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二0 二地質隊,四川 宜賓 644000)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金屬礦產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性日益凸顯,其是促進我國經濟快速以及平穩發展的資源保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金屬勘察找礦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為礦產資源開發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诖?,企業需要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對于找礦技術進行創新,使其可以更加契合目前市場發展情況,同時也為找礦工作的有序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于社會經濟發展而言,金屬礦產資源屬于非常重要的動力來源。在對其進行勘測時,也需要擬定合理的勘察計劃,遵循適度超前原則,即在計劃設計過程中需要具備超前意識,計劃內容需要超出目前發展情況10年~15 年,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金屬礦產資源的持續供給,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應用需求。在落實到實際應用中,需要滿足科學發展的應用思想,并且對于部門之間的工作內容進行協調,使擬定計劃中的內容可以按照預期有序地進行。另外,在計劃擬定前也需要對區域地質背景進行細致分析,采取合理找礦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從而為地質找礦技術的優化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
從目前已探明的數據信息可以了解到,我國金屬資源的豐富度較高,而且分布范圍非常廣泛。金屬資源作為水經濟發展所需的重要動力來源,在對其進行勘查時,需要遵循合理布局原則,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尋找一個平衡位置,從而擬定更加合理的勘查計劃。在實際應用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對國家目前的資源分布情況、人口分布情況、資源存儲量、建筑物布局等基礎資料進行采集,根據綜合分析結果來開展金屬礦產的勘查工作[1]。另外,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還需要擬定合理地勘查順序,例如,參考金屬礦產分布規律,將區域劃分為若干模塊,逐步完成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從而提升布局結果的準確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組原則外,在金屬礦產勘查工作中,還需要遵循可持續原則。金屬礦產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其總儲備量雖然可觀,但是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儲備量并沒有十分豐富,因此在勘查工作中,可以對國家目前的資源分布情況、人口分布情況、資源存儲量、建筑物布局等基礎資料進行采集,根據綜合分析結果來擬定勘查計劃[2]。而且在計劃制定的過程中,也需要滿足相應的探測要求,對于目前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好區分,在此基礎上對于工作領域進行拓寬,使地質勘察資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
2.1.1 信息技術的融入
在金屬礦產勘查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便是進行基礎數據的采集,這也是后續進行應用分析的基礎條件。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勘查工作的開展速度,并且具備了良好的傳輸性能,對于信息技術應用價值的提升也有著積極地意義。
從目前的開采情況來看,位于淺層的金屬礦產資源大部分都已經開采完畢,現在需要向著深層礦產進行發展,這對于現有的礦產勘查技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GPS 技術應用中,可以借助波譜儀對于測量過程中的光譜曲線進行分析,從而分析礦物的具體種類,隨后對于數據庫中的光譜圖形,明確具體的礦產分布情況。而信息技術在此過程中,起到了信息銜接的作用,用于信息的傳遞、存儲,這對于綜合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著積極地意義。
2.1.2 應用三場異常約束技術
“三場”是地、物、化三場,金屬礦隨著地殼運動而產生,所以周圍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我國大部分金屬礦都是淺礦勘察,但是資源逐步匱乏,需要開發深處的金屬礦,這具有較大的開采難度,需要對原本的找礦技術進行創新。在老礦山深部、覆蓋區域進行定位預測時,可以采用三場異常約束技術。在金屬礦開采過程中,為了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應詳細分析礦產資源的構成和分布,使開采效率最大化。分析礦產資源的物理和化學特征,根據其具體特征和相關的地質資料、環境條件等進行分析,明確地質構造和成礦之間的關聯性,然后根據這種關聯性進行找礦定位。同時借助現有的數據信息,還可以建立地層基礎模型,將傳統的二維圖形轉換為三維立體模型,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勘查結果的直觀性,有利于礦產分布情況的細致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找礦過程中,需要提前擬定好相應的勘測計劃,明確技術的應用流程,從而提升技術最終的應用效果。
2.1.3 綜合物探技術的應用
之前章節中已經提到,位于淺層的金屬礦產資源大部分都已經開采完畢,為了滿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向著深層礦產進行發展,位于深層的地質結構復雜程度較高,只是依靠某一種技術很難達到既定的應用效果,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會選擇綜合物探技術來完成勘查任務。在具體應用中,可以依托于信息技術建立找礦技術應用體系,在體系中會對目前應用效果良好、普及度較高的找礦技術進行記錄,對于找礦技術的應用工序、應用要點、質量管理要點、應用范圍等內容進行羅列,這也是后續選擇技術時的重要參考內容。在勘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做好前期基礎資料的采集工作,根據勘查資料分析結果來選擇恰當的找礦技術,組合兩種或多種勘查技術,對于不同地質環境中的資源分布情況進行了解,最后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對于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建立區域勘查模型,從而提高數據信息應用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為了確保找礦技術的應用效果,還需要做好設備方面的創新工作,這也是輔助勘查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第一,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對于市場中目前設備的應用情況進行了解,以數據的形式匯總到信息平臺中,信息平臺在接收到這些數據信息后,會借助大數據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和存儲,篩選出有效的數據信息,如最新的設備信息、找礦技術等。第二,對于這些內容進行分析,討論新技術、新設備的適用性,梳理操作方法、應用步驟、分析要求等,可以借助計算機仿真軟件,對于技術或設備的相關內容進行模擬操作,從而評估其有效性。第三,判斷其有效性后,除了進行采用外,還需要對相匹配的專業人才進行培訓,使其能夠熟練掌握技術設備的應用要點,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出技術設備的應用價值,提高找礦技術的應用效果。
為了配合找礦技術的順利應用,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制度方面的創新,在具體的 工作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對于制度內容的創新,以往的制度體系所存在最大問題便是內容完善度較低,尤其是在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涌入市場的背景下,原有制度的實用性也會降低,因此需要對原來制度中滯后的內容進行更換,并且對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使制度內容可以處于較為完整的狀態。②對于制度內容進行細化,在具體的找礦技術應用中,需要細化每一個環節的要求,并且對于責任歸屬問題進行明確,在出現較大的操作失誤時,可以根據責任劃分來追究責任,避免了責任推脫局面的出現。③以往數據采集期間,對于反饋意見的重視程度較低,因此在創新過程中,也需要對此進行創新,采集制度方面的反饋意見,對于采集到的意見進行梳理、整合,篩選出有效的數據信息,將其作為意見補充到制度當中,保持制度持續更新的狀態,以此來提高制度內容的適用性。
第一,適當提高勘查組織的選拔門檻,相較于以往內部選拔制度,在找礦技術創新的背景下,需要拓寬選拔途徑,從外界來引進此專業的技術人才。在年齡組成上,應逐漸傾向于青年人員,這部分人群的學習能力加強,可以在短時間內接納新的技術知識,這對于后續工作的開展也有著積極地作用。第二,對于現有隊伍成員也需要對培訓機制進行創新,相比于統籌培訓的方式,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推廣線上培訓,設置多個課題內容,組織人員可以自行選擇薄弱項進行補充。同時也會建立評測體系,對于多次評測不合格的人員進行處罰,而且也會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對于不滿足評估要求的人員進行替換,使其養成良好的危機意識,在工作中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從而為找礦技術創新提供技術人才支持。
綜上所述,在開展金屬礦產勘查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找礦技術的選擇工作,這也是確保我國金屬資源可以有序應用的前提條件。針對此類情況,需要迎合社會發展趨勢,不斷的進行勘查技術的創新,只有這樣才可以滿足礦產的應用需求,并且對于國家工業化經濟的有序發展奠定基礎。另外,在找礦技術創新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實踐驗證工作,利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對于新技術應用步驟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技術應用步驟的實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