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軍
(河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 承德 067000)
可持續發展理念讓我們認識到在經濟發展中以及社會發展中,需要用長遠眼光和宏觀視角來看待和布局發展計劃和要求,不能只關注當代人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毫無節制地開發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我們也要關注后代子孫的發展權益,保證發展的代際公平,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人類社會一步步地向前走。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工作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水文地質工作中對于地下水流向以及地下巖層的研究,能夠為相關項目設計提供數據參考。環境地質工作中針對人類活動對地層環境的影響的研究,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效參考[1]。
水文地質工作具有復雜性,且操作難度相對較大。隨著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以及對我國西南山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進行,水文地質工作難度也有所上升。在水文地質工作中,其需要有效把握地下水的流向以及地下水位的深度,掌握地下水位變化對地質穩定性的影響等。因為地下水位過高會增加對地質層的沖刷和腐蝕,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國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水文地質工作的主要開展領域也集中在南方地區,尤其是隨著“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水文地質工作更是受到了極大的關注[2]。
水文地質工作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參考,但是這一工作在南方地區的開展主要集中于地表水的水文地質調查,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地下水走向的調查。在北方地區,地表徑流資源相對較少,但是水文地質工作質量受限于市場需求矛盾,其對地下水的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水文地質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要求也相對較高,但是部分水文地質工作小組的成員素質難以滿足調查需要,先進技術和儀器在能力水平不足的工作人員手中也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無論是在建筑工程建設還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水文地質工作應該是一個持續性且連續的調查監管過程,需要加強施工后的監管,但是部分建筑工作忽視了這一問題,最終導致后續地下水位變化導致建筑物不規則沉降等嚴重質量問題。由此可見,我國水文地質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3]。
環境地質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相關,在長期以來忽視自然環境保護盲目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背景下,人類活動已經對環境地質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首先,我國南北跨緯度較大,東西跨經度較多,部分地區位于地殼活躍帶上,部分地區位于大陸架上,地質環境本身就相對比比較脆弱,人類活動對地殼的擾動容易破壞地殼內部的力量平衡。其次,我國地形地貌條件和氣候條件相對比較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類活動對環境地質的影響,例如空氣中的硫化物以及重金屬污染等會隨著降水以及地下水等進入到地質層內部,對地質層內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最后,人類建設活動等會增加地質層的不穩定性,增加水土流失以及地震等可能性。在環境地質工作中,缺乏對地質環境保護的正確認識,是造成這一現狀的最為關鍵的原因。長久以來,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往往都集中在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環境地質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并沒有得到重視,人們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選擇了忽視環境地質問題,這加劇了人類活動對環境地質的破壞和影響[4]。
(1)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廣度和深度,發揮其在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中的指導作用。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需要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的影響廣度和深度,深化相關工作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思想認知水平,發揮其在具體工作中的指導作用。相關部門可以組織集體學習,然后采用循序漸進地方式來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首先,在培訓過程中,培訓人員可以根據從業人員年齡層次和工作年限等,選擇相適應的培訓方式,保證培訓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針對年齡相對較大的工作人員,可以采用講解為主的方式;針對新入職的工作人員,則可以采用互聯網模式來吸引其注意力。選擇適當的培訓方式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工作人員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培訓中來。其次,在培訓中需要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教學,很多人都只知道可持續發展理念,但是其具體內容是什么,需要如何操作等則不甚了解。因此,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培訓過程中,要求培訓人員從可持續理念的基本要求以及內涵出發,重點討論“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當代人與后代子孫的可持續發展”“人、自然與發展之間的關系”三個部分:①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結合當前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我國多地發現野生動物群以及生態環境改善的現實,讓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人員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正常生態秩序的影響,從而在工作中需要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在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調查中更是需要秉承這一觀念,為工程建設提供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方略,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②當代人與后代子孫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結合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開采,聯系現實討論煤炭開采質量下降與之前過度開采無節制開采之間的聯系,循序漸進地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工作人員認識到有節制的可持續的發展的重要性;③人、自然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結合英國生態污染以及國內霧霾、沙塵暴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態自然災害增加的現實,幫助工作人員樹立長遠目光,關注到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對后代子孫發展權益的影響,繼而深化其心中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知和理解。最后,在培訓結束后還需要定期組織考核,可以采用線上考核的方式,持續有效地推進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人員頭腦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
(2)構建大數據平臺,協同推進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的開展。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中有許多交叉滲透的環節,如果重復調查不僅會增加時間成本,更是會增加調查工作的冗雜性。依托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相關部門可以構建大數據平臺,協同推進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的開展。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中,可以利用先進的探測儀器,然后通過寬帶數據連接,將現場調查的數據傳回到大數據系統中,經過大數據技術的分析與優化,可以為工作人員呈現更為直觀立體的數據參考。這樣一來,能夠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整體布局上來統籌相關工程設計和實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立足地區長遠發展效益,加強工作監督和環境保護。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水文地質工作與環境地質工作,還需要立足地區長遠發展效益,加強工作監督和環境保護。依托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調查數據的實時更新,這樣一來可以動態調整工程建設,掌握地下水位的變化規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在進行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中,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作用,不能只關注到眼前的經濟發展效益,而是要找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了保證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質量,還可以組建專門的監督團隊,對整個流程以及最終調查結果和方案進行監督和管理。
(4)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水資源開發和環境資源開發利用。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中,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和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樣需要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有節制有計劃有保留地開發和利用。首先,應該根據當地資源情況,合理評估資源開發利用后的影響,例如在南方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對于地表水的利用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是在陜西甘肅等北方缺水地區,地下水的過量開采便會導致地表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環境影響。其次,需要優先考慮資源的代際公平,不得采用代際壟斷的開發利用方式,尤其是在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的水資源開發和環境資源開發利用,能夠更好地維護好人、自然以及發展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
綜上所述,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我國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工作中的踐行效果并不理想。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實現人、自然以及發展三者之間動態平衡的重要路徑,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深化這一理念的影響廣度和深度,更需要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引入大數據技術等來統籌優化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為水資源利用與環境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優化方案參考。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