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詩 祁 超
([1]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2]陜西漢中市漢臺中學 陜西·漢中 723000)
近年來,CDIO 工程教育模式在國際教育領域取得了巨大成果,在我國各大高校實踐類課程教學中也得到了大力推廣和發展。CDIO 理念包括了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四部分,強調“做中學”和“基于項目式的學習”,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觀念,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在CDIO 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學內容循序漸進,逐層展開。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翻轉課堂、線上教學相結合的雙重模式;在實踐操作中,以實訓項目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在仿真運作中,以團體合作為主,提升協作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1]
為了應對新的經濟挑戰,服務國家高速發展的科技需求,響應“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高校人才培養形成了新工科理念,各學校大力開展實踐類課程建設,力爭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術人才。其中3D 打印作為一種全新的快速成型技術,完全顛覆了傳統加工制造行業減材制造的理念和模式,成為世界各國重點關注的實踐類課題。我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相關課程,并由高校逐步向中學普及。目前我國制造業人才缺口巨大,其中3D 打印應用型人才更是供不應求,這些應用型人才主要來自于各大高校,[2]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強3D 打印課程建設,是我國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舉措之一。
我國3D 打印教育起步相對較晚,普及范圍還停留在個別發達地區。在國際范圍內的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3]在理論研究向實際應用轉化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雖然一些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已經開始重視3D 打印,但大多都是掛靠在機械相關專業下,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指導。主要教學內容為三維建模軟件的使用和機械模具制造。教學形式單一,深入性不夠,缺乏創新轉化的內在動力。
評價模式依然采用傳統課堂的考勤成績和卷面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忽略了3D 打印教學創新實踐的特質。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等綜合性能力評價不到位。教師也無法根據評價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根據目前3D 打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CDIO 工程教育理念,該課程應將課堂教學與項目教學有機結合,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體會“做中學”的學習快樂。
結合3D 打印課程學習軌跡,我們將整個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三維軟件學習,3D 項目工程實訓和大學生3D 眾創空間運營。第一階段主要學習3ds max 軟件操作,以“學校沙盤模型設計”“畢業生文創禮物設計”“抗擊病毒,3D 打印口罩調節器設計”為教學項目,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軟件基本操作,能夠設計出結構合理,富有創意的三維模型,是CDIO 理念中構思(C)和設計(D)的體現。第二階段在大學生工程實訓中心完成,利用3D 打印機和各種加工工具,完成第一階段模型的打印實踐,要求學生了解3D 打印機工作原理,掌握聚合物成型工藝,熟悉零件的二次加工和組裝,是CDIO 理念中實現(I)的體現。第三階段在學校和教師的支持下成立大學生3D 眾創空間,邀請行業專家定期舉行行業新技術培訓講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相關比賽,探索3D 打印商業化模式,聯系校外企業進行模擬創業,挖掘3D打印商業價值,是CDIO理念中運作(O)的體現。

表1 小組評價量表
整個課程以項目為載體,每一階段都有對應的項目實例,學生分小組完成相應的項目,并在每一階段末期,進行成果展示,形成綜合性評價。課程設計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書面知識到實踐操作再到一體化項目,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操作中轉化知識。
結合CDIO 理念和3D 打印課程特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力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1)翻轉課堂。在3ds max 軟件學習階段,利用“雨課堂” 等教學平臺,以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課堂解決問題為主要學習模式。教師課前將教學資源制作成微課視頻,利用平臺下發給學生自主學習;課中交流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對學生自學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課后學生自主探究,查閱相關補充資料開闊視野。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項目驅動。在3D 打印工程實訓階段,學生分小組帶著任務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做中學”,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實訓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進行成果展示匯報,各小組根據匯報相互打分,進行綜合評價。這種教學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激發了其團隊合作意識。
(3)模擬運營。高校眾創空間是以高校優質資源為依托、以大學生參與為主體、專門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服務的綜合平臺,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平臺。[4]在這里對3D打印技術有共同興趣的同學可以聚會,社交,展開合作。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經營,舉行行業講座,參加專業比賽,甚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企業形成良性的商業合作,為以后畢業參加工作,建設我國3D 打印技術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CDIO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根據課程設計,我們應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
(1)軟件學習階段。軟件屬于基礎知識,通過填寫課前學習任務單,階段性上機測驗的方式即可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在課中交流答疑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重點講解。
(2)工程實訓階段。工程實訓以小組為單位,將最終成果向全班展示匯報。匯報時,采用匿名打分的方式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評價量如表1 所示。
量化評價標準以百分制比重計算,分別為微課學習任務能認真完成并自主實踐(5%)、自主學習階段能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10%)、課程實踐中能自主思考設計并動手實踐(10%)、能夠團結同學,小組成員分工協作(15%)、作品完成度高,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現實意義(30%)、演講展示表達流暢,邏輯清晰,能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30%)。
(3)模擬運營階段。眾創空間是在學校和教師的支持下由學生獨立運營的模擬社區,自由度相對較高,眾創空間關注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5]可以從學生的創新設計,參賽成果,專利成果,模擬創業的營收狀況等方面綜合評價。由于空間活動復雜,人員變動較大,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運營情況,防止不良事件發生。
以上三方面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以學生為評價主體,形成了多維立體式評價機制。
本文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重構了實踐類課程3D 打印的教學內容,構建了多維評價標準,解決了傳統3D 打印教學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工程素質。但是在實踐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國家滿意社會認可的高端人才,我們仍然還需要做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