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政文(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副主任醫師)
30歲稱“而立之年”,正是一個人干事業的鼎盛時期,人們常用“年富力強”四個字來概括,但有的人怎么就與“衰老”搭上界了呢?請聽筆者為你細細道來。
都說年齡是人衰老的重要表征,從年齡來看,大致有三個“變速檔”,每一次的轉變都讓人的變化更加清晰,老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而且,有時候“衰老”從人進入鼎盛期就開始了。
醫學界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體在走向衰老的進程中有3個“變速檔”,第一檔就在35歲左右,體內的細胞數和細胞內水分開始不斷減少,健康從巔峰轉向下坡,成為衰老的第一個轉折點。主要變化與保健要點有:
1大腦血液循環減慢,血流量減少,腦內神經細胞數量逐步減少,進而累及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2心臟的心室壁和心瓣膜會逐漸增厚,心臟傳導系統也會走向衰老。
3肺活量開始緩慢下降。
4肌肉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然后逐漸降低,導致機體代謝速率減緩。
5骨量從35歲起開始流失。
究其癥結在于30來歲的人大多處于家庭負擔重、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復雜的狀態,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身心健康,并與體內蛋白質的變化互為因果關系。加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增加了諸多老年病臨身的風險,這也是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越來越多地早發于中青年人群的奧秘所在。換言之,積極設法減輕身心壓力,消除疲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當為刻不容緩的保健舉措。
到了55歲,各項人體機能都開始衰退,又臨近退休前的工作壓力,內外因素共同導致衰老提速。主要變化與保健要點是:
1心臟每搏輸出量(指一次心搏,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較20歲時減少30%~40%,心臟傳導系統持續衰老,易導致機體供血不足和代償失調等問題出現。
2口腔、食道、胃腸功能逐漸衰退,胰腺細胞萎縮,消化酶分泌減少與活性減退,引起消化功能下降,發生胃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大。
3各種激素水平及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血壓、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半胱氨酸等健康指標容易上升,表明內分泌器官開始衰老。
4體內T淋巴細胞總數不斷減少,免疫功能降低,患上細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幾率增大。
5對自身健康的擔憂和不安全感增加,情緒不穩、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頻發。
面對上述問題,除了在醫生指導下糾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嗜好外,積極進行“三高癥”等慢性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第三個衰老“變速檔”約在75歲左右,人體各項機能都駛入了衰老的“快車道”,諸如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以及認知和心理都出現明顯變化。如腦細胞數量及突觸連接減少,腦血流量減小,記憶力下降,易疲勞,對外界反應遲鈍;心室壁增厚,外周動脈硬化,引起臟器缺血;呼吸肌力量減退、氣道阻力增加、肺通氣及換氣功能減退,纖毛運動減弱,排痰能力下降,易與慢性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結緣;腎動脈硬化導致腎血流量減小,腎功能減退,夜尿增多,男性易患上前列腺肥大,女性多會出現尿失禁癥狀;心理方面則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保守、多疑、急躁、自卑等性格障礙及空巢綜合征等心理問題。此時期注意合理營養,適度運動,積極治療老年病,加強家人的親情關懷,對于延年益壽,提升晚年生活質量大有助益。
對于不可避免的衰老變化,最佳的選擇是運動,運動場便成了當仁不讓的抗衰第一戰場。運動醫學專家通過大量調查與研究發現,勤上運動場的人肌肉含量和力量都沒有隨衰老而丟失,身體脂肪和膽固醇水平沒有增加,且免疫系統和年輕人一樣強健,男性的睪酮水平更高。此外,預示長壽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長度都有增加,效益喜人。
運動形形色色,可分為耐力運動、力量運動、平衡運動和靈活運動等四個基本類型。耐力運動又叫有氧運動,能增強呼吸和心率,有利于心、肺及循環系統健康,能使你的日常活動更輕松,如健走、慢跑、跳舞、游泳、滑雪、騎車等。力量運動也叫阻力訓練,能增強肌肉,使你更強壯,如舉重、使用阻力帶鍛煉、引體向上等。平衡運動能預防摔倒,如單腳站立、踮腳行走、打太極拳等。靈活運動能伸展肌肉,有利于身體更柔軟敏捷,使你在日常活動中更加行動自如,如小腿拉伸、瑜伽等。
建議不要局限于一種運動類型,應四類并舉,交替進行,既可增強趣味性,又能減少受傷,提高安全度。
吃好三餐在抗衰老中的重要性不亞于運動。要訣是堅守四字真言“平衡膳食”,即食物品種多樣,營養均衡,不偏食、挑食、暴食、貪食,盡量采用健康的飲食模式,少吃或遠離不健康的食物。
從飲食模式看,最有益于抗衰老的當數以蔬菜、水果、魚類、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模式。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能調節人體腸道微生物情況,降低衰弱風險,改善認知功能,減少炎癥反應,有助于健康長壽。
從飲食成分看,抗氧化物、歐米伽3脂肪酸、膳食纖維等的抗衰老效果獨到。能提供這些成分的食物有新鮮蔬果、菌藻類(擅長控制“三高”和預防癌癥)、蝦蟹貝類、深海魚、粗糧(能預防便秘)、豆類(能減少高血脂、脂肪肝的發生風險)等。肉類中的蛋白質可防止肌肉萎縮、骨質疏松和內臟功能減退等,但因其脂肪也多,要限量,或可用奶、蛋、豆類等頂替部分。雜糧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營養物質,薯類有利于控制血糖、保護心血管、預防“三高”和癌癥,可多用雜糧和薯類取代精米白面作主食。
另外,不少食物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如豌豆(有助于減緩細胞衰老進程)、核桃(可降低罹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豆腐、蕎麥、胡蘿卜、螺螄(可預防貧血)、椰子(可減緩大腦衰老)、葡萄、石榴等,應在日常飲食中占有足夠的份額。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再次確認了“少眠催人老”的事實,經挑選的11名健壯受試者經過6夜輾轉反側難眠之后,竟然出現了老態龍鐘的神色。進一步測試表明,他們體內因承受壓力而分泌的激素增多,制造胰島素的“機器”也發生了故障,到了必需“修理”的地步,這些正是老化的現象。日本專家的實驗表明,一個人在一天中缺覺4小時,其反應力下降45%。加拿大一位教授的調查更有趣:春天少睡1小時交通事故增加7%,秋季多睡1個小時交通事故減少7%。這些都說明了睡眠在抗衰老中的作用無可替代。
別做“夜貓子”專家注意到,每天凌晨1~3時是皮膚代謝的高峰期,皮膚細胞“以新換舊”的速度為清醒狀態時的8倍,又稱為美容睡眠期,錯過這個階段皮膚所受損失之大不言而喻。
要睡夠專家的具體建議可供參考:20~30歲每晚不少于8小時,30~60歲每晚需要7小時(女性7.5小時),60歲以上每晚需要6~7小時。同時,任何年齡段都應午睡半小時至1小時。
將三大戰場結合起來,你的抗衰老之戰才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