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歷史的發(fā)展,總有一些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
2020年就是這樣一個關鍵時間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近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沖刺是咬緊牙關的時候,是屏息聚力的時候,是比拼意志的時候。
那么,習近平心中的“全面小康”什么樣?怎樣建成“全面小康”?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小康”這個概念,就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tài)。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fā)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fā)展實際,也容易得到最廣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這是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次年10月29日,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總書記進一步厘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fā)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fā)展的平衡性、協(xié)調性、可持續(xù)性。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fā)展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即使最后宣布實現了,也無法得到人民群眾和國際社會認可。
同時,他還曾反復在公開場合提到,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并稱,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qū)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其次,如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2015年10月29日,《以新的發(fā)展理念引領發(fā)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報告中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仍然要把發(fā)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使發(fā)展達到一個新水平。發(fā)展是硬道理的戰(zhàn)略思想要堅定不移堅持,同時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持以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同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xié)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軍,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領導干部要勇于擔當,人民群眾要增強主人翁意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擰成一股繩,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斗志、扎實的努力投身新的歷史進軍,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最后,要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張家口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稱,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做好這項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準”這盤棋,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產業(yè)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強化作風建設,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2019年3月7日,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總書記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體力量——億萬勞動群眾寄予厚望,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表示,希望我國廣大勞動群眾以勞動模范為榜樣,愛崗敬業(yè)、勤奮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不斷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