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容
關鍵詞重大主題報道 行業媒體 傳播策略
重大主題報道歷來是各大媒體展示形象、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的“主戰場”。隨著當前媒體融合進程的不斷推進,重大主題報道的形式、內容、載體、運作方式都產生了深刻變化。對于行業媒體來說,打一場重大主題報道“漂亮仗”,尤需進行細致策劃,突出報道主題、彰顯行業特色。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報道中,《人民公安報》和《檢察日報》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果。本文通過回顧兩家媒體同題報道的操作手法和傳播特點,分析行業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的主要做法和可借鑒經驗。
一、找準切入點:根據媒體定位確定報道基調
2019年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對于這一全世界矚目、全國人民高度關注的大事、喜事,各家媒體努力推陳出新,綜合調用各種傳播要素,拿出“看家本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傳,盡情展現媒體特色。
行業媒體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從事某一行業的特定群體,這必然決定了其報道內容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目標受眾更加明確。如何在同質化的報道中獨樹一幟、出新出彩,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進行細致策劃。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報道中,《人民公安報》和《檢察日報》根據自身定位找到了準確的報道視角。
《人民公安報》和《檢察日報》分別是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覆蓋全國的行業性報紙,是本行業的思想輿論陣地。因此,兩家媒體將主題報道的視角定位為“全景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行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成功經驗”。這樣的報道視角既有較高的政治站位,也更易引發行業共鳴,可謂充分發揮了媒體的功能。
二、加強著力點:圍繞一條主線深挖報道素材
為了展示共和國70年光輝歷程,今年4月,根據中宣部的統一部署,全國新聞戰線共同啟動“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相同的主題下,行業媒體如何找到與行業屬性契合的“點”,連“點”成“線”,進而反映“面”?從《人民公安報》和《檢察日報》的報道可以看出,兩家媒體都采取了相同的策略:把握主線、多層挖掘,各子欄目統籌推進烘托主題。
從欄目內容上看,《檢察日報》在“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總欄目下先后開設了“追夢路上的檢察院”“檢察人的愛國情”“我和我的祖國”等子欄目,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檢察機關推動“四大檢察”協調發展、奮斗新時代的故事。《人民公安報》開設了“我為祖國護航”“警徽在黨旗映照下閃光”“傳承父輩精神,重返英雄現場”等子欄目,這些欄目既有反映公安機關為我國重大成就、重大活動保駕護航的創新實踐,也有先進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經驗做法,還有不同年代英模民警的從警子女講述自己傳承父輩精神,逐夢奮進的經歷。
從報道視角上看,兩家媒體都選擇了本行業鮮活的個體樣本,將一則則生動的故事徐徐展開,從而引起了集體的回望與憧憬,更容易抓住受眾的注意力,增加了報道的親切感和代入感。
三、抓住關鍵點:大型系列述評持續發力展業績
每逢重大主題、重要事件,各家媒體都會推出大型述評文章,這種新聞體裁多用于宣傳典型、報道成就、總結經驗。在舉世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前夕,精心撰寫的大型述評報道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
國慶節前夕,《人民公安報》《檢察日報》均推出系列述評,連續在重要版面全景展示了行業榮耀。《人民公安報》刊發“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公安工作輝煌成就巡禮”大型述評報道。《檢察日報》則連續推出10篇“檢察事業謀新篇”大型系列述評報道。
形式上,兩家媒體的述評性報道時空跨度大,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歷史深度。標題對仗工整、清晰具體、形式統一,事業發展脈絡和矚目成就映入眼簾。
內容上,兩家媒體都以新中國成立為基點,梳理回望了本行業為社會主義建設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駕護航的光輝歷程。
文風上,《檢察日報》述評從小事件、小人物切入,呼應大背景下的時代主題。如開篇文章《波瀾壯闊七十載,忠誠履職興法治》從一名退休多年的普通檢察官“退休不褪色”的故事引出了人民檢察事業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逐步發展壯大、人民檢察官努力引領法治進步等主題。《人民公安報》系列述評善用典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等詩詞的加入,更顯文章氣勢恢宏。
四、聚力突破點:優質紀念特刊考驗策劃編輯功底
有業內人士認為,除重大主題的自帶流量,紙媒特刊獲得關注度的原因是其創意的引領和原創深度的個性內容。在新媒體傳播的沖擊之下,紙媒特刊更應打破掣肘,突出深度內容和紀念性特質優勢。
(一)提前著手、烘托氛圍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前夕,《人民公安報》于9月30日、10月1日推出兩期各四個版的全彩特刊,其中9月30日特刊呈現了70年來公安機關在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中的亮點工作和大事件,10月1日配合烈士紀念日推出的“致敬英模”特刊展現了70年來公安英烈、公安隊伍時代楷模堅守初心使命接續奮斗的感人故事,兩期特刊采用圖片、圖示、圖表的形式代替文字,增強了可讀性和吸引力。《檢察日報》10月1日推出8個全彩版面“70周年特別報道”,這些報道既有動態的京津冀等環京“護城河”地區加強安全保衛工作,也有系統梳理總結新中國法治工作、檢察工作的長篇綜述,還有反映各地檢察機關慶祝活動的圖片新聞。
(二)巧用通稿,打造特色
重大主題報道中,各媒體通常采用新華社播發的通稿和圖片。如何巧用相同“食材”做出特色,考驗的是報紙策劃編輯團隊的真功夫。10月2日,《人民公安報》推出6版、7版通版的國慶70周年閱兵掠影《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帥氣”“底氣”“硬氣”三個主題精彩再現了閱兵盛況,其中“底氣”主題是根據新華社通稿提煉制作,版式設計出彩。《檢察日報》圖片專版推出“大閱兵”“國慶紅”“笑臉”三個主題的圖片彰顯喜慶熱烈氛圍,其中“笑臉”圖片均為《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游行隊伍中拍攝,堪稱獨家報道。
(三)前后配合,獨家呈現
重大主題報道中,順勢而為最能體現新聞性。閱兵式上,各行各業均有代表受邀觀禮,而對于各行業媒體來說,能獲得的采訪名額卻十分有限。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推出高質量獨家報道,需要前方采訪組和后方編輯隨機應變、打好“配合戰”。10月2日,《人民公安報》和《檢察日報》同時推出側記,第一時間反映受邀觀禮的行業系統人員所思所感。此類稿件時效性要求高,需提前掌握觀禮人員名單,或約寫稿件,或組織多路記者采訪,由專人統籌,前后方配合最終成稿,更具時效性和貼近性。
五、打造閃光點:用創意新媒體報道贏得關注度
在媒體融合趨勢下,優質新媒體報道是傳統媒體提升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做出受讀者青睞的媒體報道,考驗的是內容生產者的智慧。《人民公安報》和《檢察日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報道中,除在新媒體平臺對報紙報道進行二次傳播外,一些新媒體產品在互聯網平臺獲得了不俗成績。
檢察日報正義網微信公眾號推出“【70秒看檢察】以青春以熱血,檢察人向祖國致敬!”短視頻作品合集,集納了來自全國各地檢察機關投送的5季共66集、每集70秒的短視頻,帶讀者深入了解檢察人的世界。“新中國70華誕,這些檢察人應邀來到天安門廣場參加慶典”對閱兵直播中觀禮的檢察系統工作人員畫面進行剪輯,配合報紙刊發的觀禮代表所思所感推發,集畫面、聲音、文字于一體對紙媒報道進行了二次傳播。中國警察網微博整合70年來中國公安經典影視作品,推出視頻混剪《忠誠氣質》,用700秒回顧了公安影視劇經典畫面,詮釋了人民警察群像,播放量達568萬。中國警察網微信公眾號“看看這些年我們穿過的警服”用多張老照片刻畫了警服的變遷,更易于在公安民警群體中傳播。
縱觀這些新媒體報道,傳播理念、形式、內容更為靈活,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70年大慶”的主題。多種融媒體元素的運用更有利于重大主題報道入眼入心,成為廣大行業受眾切實可感、可參與、可分享的話題。
在各家媒體探索發展“融媒體”的背景下,行業媒體不斷探索前進,主動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努力在競爭激流中蹚出符合實際的發展道路。筆者認為,行業媒體的重大主題報道仍要堅持“內容為王”,加強新聞生產供給側改革,分析受眾特點和需求,創新辦報理念,將優質內容轉化為適合在微博、微信、客戶端、抖音、直播平臺傳播的“爆款”,運用多種方式提升行業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增強品牌效應,從而更好地促進行業媒體深度融合發展。