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曉暉 黃莎


農村穩天下安,農業興基礎牢,農民富國家盛。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他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過去的一年,鄉村振興戰略鼓足風帆,廣袤金色田野灑滿希望。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鄉村畫卷,正在華夏大地上徐徐展開。
作為農業大省和農業人口大省的河南,農村經濟形勢的發展備受關注,如何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產業興旺、人才培養等方面建言獻策,在中原大地上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鄉村振興之重點:產業振興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洛陽市洛寧縣上宋窯村有300畝丹參種植基地,丹參種植已成為村里最大的產業。據駐村第一書記韓廣三介紹,2019年每畝平均收益在2000元到2700元之間,貧困戶單這一項每年人均增收就達到了1300元,家庭年純收入就增加了5000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興旺,才能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持續有力的保障。河南省人大代表師鵬飛建議,要發揮農村當地優勢,發掘好的產業,形成致富長效機制。繼續結合當地傳統的優勢、產業去帶動更多人參與進來,形成長效機制。
“不僅要好的政策支撐,還要落實好責任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河南省政協委員李國臣說:“政府出臺很多政策,需要加大監督,真正能夠把鄉村經濟振興起來,真正能實現永久脫貧。”
河南省政協委員沈釗昌表示,鄉村振興要在吸引老鄉回鄉投資創業方面出臺更多的政策,加快鄉村建設的發展,出臺鄉村振興系列獎勵辦法,激勵在外河南老鄉回鄉創業。
河南省人大代表原連莊說,脫貧致富振興鄉村,用產業帶動老百姓致富,要讓老百姓看到希望,先從扶志開始,跟老百姓要講一些技術、找一些對口的產業,每一個村要有自己適合的特殊產業。
鄉村振興之關鍵:人才振興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 1月9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省政協主席劉偉參加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農林科技界別聯組討論時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要堅持政策推動、鄉情感動、項目帶動,搭好成才平臺、優化人才環境,讓愿意留鄉發展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回鄉創業的人更有信心,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氛圍。要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領頭雁”的作用,把支部帶強、把支書帶優、把黨員帶好,探索完善抓黨建促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圍繞“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人才培養”主題,1月9日下午,河南省政協開展了一場無會場的網絡議政。
河南省政協委員連建偉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最重要的是人才支撐,對農村帶頭人的培養與選擇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對村民的農業科技知識的培訓很重要,同時,還要強化對農村青年人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培養。
河南省政協委員郭天財建議,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農業強省目標培養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三農”人才,同時,讓免費農科生通過基層鍛煉,增長實踐經驗和才干,進而引導和鼓勵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到農村創業就業,切實解決當前基層農技人員匱乏、農村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的問題。
河南省政協委員石聚領表示,鄉村振興核心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基礎是人才振興。河南是糧食大省,也是食品工業大省,更是食品制造業大省,有巨大的技術人才需求。建議河南要圍繞職業教育,打造全國最大、最強的鄉村振興大學,實現“彎道超車”,搶占鄉村振興發展核心人才培養高地。
鄉村振興,蘊藏在每個代表委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河南省政協委員秦倩提出,青年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建設者,要以培育本土人才興鄉、服務在外人才返鄉、動員社會人才下鄉為重點,大力培養、凝聚、舉薦一批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的青年人才。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2013年以來,河南年均減貧110萬人,這意味著平均每分鐘減貧2人。2019年,已實現68.7萬人脫貧、1169個貧困村退出,占年度計劃的105.7%、116.9%。最后一批14個貧困縣已完成市級初審,有望如期摘帽。
唱響鄉村振興最美旋律,河南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