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龍,彭澤貴,鄧永濤
(保山恒源鑫茂礦業有限公司,云南 保山 678000)
本區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Ⅶ)的保山微陸塊(Ⅶ-8),Ⅲ級大地構造單元屬保山-永德地塊(Ⅶ-8-3)的保山地塊(Ⅶ-8-3-1)。保山地塊總體顯現為穩定臺地特征,經歷了三個形成階段。寒武紀-志留紀穩定臺地形成階段,以穩定型淺海碎屑巖夾碳酸鹽巖為主;泥盆紀-早二疊世臺盆形成階段,沉積了穩定型淺海相碎屑巖、碳酸巖鹽建造,在石炭系-二疊系中發育基性火山巖,與前階段地層之間普遍為假整合;晚二疊世-晚三疊世邊緣前陸盆地形成階段,在保山-施甸前陸隆起帶大面積缺失晚二疊世和三疊紀沉積。
區域出露地層以古生界為主,零星出露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第四系地層[1]。
區內構造發育,主要表現為近南北向或者北北東向的線構造群,該方向的構造群控制著該地區的主要沉積變質、巖漿及礦產分布,次級斷裂及派生斷層則為該地區主要的控礦構造,該地區構造總體上表現為早期構造被晚期發育的北西向斷層錯斷。
巖漿巖主要有上石炭統臥牛寺組玄武巖及印支-燕山期基性侵入巖。侵入巖為輝綠巖、輝綠輝長巖體[2]。
本區地處保山-鎮康不連續重力低異常帶上,1/50萬重力測量反映,李家寨鉛鋅礦位于重力梯度帶上,總體屬重力低,特別是西邑南西側的保場一帶,重力為低異常帶,推測有隱伏巖體。
據1/20萬航磁資料,保山-鎮康地塊主體為近南北向的保山-勐興-鎮康航磁負異常區,沿地塊邊界斷裂帶多表現為較為單調的負磁場區,地塊內部受北東向勐波蘿河斷裂和南汀河斷裂影響,局部磁場特征多表現為北東向的排列,磁測異常正值部分與區域出露的上石炭統臥牛寺組玄武巖及香山組泥質灰巖相對應,礦區處于南北向的弱磁正異常。據航磁異常的地質解釋,在李家寨鉛鋅礦區的西側航磁表現為近等軸狀弱磁正異常,推斷有一隱伏的酸性巖體存在,其它強磁異常主要由基性火山巖引起;東側西邑-東山串珠弱小異常也有基性火山巖的因素。
本區屬魯圖-勐興鉛鋅銅金化探異常帶,1/20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異常顯示在該帶上主要有龍潭、魯圖、東山銅鉛鋅異常。魯圖異常呈近南北向條帶狀。異常以鉛、鋅、銀為主,伴有砷、金、銅異常。主要成礦元素鉛、鋅、銀吻合較好。異常經加密,主成礦元素Pb、Zn、Ag分解為南北兩異常,各元素異常套合較好,形態與區域化探異常基本一致,異常極大值Pb800×10-6、Zn1200×10-6。李家寨鉛鋅礦位于該異常帶,說明是礦致異常,顯示了極大的找礦潛力。
區內沉積巖層元素含量與巖性關系密切,石炭系香山組及泥盆系地層中,多元素(As、Bi、B、Be、Pb、Zn、Sn、Th、U、Zr、Mgo、CaO)含量普遍為高背景。經巖石測量主成礦元素Pb、Zn、Ag在下石炭統和泥盆系中上統何元寨組中含量偏高,其它地層中含量偏低,與土壤化探異常吻合,土壤化探異常基本都落在香山組、鋪門前組和何元寨組地層中。故認為鋪門前組、香山組和何元寨組是區內主要賦礦地層[3]。
真豐鉛鋅礦位于魯圖向斜西翼,總體表現為向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
出露地層由老至新為下志留系仁和橋組、中上志留統栗柴壩組、下泥盆統向陽寺組、中上統何元寨組;下石炭統香山組、鋪門前組;上石炭統丁家寨組、臥牛寺組;中下三疊統河灣街組、第四系[4]。
真豐礦段處于魯圖向斜北西翼,總體表現為向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魯圖向斜呈近北東向展布,核部地層為下石炭統鋪門前組、中下三疊統河灣街組、上石炭統丁家寨組,翼部地層為中-上泥盆統何元寨組、下泥盆統向陽寺組;西翼總體產狀往北西傾,傾角25°~35°,較平緩。
礦區內未見侵入巖出露。火山巖發育晚石炭世海相基性噴出巖,以致密狀、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安山玄武巖、凝灰巖為主,夾火山碎屑巖。
KT1礦體出露于礦區南部,為烏坑寨礦體的北延部分。主要產于F9構造破碎帶內,礦體地表出露長約500m,厚約1.11m~9.06m,礦體傾向93°~130°,傾角53°~57°,目前 由 1ZK1、3ZK1、7ZK1、0TC1、1TC1、3TC1、5TC1、7TC1、11TC1、4TC1、8TC1十一個工程控制,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脈狀產出,礦石以脈狀、浸染狀、角礫狀為主,金屬礦物主要見方鉛礦、閃鋅礦、少量黃銅礦、孔雀石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白云石、石英、方解石等。礦體真厚0.89m~7.51m;礦體平均品位Pb1.75%、Zn0.54%。
礦區礦石礦物種類較為簡單,主要為硫化物、碳酸鹽、硅酸鹽、氧化物等四大類,金屬礦物主要有閃鋅礦、方鉛礦、白鉛礦、硫銻鉛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方解石、重晶石、粘土礦物等。礦石具它形、半自形、自形晶粒狀結構,土狀、蜂巢狀、膠狀,次為浸染狀、脈狀、塊狀、星點狀構造[5-8]。
根據礦石的礦物成分,Pb主要以方鉛礦和白鉛礦的形式存在;Zn主要以閃鋅礦和異極礦的形式存在。Ag推測主要以輝銀礦(主)、自然銀(次)獨立礦物形式包裹在鉛礦物中,少量為類質同象賦存于鉛礦物中,故一般隨鉛的富集而富集。
礦區構造活動強烈,具多期次特征,斷層、層間破碎帶、節理、裂隙發育。礦體產于節理、裂隙發育及破碎的粉晶灰巖中,從施工的鉆孔中看出,巖層中節理、裂隙發育,巖石破碎地段,鉛鋅礦化較強,往往形成工業礦體。節理、裂隙是礦段主要的儲礦構造。一般認為含礦熱液在熱力驅動下沿斷裂系統向上運移,接近海底時由于壓力下降可能發生沸騰甚至水熱爆炸,使圍巖發生破裂和角礫巖化,同時還可能導致部分金屬卸載生成獨特的網格狀、脈狀礦(化)體。因此,初步認為礦區鉛鋅礦成因為層位+構造控制的中低溫型鉛鋅多金屬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