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萌
(河北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礦產資源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生成的重要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為了我國經濟能夠平穩、良性發展,也為了不給礦山地質環境造成危害與負面影響,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于礦產資源需求量較大,伴隨著這些年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更加緊迫,礦產開采量屢創新高,給礦山當地地質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給礦山周圍的人民的正常生活、生產帶去了較大阻礙,成為當下保護的重點及治理的難點。我國礦山地質環境較與以往有了諸多轉變,產生了一系列生態問題:首先,礦山山體地質被嚴重破壞,容易發生崩裂、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這給當地的人民帶去了安全隱患,使得當地居民對此事有著焦慮與擔憂;其次,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使得當地生態平衡被打破,水污染問題已經顯現出來,不管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污染,含水量也在逐年減少,不利于當地人民安全、便捷用水,周圍植被生長也因此受到干擾與影響;最后,地質周圍的空氣愈加渾濁,空氣中漂浮著大量顆粒與有害物質,這給當地的人民出行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著周圍人群的生命健康;最后,礦產資源的過渡開采,嚴重的破壞了當地的地質環境,造成了山體不完整、山體間有裂縫,極易引發火災災害。綜合來看,現下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情況不容樂觀。
面對礦山地質環境出現的隱患與負面影響,由我國國土資源部牽頭,地質局組織與承建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小組,在不斷對我國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勘測與調研的同時,也積極的籌劃和參與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各項工作中,就近幾年的作業和成果來看,已經改善了礦山地質環境,可以說是基本完成了保護與治理任務。隨著保護工作與治理工作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了出來,如礦山廢物處理不合理、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不全面、人才缺乏、監督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危害不大,但是都在無形中影響與阻礙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加強,不利于礦山地質環境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處理。就人才缺乏這一問題而言,如果沒有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參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就很容易拉低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水平,就算是采用先進方案與策略,也不能充分發揮其效果與作用,長遠來看,被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中拖后腿,不利于相關部門完美、出色完成上級交代下來的任務。此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缺乏足夠資金的問題,也需要引發強烈關注,畢竟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只要我國經濟存在、發展,必然需要開采礦山中的礦產資源,在支持資金不到位、不足夠的情況下,很容易增加保護與治理難度,應及時重視起來、引進資金。
面對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與保護、治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相關部門應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與保護治理的緊迫性,切實結合當地礦山開采狀況與環境問題現狀,進一步制定和落實合理、科學方案與計劃,使得礦山地質環境得以改善,從而圓滿完成上級交代下來的任務。
礦山開采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與積累廢渣、廢石與廢土,這些都屬于礦山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如不能合理被安置和處理,很容易破壞當地的地質環境,很容易發生壓占土地、破壞植被的現象,其中殘留的重金屬還存有污染周圍水資源的風險,因此,需要組織專人定期科學處理礦山廢棄物。想要達成科學處理礦山廢棄物的目的,可以酌情采用礦坑回填的辦法,該辦法是近幾年較為流行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廢棄礦石與砂石的合理配比進行回填,是一種有效降低礦山廢棄物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手段,確保了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也盡可能的節約了保護與治理資金,對于減少地質災害也有一定積極影響。
面對礦山地質環境遭破壞后的地質災害,如火災、滑坡、崩塌等災害,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理,如水資源治理中,可以引進先進的水處理設備,將污水進行多重過濾、凈化再進行排放,使得礦山周圍植被生長不受影響,使得周圍人民用手不受干擾,增強礦山地質環境自身修復能力,再加上大量樹木種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打造“綠色礦山”,整體降低礦山的地質災害發生率。
土地荒漠化也是礦山地質環境中較為顯著的一個問題,需要全面規劃與治理,這是一項長期工程,需從水資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面入手,整齊劃一的改善礦山整體地質環境,從而慢慢的恢復礦山生態生機,這是唯一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企業或者個人很容易站在利益角度考量問題,從而過度開采礦山資源,或是做出更多滿足利益且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這些人為因素都應加強管理,需引發重視。而在人為因素破壞地質環境背景下,則需要加快推進礦業地質環境保護制度建設,要取締落后制度與條例,補充與添加符合實情的制度和條例,還要積極達成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土資源部的合作、交流,切實發揮監督職能,并將其納入新的制度中,且匹配獎懲制度共同發揮效力,不斷約束企業與個人行為,對于舉報有功的行為給予物質及精神獎勵,對破壞礦山地質環境的錯誤行為,要追求企業與個人責任,并視情節嚴重性給予相應處罰。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斷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制度過程中,還要加強其貫徹與落實,只有落實到細節,才能充分發揮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礦山地質環境破壞行為。
全新視域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在面臨著改革與創新,為此,也需要打造一批高精尖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抓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問題,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相關部門,要成立培訓組織與部門,切實結合崗位需求、治理與保護要求進一步對內部人員進行培訓,除了要鞏固與增多他們的理論知識儲備,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還要針對個人道德、素質進行教育和提升,使得每一位參與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人才都能堅守底線與規則,不接受外界誘惑,堅定的開展各項保護、治理工作。為了加強人才培養力度與效果,相關部門還可落實一系列激勵措施,切實提升每位員工的上進心,從而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長期工程儲備充足的人員隊伍,也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發揮較好成效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的發展對于礦山地質保護與治理有著突出的貢獻,政府與礦山企業也就此達成共識,共同投入力量致力于新技術的研發,使得新技術早日出現與應用。可以邀請礦山治理方面的專家到礦山實地考察,明確新技術的研發方向后,與研發小組一起投入新技術的研發中。除了對礦山地質保護與治理的新技術進行研究外,還可對礦產資源的開采環節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研發出減少廢棄物、降低污染的新興技術,除了可以起到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作用外,對于礦山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有著較多益處。
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過程中,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這是相關部門完善礦山地質環境、實施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對強有力后盾。鑒于當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資金短缺現狀,政府可以考慮與一些企業達成共識,達到互惠互利,從企業手里收取資金,并為企業發展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增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資金投入。此外,還可通過社會募捐等形式來補充資金,去擴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宣傳,從而吸引各界人士、企業紛紛捐助,這也是增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資金的有效辦法之一。除了想方設法的增加投入資金外,還需要企業與相關管理部門養成節約資金意識,使得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將每筆支出款項落到明面、落到細節,從而加強財務管理水平,利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重要舉措得以相應和落實。
綜上所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這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付出較多的耐心與精力,需要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仔細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并落實保護與治理策略。同時,礦山企業也需要加強責任感,去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展開工作,還需研發與引進降低礦山地質環境污染與破壞的技術與設備,從而最大限度保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