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驪吉



10月,好萊塢電影業依然籠罩在疫情的陰云下,《信條》在歐美市場的票房未能達到預期,“黑寡婦”和“007”都無法赴約,瀕臨倒閉的北美院線只等來了一大批電影撤檔的消息。一片愁云慘淡中,迪士尼公主片《花木蘭》“另辟蹊徑”收獲的成果格外醒目—這部電影在美國等地區跳過院線上映,直接上線迪士尼官方流媒體平臺“迪士尼+”,以29.99美元的價格對用戶提供付費點播。
根據第三方公司的數據,“迪士尼+”近一兩個月來下載量激增,29%的“迪士尼+”的用戶在《花木蘭》上線的第一周付費觀看了這部電影,而這部電影目前在流媒體平臺上的2.6億美元收入已經超過了《信條》在北美院線的票房。有人質疑這并非官方數據,但考慮到迪士尼在自家流媒體平臺上的收入無需與院線分賬,再加上被《花木蘭》吸引來的新用戶等“無形收益”,《花木蘭》上線“迪士尼+”依然被認為是個非常成功的嘗試。
“好萊塢電影的發行模式可能會發生永久的改變。”疫情蔓延之初就有不少電影人提出這樣的警告,這個冬天北美院線“無片可放”的殘酷現實驗證了這一點,而好萊塢電影直接上線流媒體平臺也成為越來越被業界理解的選擇。
受到疫情影響的也不只有電影院,百老匯同樣宣布要關門到2021年。《花木蘭》從北美院線撤檔之前,百老匯現象級音樂劇《漢密爾頓》的官方電影上線了“迪士尼+”,迪士尼為購買這部曾攬獲托尼獎、格萊美獎、普利策獎等重量級獎項的音樂劇花費了7000多萬美元的版權費,原計劃于2021年放在院線上映,改為上線流媒體平臺后仍然收獲了熱烈反響。電影版《漢密爾頓》在“迪士尼+”上的播放量超過《冰雪奇緣》等迪士尼熱門公主片,在影評網站上的評分則直沖年度第一。
迪士尼公主與百老匯音樂劇在流媒體平臺上的相遇,雖然有疫情影響的因素,但“迪士尼+”的各種探索的確開拓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今年年底,無論是和《花木蘭》一樣打算跳過北美院線的皮克斯動畫新片《心靈奇旅》,還是“漫威電影宇宙”的首部角色衍生劇《旺達與幻視》,想必都將為“迪士尼+”吸引更多關注的視線。未來這個嶄新的舞臺將如何進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