東連陜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為甘肅南下東出之要沖[1]。
隴南地區由于其自身優越的地理環境,富含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285km,金屬儲量近期為1180多萬噸,遠期為2000萬噸,平均品位4.4%~11.8%,為我國第二大礦體?,F年產鉛鋅礦含鉛3.14萬噸,含鋅13.02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5.01萬噸,為我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9噸,遠景儲量在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5處之多。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100噸,遠景儲量200噸以上;禮縣的巖金,近期儲量28.5噸,遠期儲量55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占全省39.8%以上。
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前曾斷言:"隴南是一個寶貝的復雜地帶"??碧奖砻?,隴南礦產資源富集,工業開發優勢突出[2]。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5種,礦產地451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采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等。甘肅隴南地區礦產資源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隴南地區的礦產資源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以及非金屬礦產。
隴南地區內能源礦產主要為煤礦,文縣地區共有煤礦產地4處,除集賢關煤礦為小型外,其余均為礦點,禮縣地區共有煤礦產地15處。文縣與禮縣地區的煤礦均均為典型的沿江煤系,含煤地層為二疊系梁山組、龍潭組/吳家坪組,巖石類型主要碳酸鹽巖、碎屑巖、硅質巖和煤層四大類,其中以碳酸鹽巖為主,碎屑巖和硅質巖次之,煤含量較少。文縣地區煤系厚度在57.20m~76.00m之間,含煤斷厚度28.80m~37.26m之間,含煤層數1層~4層,可采層數1層~2層,可采厚度0.21m~3.30m之間。禮縣地區煤系厚度66.83m~79.35m之間,含煤段厚度29.26m~34.08m,含煤層數1層~4層,可采層數2層~4層,可采厚度1.82m~2.62m之間。
隴南地區金屬礦產地包含22處,沿北東向呈帶狀分布,礦種主要為鐵銅,伴有金、銀、鉬等,礦床成因類型以矽卡巖型為主,少量為熱液型;文縣地區共有金屬礦產地59處,礦種有銅、錳、鉛鋅、鉬、金、銀、鎢、銻、鐵等。銅礦成因類型以矽卡巖型為主,另有熱液型、風化淋濾型、斑巖型等;錳礦為沉積型和風化殼型;鉛鋅礦以矽卡巖型為主,少量為熱液型;鉬礦為熱液型和斑巖型;銻礦為熱液型;金礦為熱液型、矽卡巖型和風化殼型,另有拋刀嶺金礦為斑巖型;銀礦為熱液型;鎢為矽卡巖型;銻常與金礦共伴生,成因類型為熱液型;鐵礦為矽卡巖型和熱液型。
隴南地區非金屬礦產數量較少,文縣地區主要為硫鐵礦,分布于懷寧地區,共有硫鐵礦產地5處,其中中型1處,小型1處,其余為礦點,成因類型均為中低溫熱液型;禮縣地區非金屬礦床有螢石礦1處,為礦點規模,成因類型為淺成低溫熱液形;重晶石一處為礦點規模,成因類型為淺成低溫熱液型。
本文根據甘肅隴南地區的找礦標志,進行地質找礦未來趨勢分析[3]。隴南地區地層標志為:富含火山質的淺變質地層,為成礦提供主要物質來源;構造標志為:區域性北北東向深大構造帶是主要的導礦構造;其派生次級構造裂隙是容礦構造,北東向斷裂裂隙帶是金礦體主要的容礦構造,其次為北西向斷裂隙、南北向斷裂隙;巖漿巖標志為:中酸性脈巖如花崗斑巖、霏細巖、霏細斑巖、石英斑巖等,以及隱伏小巖株、巖瘤。地球化學標志為:Au、Cu、As、Sb等元素的組合異常區,是尋找金礦的有利地區;蝕變標志為:黃鐵絹英巖化是區內的典型礦化蝕變。因此在黃鐵絹英巖發育地區就是尋找含金礦脈的直接標志;古采遺跡標志:區域上位于著名的哈特利~奎魯金成礦帶,常見老硐、淺井等民采坑,是重要的找礦標志;地表標志:由于普查區植被及第四系浮土覆蓋較嚴重,地表殘積石英脈、鐵帽等是重要的地表找礦標志??紤]到隴南地區禮縣北山的火山活動相對強烈,因此也包含了其它成礦系統,分別為:屬斑巖型的銅鉬礦床以及屬次火山熱液型的銅多金屬礦床,其大地構造位置多處于大陸板塊鈣堿性巖漿活動強烈的邊緣火山巖漿深成弧及島弧,深大斷裂帶附近。在招遠大尹格莊地區出露志留系-三疊系地層,其中碳酸鹽巖地層為重要含礦地層建造,同時發育控礦侵入巖石英閃長斑巖,北東、北西向斷裂也十分發育[4]。區內礦產地4個,化探異常較為發育,可進一步工作。隴南地區燕山期中酸性幔殼同熔型鈣堿性巖漿巖,與成礦在時空物源上均有聯系,當巖體周圍分布有碳酸鹽巖地層時,利于成礦,其中巖體周圍的三疊系、石炭-二疊系及奧陶系碳酸鹽巖地層是區內的主要含礦層位;不同方向構造交匯處、背斜傾伏端、層間構造、接觸帶-斷裂復合構造、接觸-圈閉構造、穹窿構造、密集裂隙構造、角礫巖筒等是池州地區主要的聚礦場所;文縣地區重、磁異??傮w均呈北東向展布,反映了結晶基底構造和斷裂構造特征,磁異常總體北東向正磁異常背景上疊加了以青陽、貴池為異常中心的局部500nT~780nT圈閉異常,與含礦建造和燕山期侵入巖(隱伏)花崗閃長斑巖、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玢巖體對應;當大理巖化、矽卡巖化和角巖化、石英巖化等疊加有硅化、黃鐵礦化、高嶺石化等熱液蝕變時,是成礦的有利地段[5]。
隴南地區目前地質找礦未來開發趨勢的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7公里~22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屬儲量預測可達1200萬噸,遠景儲量2000萬噸,屬超大型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占全國8%;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陜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采金基地。綜上所述,隴南地區地質找礦未來趨勢主要以橫亙西和、成縣、徽縣等為主、西和崖灣銻礦帶以及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同時伴隨著火山噴流和沉淀的影響,形成了火山噴流沉積成礦系統。由于隴南地區極其優越的成礦條件,加上酸性巖漿的侵入活動較為劇烈,因此可以根據中酸性巖漿成礦系統中進行找礦。根據以往地質勘查工作中先進的科學地質勘查技術顯示,在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沿斷裂帶經過存在多種放射性異常的現象,有隱伏鈾礦體的徑跡異常存在[6]。這就意味著,在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深部還存在規模較大的、未經開采的多金屬礦。
由于甘肅隴南地區地質勘查工作強度的不斷加大,對該地區礦產資源及地質找礦未來趨勢的分析也逐漸增加。甘肅隴南地區作為我國多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對地質特征及找礦潛力進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通過本文分析,為日后甘肅隴南地區地質勘查提供理論依據,以促進國家多金屬礦產資源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