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中醫醫院 簡 靜
張先生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摔倒,導致右腕部骨折,到當地醫院診治,醫生給他做了骨折整復處理并進行了石膏固定。3天后,張先生感覺腕部疼痛,他認為是骨折引起的,沒有在意,沒想到夜里疼痛加劇,腕部和前臂兩側長滿了水皰,手指還出現麻木感。張先生覺得不太對勁,急忙趕到醫院急診科。醫生檢查后判斷,張先生出現了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和神經受損癥狀,如不及時處理,右手可能會出現神經缺血性壞死。
血液循環障礙是石膏固定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因為骨折后,受傷部位和遠端肢體會有一個逐漸腫脹的過程,即使骨折經整復后位置滿意,也會發生明顯的肢體腫脹,這樣,打石膏時適應當時肢體周徑的石膏管型就會隨著肢體腫脹而變得相對較緊,從而壓迫患肢血管、神經,導致壓迫性潰湯、壓迫性神經癱瘓及血液循環障礙等,嚴重的可發生肢體壞死。所以,骨折石膏固定后并非萬事大吉,后續的家庭護理也非常重要,具體應該做到——
1.石膏未干透時,不夠堅固,易變形斷裂,也容易受壓而產生凹陷,因此須石膏干硬后才能搬動患者,搬動時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壓迫點。
2.注意將患肢抬高,因為肢體下垂會加重患肢的腫脹。最好平臥休息,將肢體用軟枕或被褥墊高,使患肢高于心臟15厘米,以利于血液及淋巴回流,減輕肢體腫脹。
3.適當使用襯墊給骨突部減壓。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墊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懸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繃帶懸吊將前臂抬高。
4.要想辦法促進石膏干固。夏季可將石膏暴露在空氣中,或用電扇吹干,冬天可用電燈烘架,使用時注意讓石膏蒸發的水蒸汽散出被罩外,注意用電安全,燈的功率不可過大,距離患者身體不可太近,照身1~2小時應關燈10~15分鐘,以免灼傷患者。神志不清、麻醉未醒或不合作的患者在使用烤燈時要有人看護,以免發生意外。
5.石膏固定后,即要用溫水將指(趾)端石膏粉跡輕輕拭去,以便于觀察:一是觀察肢體末端血循環情況,即顏色是否發紫、發青,腫脹程度、活動度如何,感覺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須及時給予減壓措施,比如將石膏正中切開、局部開窗等;二是觀察出血與血漿滲出情況,切口或創面出血時,血漬可滲透到石膏表面上或污染棉褥;三是觀察有無感染征象,如發熱,石膏內會發出腐臭氣味,肢體鄰近淋巴結有壓痛等;四是觀察有無石膏壓迫褥瘡及“開窗水腫”跡象。要警惕不在傷口或患處的壓痛點,可能是石膏包扎太緊對局部壓迫所致,此時不能隨意用止痛劑,以免引起石膏壓迫褥瘡,必要時進行石膏開窗減壓。開窗減壓后局部用紗布、棉墊墊在窗口皮膚上,再覆蓋原石膏片后用繃帶包扎,避免組織水腫;五是留意石膏邊緣有無壓迫而致神經麻痹。如小腿石膏位置高可壓迫腓骨小頭致腓總神經麻痹,應觀察有無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癥狀。
6.注意石膏型的保護。移動患肢和幫助翻身時,力量要均勻,以免石膏折斷。石膏如松脫變軟或折斷,應立即換掉。要注意石膏易被水浸毀,所以要保持干燥和清潔,不被大小便污染。足部行走石膏可用步行蹬保護。
7.未固定的關節應盡量活動,早期可做被動活動,家人每日最少2次用手指對石膏邊緣及暴露在石膏外面的遠端肢體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體,也要遵照醫囑練習肌肉的收縮運動,防止出現肌肉萎縮或關節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