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臺縣人民醫院 楊小梅
安全用藥與每個人的健康均有著極大關系,而要保障公民藥物服用的絕對安全,就應加強對用藥安全知識的全面科普,使人們了解用藥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兒童用藥。近幾年來,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用藥不合理的比例已經高達20%左右,其中有九成以上的藥品缺乏兒童劑型。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如果在藥物安全上出現問題,可能會發生較大身體危害。因此,下面針對兒童用藥安全知識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幫助。
對于健康兒童來說,一般細菌感染幾率較低,但也不排除其發展成為比較嚴重病灶的可能性。因此,健康兒童在門診中,通常醫生不建議經驗性使用抗菌藥物。首先需要做的是對疾病進行診斷以及專業評估,之后再明確是否要選擇抗菌藥物治療方法。如果確診屬于細菌感染,才可以考慮服用抗菌藥物。
在給兒童用藥之前,家長作為其監護人,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對癥用藥,禁止給錯藥物,并盡量避免給兒童使用成人藥物。此外,如果要讓監護人之外的人員幫助,需要預先標注本藥物的用藥詳細時間以及藥物服用具體劑量。
混合用藥是兒童藥物服用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由于不同藥物代謝存在差異,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導致出現意外。且很多家長對混合用藥劑量無法全面掌握,若是過量或配合不當,則會產生用藥安全問題,所以,兒童用藥一定要遵醫囑服用。
在給兒童用藥時,家長要以說明書為主,遵循說明書上的藥物使用時間、用量、次數、給藥方法等。如果醫生囑咐與藥物本身的說明書存在一定差異,則需及時咨詢醫生,確認之后再服藥,千萬不可依據自己的想法給兒童服藥。因為劑量過大可能會出現藥物中毒,而劑量太小,則無法起到作用。一般來說,1歲以下的兒童,用藥盡量以液體制劑的藥物為基礎,因為液體對嬰兒來說更好吸收,并且可以減少由于藥片造成的安全事故。
咳嗽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癥狀,但它也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機制,借以排除從外界侵入呼吸道的異物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在防御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最好不要在咳嗽初期就馬上使用止咳(鎮咳)藥物,否則會導致呼吸道積聚的痰液不能排除,引發感染幾率增高。有研究表明,鎮咳藥在小于6歲兒童身上是沒有效力的,甚至可能引發較大副作用。因此,醫生通常不建議6歲以下,特別是不到2歲的兒童服用鎮咳藥物。這種情況下的咳嗽需在醫生以及家長的監護下,服用化痰藥物。
兒童疾病中較為常見的就是發熱,導致發熱的原因主要有普通感冒、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氣管炎、肺炎等。兒童的體溫若是在38.5℃以下,家長一般可選擇物理方法進行降溫,如冰敷、溫水浴、退熱貼。如果體溫在38.5℃之上,就應謹遵醫生叮囑服用藥物,常見的藥物有布洛芬等。在這一過程中,盡量讓兒童多飲水。
兒童用藥除了要求療效好、見效快,更重要的還應確保藥物的安全性。相對成人而言,兒童用藥在這方面要求非常高,應慎重用藥。在臨床上雖然有很多藥物療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也較大,或者對兒童有特殊的毒副作用,故不能用。另外,要盡量避免選擇對其生長發育有不良影響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