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星 丁鑫鑫 何松澤
不久前,俄羅斯調整其關于核武器動用的使用條件,似乎讓停留在“發射架”的核彈產生不小的震動。面對當下國際環境的日益嚴峻,俄羅斯的周邊安全不斷受到挑戰,而對核武器動用的紅線調整更像是在對主權的宣示。
俄自身戰略核力量主要由戰略導彈部隊、海基戰略核力量、空基戰略核力量等組成。確保戰略核力量的編成、戰斗和動員準備狀態,能在任何形勢下對任何侵略者造成巨大威懾,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核戰略的重中之重。
俄羅斯陸基核武器
隨著俄羅斯更新陳舊的核武庫,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陸基核力量形成了以白楊-M、亞爾斯、薩爾馬特等為核心陸基戰略核打擊力量。這些洲際彈道導彈正成為俄羅斯目前打造的陸基戰略核力量,也是俄羅斯構建新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白楊-M洲際導彈作為俄羅斯陸基戰略核力量的核心之一,俄羅斯軍方表示,白楊-M導彈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行技術性能,比國外同類型導彈先進5~6年時間,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防空武器無法將其擊落,甚至美國也承認白楊-M導彈大大降低了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的效果,從而使他們的計劃產生了混亂。能讓美國感到聞風喪膽更得益于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優異性能。
動力裝置。白楊-M導彈推進系統的顯著特點是,各級發動機的直徑均比SS-25導彈發動機大和采用了新的推力矢量控制方式。白楊-M導彈的一子級、二子級、三子級發動機的直徑分別從1.80米、1.55米、1.34米增加到1.86米、1.61米、1.58米,從而增加了推進劑的裝藥空間。
制導與控制。白楊-M導彈采用了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其飛行彈道已不是普通的慣性彈道,在飛行過程中可機動滑翔,從而多次改變彈道高度。在導彈的末段推進與控制系統中,包括4個互通的燃氣發生器。每個燃氣發生器可由發動機按照預設的程序帶動旋轉,以改變控制力的方向,并實現機動變軌,使得白楊-M導彈的命中精度至少比SS-25導彈提高近1倍。
彈頭。白楊-M導彈是單彈頭導彈,但是它具有改裝成可帶3~4個分導式多彈頭導彈的能力,突防能力很強。同時在彈頭采取抗核加固技術,為防止敵在國家導彈防御中使用核彈頭進行攔截,白楊-M導彈彈頭采用了多層殼體結構,不僅提高了彈頭的結構強度,有效防止在非直接撞擊條件下核爆炸效應對其產生的殼體熔化、燒毀、斷裂等。
亞爾斯洲際導彈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是俄羅斯新一代可攜帶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該系統射程1萬千米,可裝備3個分導核彈頭。亞爾斯使用的機動平臺,可使其在遍布俄羅斯境內的大森林里隱蔽發射,并快速脫離。戰場生存力與打擊力都非??捎^。
同時為滿足俄羅斯日益增長的核力量需求,在亞爾斯的基礎上誕生了亞爾斯-M。亞爾斯-M又稱邊界,是亞爾斯導彈的升級版,導彈長約12米,彈徑約2米,起飛重量約36噸,與亞爾斯導彈相比體積小近一半,起飛重量少約10噸,目前,邊界導彈具體戰術技術性能尚未披露,估計最大射程1.1萬千米,重約80噸,至少配備4枚分導式核彈頭。此外,邊界導彈可快速發射,其助推階段不超過10分鐘,北約在歐洲部署的地面設施甚至來不及定位其彈頭發射。
薩爾馬特洲際導彈 RS-28導彈(俄編號PC-26,代號薩爾馬特;北約代號撒旦-2型)是俄羅斯正在研發的戰略武器,2015年開始投放實驗,于2017年12月進行首次發射試驗,計劃在2020年進入量產,并于2021年取代蘇聯時代的部隊長官洲際彈道導彈(北約代號撒旦)。俄方稱,薩爾馬特是一種雙重用途戰略導彈,具有針對美國和西歐的不同設計方案,能有效突破美全球導彈防御系統威脅,俄羅斯在薩爾馬特導彈上應用了諸多高新技術。
液體導彈“力量大”,攜帶更多核彈頭。俄羅斯現役固體洲際導彈,最多只能攜載6個3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而液體導彈最少可以攜載10個90萬噸TNT當量分導式核彈頭,運載能力比固體導彈強四、五倍,投擲能力越強,意味著越強的毀滅力和威懾力,對于俄羅斯而言,液體導彈自然不可替代。
采用高超聲速彈頭,快速打擊遠程目標。薩爾馬特與傳統彈道導彈不同,將采用新式的“高超聲速彈頭”,可攜載正在研發的3枚Yu-71或24枚Yu-74高超聲速武器,Yu-71/Yu-74彈頭均可攜載核或常規彈頭,配備主動/被動電子對抗裝置;采用大范圍機動彈道,可進入亞軌道飛行。這種末段飛行方式既可是無動力滑翔,也可是有動力巡航,能摧毀1.5萬千米范圍內的任何目標,最高飛行速度達到7千米/秒,可避過雷達追蹤,較之傳統的彈道式再入方式,攔截難度更大,快速打擊敵方關鍵目標。
薩爾馬特在2025年—2030年左右研制完成并裝備后,將成為固定發射井式導彈的核心主力,與俄羅斯現役的RS-24亞爾斯、SS-27白楊-M以及匕首,構成俄羅斯未來幾十年強大的陸基遠程戰略核打擊體系。同時,薩爾馬特的服役,將意味著俄羅斯新一代高超聲速作戰力量的形成,屆時俄羅斯將與美國并列,率先進入高超聲速武器時代。這將使現役的防空反導防御系統徹底破產,將牢固確立俄羅斯導彈的可靠威懾力。
?;宋淦?/p>
作為俄羅斯“三位一體”核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宋淦饕恢痹诙砹_斯核戰略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美加速研發應用于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的高超聲速導彈以及B-21隱形轟炸機的飛速進展,俄羅斯面臨更加嚴峻的核武器形勢,升級海基核武庫勢在必行。
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水下航行器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防御縱深,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優質港口的極度稀缺。為在提升俄?;宋淦鞔驌裟芰妥鲬鹚降耐瑫r,最大程度降低軍港壓力,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水下航行器應運而生,有效地提升了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
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水下航行器是俄羅斯的“殺手锏”武器,直徑達2米,長度24米,可攜帶大當量核彈頭,最大航行深度可達1000米,隱身性能優異。憑借其在水下武器領域無與倫比的高速度、遠航程和極佳的自主性等技術優勢,波塞冬成功搶占核魚雷這一戰略高地。
通過“超空泡技術”,波塞冬可以將速度提升到200千米/小時,在面對攔截時可在短時間內快速突破敵方防線,完成核打擊任務。先進的發動機技術賦予了波塞冬長達數年的運行時間和近1萬千米的超遠射程,真正突破了作戰地域的限制。除此之外,波塞冬還具有極佳的自主性。俄海軍可在遠離打擊區域的大陸架釋放波塞冬,之后波塞冬即可遵循指令前往作戰區域或者按需求返回基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載具的依賴性并有效拉開了雙方交戰距離,進一步降低發動打擊的危險系數。
波塞冬核動力水下無人航行器強大的運載能力使其打擊效果遠超常規魚雷,可搭載2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在目標海域造成毀滅性污染,并掀起300英尺放射性巨浪,使打擊區域陷入海底。與此同時,波塞冬極佳的突防水平賦予其打擊重點防御目標和水上機動目標的能力?,F階段服役的反潛反魚雷系統在有效防御距離以外難以發現波塞冬航行器,接近打擊目標之后波塞冬又可以短時間內提速,突破最后防線,對航母造成了極大威脅,因此又被稱為“航母殺手”。
水下核武庫——北風之神-A型核潛艇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無論面對多大困難都要堅持建設戰略導彈核潛艇,足以看出其不可取代的戰略意義和無與倫比的核威懾能力。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是俄羅斯第四代戰略核潛艇,接替上一代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加入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目前已經有4艘正式服役。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全艦設備部件完全由俄羅斯獨立生產,達到了百分之百國產化,其正式加入北方艦隊標志著俄羅斯艦艇制造業步入新時代。
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艇長達170米,寬13米,高10.5米,排水量1.7萬噸。自北風之神級首艇開工建造以來已經有24年之久,弗拉基米爾大公號作為955A型核潛艇與上一代955型核潛艇相比,多方面做出了升級改造。
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具有極強的核威懾能力與核打擊效能。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憑借其超長的續航能力,為俄羅斯海軍恢復核潛艇遠洋巡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按計劃,俄核潛艇將駛入南半球海域,靠近各大洲近岸海域,進行全球巡航。與此同時,俄955A型戰略導彈核潛艇首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的打擊火力也不容小覷,其頂部有16座D-30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筒,可發射布拉瓦潛射導彈。該導彈可攜帶6個分導核彈頭,射程超過8000千米,顯著提升俄海基核武器打擊效能。
作為俄“三位一體”核打擊的關鍵一環,海基核力量在俄國防體系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北風之神-A級戰略核潛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的服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俄北方艦隊的核威懾能力,進一步提升其在北極地區的話語權。在北冰洋海域中,核潛艇的戰略意義不可小覷。自冷戰時期以來,美蘇雙方核潛艇就長期游弋在北冰洋海域,搶占北極水下軍事制高點。蘇聯解體后,俄海軍實力雖然有所下滑,但對北極地區的重視程度絲毫沒有降低。第四代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有利于俄海軍在北冰洋遂行重要戰略任務。
俄羅斯空基力量
俄羅斯戰略轟炸機作為其“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中空基力量的核心組成部分,肩負著戰略威懾的職能使命,其同時也是“北極熊”展現其軍事戰略力量的重要媒介。相較于陸基與海基的威懾方式,戰略轟炸機造成的壓迫力或許更勝一籌。
俄羅斯至今仍在服役的空中死神梯隊主要由圖-22M3、圖-95MS和圖-160M戰略轟炸機組成。而目前俄軍正在開發一款可媲美B-2的新型轟炸機——PAK-DA隱形轟炸機,或將在未來某一天它將加入俄戰略轟炸機的隊伍。
圖-22M轟炸機被譽為“逆火”而飛的空中死神。圖-22M轟炸機是由原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現為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研制,盡管名字中含有圖-22,但被北約冠以“逆火”之名的圖-22M轟炸機卻與其大相徑庭。
性能良好,效果超群?!澳婊稹鞭Z炸機是一款超聲速、可變機翼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由于具備超聲速飛行能力又采用可變機翼設計,結合對海上目標偵查、電子作戰能力與海軍艦艇的搭配,進一步強化俄以反艦導彈攻擊美軍航空母艦戰斗群的戰術,這也是圖-22M3仍為俄軍轟炸機部隊的主力之一的重要原因。
更新換代,或迎新生。俄近年來一直注重高超聲速武器的研發,圖-22M3M轟炸機就是在這一理念誕生的產物。在試飛過程中,圖-22M3M表現出強大的穩定性以及高超聲速性,其速度最大能夠達到馬赫數2.3,同時其航程最遠能夠達到7000~12000千米,作戰半徑達到2400千米以上,對俄方來說,這樣的一款戰機就是突破敵方防守的利器。
配備匕首,如虎添翼。俄方將在圖-22M3戰機上搭載自己的新型高超聲速導彈——Kh-47匕首。匕首本身的速度最大能夠達到馬赫數10,已經遠遠超過很多其它類型的導彈甚至是反導導彈,且它最遠能夠發射到2000千米外的地方。這一組合無疑將成為俄軍空基力量的巨大底牌。
從圖-160到圖-160M,“白天鵝”再次“振翅而飛”。圖-160戰略轟炸機作為俄空基戰略核威懾“三駕馬車”的頭號馬車,盡管某些性能上無法與美B-2戰略轟炸機抗衡,但其部分性能依舊具有優勢。然而,圖-160M的投產在繼承圖-160優勢的基礎上,配備全新的航空電子設備、無線通信設備以及現代化的武器設備,大幅提升其飛行能力、作戰能力等性能。
結合局勢,應“運”而生。通過翼身融合體設計的嘗試、4具NH-32渦扇發動機的裝配,加之武器艙配置的革新,圖-160系列實現航程遠、武器載荷大等特性。而改進版的圖-160M達到既可遠赴海外、又能實施核打擊,滿足俄以本土為核心,兼顧地區熱點區域的防御配置。
系統升級,性能更佳。據俄羅斯圖波列夫公司發布消息稱,改進型圖-160M戰略轟炸機在喀山航空生產集團機場完成首次試飛。俄國防部副部長克里沃魯奇科此前曾表示,改進型“白天鵝”圖-160M2轟炸機將于2021年交付俄空天軍。俄專家表示,改進型圖-160M轟炸機對原有的導航設備、機載通信系統等都進行了相應升級。
為“核”而生——“老驥伏櫪”的“熊”式轟炸機。相比于同時期的轟炸機,圖-95堪稱轟炸機界的老將。事實上,圖-95除用作戰略轟炸機之外,還可執行電子偵察、海上巡邏反潛和通信中繼等任務,而至今約有100余架活躍在俄軍蒼穹之下。
事實上,圖-95本身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升級革新,如改型后的圖-95MS,這也是圖-95系列最為活躍的戰略轟炸機。而更為引人注目的則是俄空軍不斷測試研發的圖-95MSM。不久前,據俄塔斯社報道稱,經過深度改進后的圖-95MSM轟炸機于2020年8月22日在塔甘羅格機場成功首飛,這標志此次深度改進已經獲得初步成功。據俄軍方透露,預計改進后的圖-95MSM轟炸機將會服役到2040年以后。
而此次升級中,改進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發動機進行升級;現役圖-95MS所使用的NK-12渦槳發動機后勤保養非常困難,故圖-95MSM換裝進一步優化的NK-12MPM,同時配合使用全新的AV-60T共軸反轉螺旋槳,極大改善飛機起飛性能。
二是對航電和武器系統進行升級。此次更新中,圖-95MSM在翼下增加了4個雙聯裝武器掛架,使得外掛導彈數量由4枚增加到了8枚。同時圖-95MSM還換裝全新的Novella-NV1.021相控陣火控雷達、顯示設備和飛控系統。其自衛防御系統也進行了更新,可謂整個機載電子設備脫胎換骨。
俄羅斯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俄羅斯PAK-DA戰略轟炸機是俄自主研發的一款隱形轟炸機。PAK-DA本身具備執行戰略打擊任務和戰術打擊任務的雙重能力,既可攜帶裝備有核彈頭的戰略巡航導彈,對目標實施核打擊,同時也可使用常規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點穴式”打擊。相比于俄現有的空基戰略轟炸機的“三駕馬車”,PAK-DA在多方面性能更優。
載荷力提升,攜帶武器多樣。報道稱,相較于圖-160,俄最新的隱身遠程轟炸機PAKDA的作戰載荷將得到較大提升。PAKDA的作戰武器除常規以及核武器外,還將裝備空空導彈以及高超聲速武器。
隱形性能更佳。美俄兩國的未來型轟炸機設計的最重要特性就是隱形。據俄《消息報》報道,俄最新型的PAKDA隱身遠程轟炸機應于2027年投入量產。該機將于2023年4月進行初步測試,2026年2月展開國家測試。這款最新轟炸機將使用隱身技術,采取飛翼式布局,可有效躲避敵方雷達探測。
續航能力更強。俄羅斯圖波列夫公司與聯合發動機制造廠于2018年6月簽訂一份合同,根據該合同將為俄未來轟炸機研制推力為23噸的發動機。該款新型發動機將確保飛翼式布局的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續航時間不低于30小時,保障轟炸機的長時間續航能力。
目前,美、俄等大國都在加緊發展未來型戰略轟炸機,提升軍事硬實力,爭奪戰略威懾制高點。未來各國都將對戰略轟炸機進一步改進升級,從而提升轟炸機技戰術能力,更好擔負起戰略威懾任務。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擁核數量極多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地位不言而喻。面對當前北約不斷東擴,俄美條約不斷崩裂,俄羅斯的安全感不斷被消磨。當下俄核武器的禁錮不斷被沖擊,但相信相關諸國仍會在沖突與矛盾中尋找到平衡點,“磕磕絆絆”地走向未來。
責任編輯:張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