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偉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能源動力廠,山東 濟南 271104)
冶金機械設備如果維修不及時,將加劇內部組件的磨損與腐蝕速度,縮減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給正常的生產作業流程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諸多冶金企業將機械維修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旨在減少機械設備的故障損失,降低生產成本。
受到研發與設計技術局限性的影響,在機械設備設計生產過程中,部分冶金設備由于主要的性能參數與國際標準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導致機械設備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故障頻發。而技術人員在查找故障根源時,往往忽略了設計與研發等客觀因素,而無法準確查找到故障部位和產生故障的原因,這就使得機械設備在長時間不間斷的運轉過程中,內部組件的磨損率大幅提升,最終功能性喪失,給企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
對于新出廠的冶金機械設備來說,內部組件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保證正常的生產過程,但是,維修人員忽略了機械設備的磨合期,設備在投入使用后,即刻制訂了維修計劃,導致設備運轉頻繁出現異常狀況,反而增加了維修成本。此外,維修人員在查找機械設備的故障原因時,往往只做表面文章,只留意機械設備表面的一些工況信息或者內部組件的磨損情況,卻忽略了機械設備各種性能參數的檢測,這就導致維修不到位,故障隱患排除不徹底,給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造成不利影響。
冶金機械設備安裝是機械設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冶金機械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快,在面對新型設備時,技術人員往往無從下手,甚至對安裝圖紙不清不明,導致安裝過程錯誤頻出,嚴重影響了生產作業進度。此外,部分安裝人員由于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責任心不強,在安裝過程中,常常出現零件混淆或者零件丟失現象,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1]。
雖然冶金企業針對機械設備,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了崗位責任制,但是,由于管理人員對機械設備的工作性能與技術參數不甚了解,導致在制訂相關制度時,只是借助于使用說明,或者憑借多年的管理經驗,而并未做實地考察,使得相關的維修保養條款與機械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出現了嚴重不符的現象,基層維修人員沒有重要的參考依據,在維修時,極易出現人為失誤,影響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同時,部分冶金企業并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現場管理監督機制,對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損壞,常常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長時間下去,使機械設備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風險隱患。
機械設備維修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忽略了機械設備的一些小故障、小毛病,比如螺絲松動、灰塵清理不及時、潤滑油少量滴漏等,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予以處理,就會引發大事故、大問題,一旦設備出現系統性故障,再對其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維修成本,浪費了維修時間,而且維修成功率也大大降低,或者直接造成設備報廢。而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為了減少維修成本,在制訂維修計劃時,故障延長了維修周期,錯過了維修的最佳時間,也給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冶金機械設備的故障報警技術已日漸純熟,該技術能夠對機械設備的運行全過程進行全程無死角監控,一旦發生運行故障,故障報警系統將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號,而反饋給終端操作人員,操作人員根據具體的故障部位,能夠事先制訂針對性的維修方案,進而為排除故障隱患爭取了大量時間。比如設備內部零部件出現松動現象,報警系統能夠及時回傳故障信息,通過信息數據,系統操作人員可以精準確定故障部位,進而向維修人員發布維修指令,維修人員能夠迅速找到故障部位,及時對松動部位采取加固措施。再比如機體內潤滑油嚴重缺失,報警系統將故障類型及時反饋給操作人員,此時,操作人員可以根據油液的理化性能,提醒維修人員采取補液或者換液措施,既節省了維修時間,也節約了維修成本。
機械設備管理人員應當經常性的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查和監測,當發現機械設備在運轉過程中出現異常征兆,應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將故障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事前預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其一是加大日常維修力度,時刻保持機械設備能夠正常運轉。其二是利用檢測儀器,定期對機械設備的運行參數進行檢測,通過定期檢測、定時檢測、定點檢測的方式,對設備的每一個關鍵部位進行細致入微的檢查與故障測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其三是結合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各項技術參數制訂故障預防及維修方案,并在方案當中明確故障類型,明確故障排除方法。其四是根據設備的使用說明以工況信息,制訂詳細的定期維修保養計劃,在每次維修過后,保留完整的記錄,為日后維修提供精準的數據參考。
機械設備維修人員在日常維修過程中,常常出現維修不徹底的情況,導致設備故障無法及時排除,而錯過了最佳的維修時間,此時,維修人員可以采取事后補救的方法,在確定故障部位后,對機械設備進行徹底維修,以保證機械設備能夠正常運轉。這種事后補救的維修方法,極易給冶金企業增加維修成本,而且一旦徹底維修仍然無法排除故障隱患時,機械設備極有可能喪失功能性,而做報廢處理。因此,對于冶金企業來說,應當盡量減少事后維修頻次,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支出成本。
冶金企業應當結合現有機械設備的使用狀態,運轉狀態,建立健全設備維修機制,使維修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守。在維修制度中,應明確規定哪一套機械設備在什么時間需要維修保養,哪一套機械設備的哪些部位容易出現故障等,進一步細化維修制度條款,這樣,維修人員可以參照維修制度,針對性的采取維修策略,排除故障隱患。
此外,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維修人員,都應當定期參加企業組織的內部培訓,通過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專業技能水平以及個人職業素養,使其樹立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意識。同時,為了驗證培訓效果,冶金企業應當完善工作考核機制,并根據考核成績來確定維修人員的崗位職責,對考核成績不合格的人員根據企業的獎懲制度對其進行嚴肅處理[2]。
日常保養工作主要包括構件潤滑、清理灰塵、調校、換件等內容,由于冶金機械設備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受到作業環境的影響,極易出現組件老化或者磨損嚴重的情況,因此,維修人員結合機械設備內部組件的使用周期,制訂高效的日常保養計劃,盡量縮短保養周期。
同時,維修人員應當增加日常檢查頻次,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超載、超壓、超溫等情形,應當立即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以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此外,部分冶金機械設備對灰塵具有較強的吸附力,如果設備表面積聚的灰塵較多,這些灰塵極易滲透到機體內部,而給內部組件造成不利影響,加快磨損速度。針對這種情況,設備操作人員應當定期對設備的表面灰塵進行清理,始終保證設備表面清潔。
冶金機械設備的維修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維修人員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與精湛的專業維修技術,也需要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在日常管理工作當中,應不斷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工作經驗與方法,在提升管理效力的同時,有效降低機械設備的故障發生幾率,為冶金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