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第四人民醫院 楊 潔
據報道,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4所醫院里進行了一項小規模研究,將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常規治療,另一組接受音樂治療(8~12個音樂治療療程),患者被鼓勵通過一系列樂器表達自己的情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醫生對患者的癥狀再次進行檢查,結果發現,接受音樂治療的患者其精神分裂癥狀有了更明顯的改善。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精神醫學雜志》上,研究人員說:“在減輕精神分裂的某些癥狀方面,音樂療法可能將成為一種比藥物療法更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的新方法。”
其實,將音樂療法應用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并非新鮮事。20世紀初為了使精神病患者經常與社會保持一定的聯系,有一個名叫圣托馬斯協會的慈善性組織在精神病院進行了一系列的音樂活動,成為美國音樂治療的開始。20世紀中期,美國幾所大學先后設立了音樂治療課程,它標志著音樂治療作為一門現代新興學科的建立。1980年,美國阿利桑那州立大學音樂治療專家劉邦瑞教授來華講學,他第一次將音樂治療介紹到了中國。自此我們逐步建立起既能與世界接軌,又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音樂治療學派。在不到30年的時間,我國的音樂治療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發展,如:音樂電療、療養院精神院音樂療法、對心身疾病的音樂治療臨床探索、對老年病的音樂治療、對兒童智障的音樂療法等。
音樂治療可以調節氣氛,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達到讓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當中,因此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背景音樂的護理,具有一定的療效,可以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通常情況下,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自身的問題,對于看病治療有著嚴重的抵觸情緒,當精神分裂癥患者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時,他們往往會有著極大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很難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通過背景音樂就能很好地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實現臨床治療。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參與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治療師運用各種音樂體驗與患者建立起關系,這種醫患關系是促進患者疾病恢復的動力,可以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認知和社會功能。臨床總結發現,音樂療法可給精神分裂癥患者帶來兩方面的好處:
一是有利于改善負面情緒。對于陌生的醫院環境,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都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在入住新環境的初期,患者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和緊張感,同時還會對周圍的一切抱有敵視態度。通過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可以有效地刺激患者的下丘腦等中樞情緒系統,使大腦產生出茶酚胺類物質,進而改善患者情緒。
二是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當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治療后,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改善,因此能相對容易地接受醫生的指導建議,配合醫生的檢查治療,按照醫生的叮囑用藥和飲食,從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另外,音樂治療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可以使患者重建情感活動,增加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
音樂治療分為主動性治療和被動性治療兩大類:前者是引導患者自己參與到演奏、唱歌的活動當中;后者指引導患者聆聽音樂。另外,也可將音樂療法與針灸、按摩等方式結合。
但將音樂治療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是因為通過臨床調查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只有在悅耳、舒緩、柔和的背景音樂下,情緒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所以,應該選擇那些頻率在8~14Hz,音量分貝在40~60之間,且節奏控制在每分鐘60拍左右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